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会慧

作品数:11 被引量:13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4篇康复
  • 3篇急性
  • 2篇术后
  • 2篇偏瘫
  • 2篇卒中后
  • 2篇卒中患者
  • 2篇膈肌
  • 2篇膈肌功能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康复训练
  • 2篇肌功能
  • 2篇急性期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肺康
  • 2篇肺康复
  • 2篇肺康复训练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镇江解放军第...

作者

  • 11篇张会慧
  • 6篇李雪萍
  • 5篇俞长君
  • 3篇杨婷
  • 3篇高政
  • 2篇周俊
  • 2篇周末
  • 2篇徐迪
  • 2篇赵秋云
  • 2篇袁冰
  • 2篇林强
  • 2篇杨婷
  • 1篇赵彦
  • 1篇刘萍
  • 1篇林爱翠
  • 1篇陈安亮
  • 1篇周奕戈
  • 1篇程凯
  • 1篇夏鹏
  • 1篇钱兴皋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42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1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Barthel指数得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MCT较治疗前缩短,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6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arthel指数得分、WMFT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患侧脑皮质兴奋性,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手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高政张会慧杨婷王恒范吉法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呼吸肌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首次发病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由于患者失去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出院等原因,有5例患者退出(其中对照组2例,观察组3例),最终有4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相应的常规康复功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肌训练。每日2次,每周6d,康复治疗共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肺通气功能测定和呼吸肌肌力测定,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及下肢部分对2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分;然后随访观察3个月,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和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C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静止吸气压(Plmax)、最大静止呼气压(PEmax)、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除FMA和BI评分外,观察组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发现,2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通过呼吸肌训练能有效增加呼吸肌肌力,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俞长君李雪萍林强程凯蔡雨星张会慧赵秋云夏鹏
关键词:脑卒中呼吸肌肺通气
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瘫痪对偏瘫侧和健侧肢体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瘫痪对偏瘫侧和健侧肢体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产LUNAR)和定量超声检查仪(DBM Sonic 1200)联合测定45例单侧偏瘫患者(男28例、女17例)骨密度,对比两侧桡骨、股骨颈、跟骨骨密度变化。结果偏瘫后遗症期患侧桡骨骨密度和超声波传导速度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侧股骨颈、跟骨骨密度和超声声速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偏瘫患者的骨量变化随偏瘫时间呈现规律性及阶段性变化。脑卒中后遗症期患侧上肢骨质丢失明显,应加强上臂康复功能训练以减少骨钙丢失。
俞长君林强周俊张会慧
关键词:卒中偏瘫骨密度
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呼吸功能及膈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30例、胸式呼吸组29例和腹式呼吸组29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胸式呼吸组和腹式呼吸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进行胸式呼吸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均进行3个月的康复训练。评估3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肺功能、呼吸力学指标及膈肌功能。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胸式呼吸组和腹式呼吸组肺功能、呼吸力学及膈肌肌电各项指标均优于训练前和常规康复组,且腹式呼吸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胸式呼吸组(均P <0. 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呼吸训练有助于提高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呼吸力学指标和膈肌功能,且腹式呼吸训练方式的效果优于胸式呼吸训练方式。
俞长君杨婷张会慧蔡雨星杨蓓
关键词:脑卒中肺功能膈肌功能
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中的相关性被引量:42
2012年
目的:探索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分别进行Pro-Kin平衡仪站立位睁、闭眼静态平衡测试和Berg平衡评估,比较睁、闭眼时平衡仪检测指标重心摆动轨迹长和摆动面积的差异,并分别与Berg平衡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睁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及摆动面积与闭眼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睁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摆动面积与BBS总分、第6、9项呈中度负相关(r=-0.408—-0.663,P<0.05);重心摆动轨迹长与第8、11—14项,摆动面积与第1、5、7呈中度负相关(r=-0.409—-0.590,P<0.05)。闭眼时摆动面积与第7、8项呈中度负相关(r=-0.492,-0.501,P<0.05);重心摆动轨迹长与Berg总分及子项都不相关。结论:Pro-Kin平衡仪的站立位静态平衡测试时睁眼重心摆动的重心摆动轨迹长及摆动面积可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
杨婷钱兴皋张会慧周俊高政许亮李雪萍
关键词:BERG平衡量表脑卒中偏瘫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肺功能和膈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肺功能和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8—2022-10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诊治的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肺康复训练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膈肌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3周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2.07±0.45)L比(2.63±0.41)L,(2.11±0.47)L比(2.42±0.33)L]、用力肺活量(FVC)[(2.31±0.46)L比(2.77±0.38)L,(2.35±0.39)L(2.56±0.31)L]、FEV_(1)/FVC[(81.41±7.55)%比(89.25±6.43)%,(81.29±6.87)%比(85.12±5.32)%]、峰值呼气流量[(1.81±0.23)L/s比(3.15±0.57)L/s,(1.78±0.44)L/s比(2.54±0.41)L/s]、最大自主通气量[(61.78±7.49)L/min比(78.69±5.69)L/min,(60.25±6.59)L/min比(69.43±6.31)L/min]、动脉血氧分压[(65.47±7.23)mmHg比(94.47±6.53)mmHg,(66.33±6.01)mmHg比(85.29±5.77)mmHg]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周后,2组膈肌厚度[(0.19±0.05)cm比(0.25±0.03)cm,(0.20±0.02)cm比(0.22±0.01)cm]、平静呼吸膈肌活动度[(1.25±0.17)cm比(1.46±0.26)cm,(1.27±0.22)cm比(1.36±0.14)cm]、深呼吸膈肌活动度[(2.85±0.36)cm比(3.56±0.44)cm,(2.91±0.34)cm比(3.25±0.31)cm]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的肺功能和膈肌功能。
张会慧杨婷俞长君蒋庆新朱磊高政
关键词:脑卒中体外膈肌起搏肺康复训练肺功能膈肌功能
脉冲式短波结合有氧训练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脉冲式短波结合有氧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设定标准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0例/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和步行及平衡功能测试。对照组:仅予单纯有氧训练;实验组:予脉冲式短波治疗结合有氧训练,两组患者训练1次/日,5天/周,持续8周。治疗4周及结束后再次采用入组前量表进行评估,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在BI指数和步行及平衡功能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BI指数和步行及平衡功能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BI指数和步行及平衡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短波治疗结合有氧训练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及平衡功能。
徐迪袁冰张会慧周末李雪萍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氧训练
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观察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的恢复情况,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CPET的检测数据合并,建立数据集。以峰值摄氧量为因变量,以年龄、Brunnstrom分期、峰值功率、峰值心率、峰值呼吸交换比、峰值呼吸储备、峰值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ΔVE/ΔVCO_(2))、峰值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使用SPSS25.0版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纳入Brunnstrom分期的Ⅲ期、Ⅳ期和Ⅴ期以上脑卒中患者在年龄分布上依次减小(P<0.001,F=24.057),而在峰值摄氧量(即运动耐量)方面依次增加(P<0.001,F=108.691)。以"逐步法"构建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拟合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100.228,P<0.001);峰值功率[β=0.041,95%CI(0.020,0.062),P<0.001]、峰值心率[β=0.088,95%CI(0.063,0.113),P<0.001]、峰值每分通气量[β=0.11,95%CI(0.054,0.165),P<0.001]、ΔVE/ΔVCO_(2)[β=-0.182,95%CI(-0.300,-0.064),P=0.003]四个自变量是脑卒中患者峰值摄氧量的独立影响因素。Durbin-Watson检验值为2.305,各观测值残差值相互独立;各自变量容忍度均>0.2,方差膨胀因子(VIF)均<5,可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结论脑卒中患者的骨骼肌做功能力、心功能、肺通气功能及心肺偶联的通气效率均是其运动耐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毕海平冯建华蔡雨星张会慧赵秋云艾可青李雪萍林强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耐量影响因素
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肺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肺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析对比治疗前后肺癌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溶积(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溶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肺功能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实验差值为(47.78±6.78)m,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为(8.00±3.89)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量表差值为(0.78±0.14),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为(0.13±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患者术后采用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会慧李雪萍俞长君刘萍蔡雨星
关键词:肺肿瘤外科手术生活质量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踝关节骨折居关节内骨折之首,多由间接暴力所致[1]。本文通过对初次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平衡训练干预,观察平衡训练干预对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康复治疗的初次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0~50岁;
徐迪高明霞陈安亮杨婷袁冰张会慧李雪萍
关键词:视觉反馈踝关节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