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厚和

作品数:6 被引量:1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油气
  • 2篇油气田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盆地
  • 2篇气田
  • 2篇储量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储量
  • 1篇多目标规划
  • 1篇油气储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资源
  • 1篇油气资源评价
  • 1篇中国近海
  • 1篇沙巴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6篇张厚和
  • 2篇张功成
  • 2篇梁建设
  • 1篇李友川
  • 1篇杨树春
  • 1篇王万银
  • 1篇朱伟林
  • 1篇屈红军
  • 1篇徐耀辉
  • 1篇米立军
  • 1篇邱之云
  • 1篇陈国俊
  • 1篇陈蓉

传媒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构造区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史被引量:6
2016年
在广泛收集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厚度较大,中中新统下段主要为下海岸平原煤和炭质泥岩、海相泥岩,上段(StageⅣB)主要为海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少量Ⅱ2型,指示高等植物生源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W和T构型)丰度较高;成熟度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特征,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中中新统下段烃源岩在距今约8.7Ma进入生烃门限,8.1Ma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4000m,在距今约4.5Ma进入高成熟阶段;而中中新统上段烃源岩在距今约3.8Ma进入生烃门限,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3350m,在距今约2Ma其底部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
张厚和廖宗宝王登徐耀辉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生烃史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莺-琼盆地构造分界及其两侧断裂特征被引量:29
2013年
莺-琼盆地(即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位于印支地块与华南大陆交汇处,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为南海西北走滑型和伸展型陆缘的交汇区,也是印澳-欧亚板块碰撞"挤出-逃逸构造区"和"古南海俯冲-拖曳构造区".莺-琼盆地的北部以红河断裂带中1号断裂为界,前人对其认识比较统一,但莺-琼盆地南部由于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较少、研究程度低,以致其构造格局及分界位置不明确.通过对重、磁资料的处理,认为在莺-琼盆地分界的北段存在明显的重力异常和磁力异常梯级带,该梯级带与1号断裂位置相对应;在其南段存在明显的重力异常和磁力异常高值带,推断该高值带为一"中建凸起",结合重、磁对应分析技术确定了该"中建凸起"的分布范围.采用重、磁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识别出控制莺-琼盆地分界两侧的断裂构造,在分界以西断裂走向主要为北北西向,分界以东主要为北东向.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认为莺-琼盆地的北段以1号断裂为界,南段以"中建凸起"为界.
王万银张瑾爱刘莹张厚和邱之云任飞龙
油气储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及其在中国近海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开展油气储量增长趋势预测对于国家和石油公司油气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主要取决于预测方法或模型的适用性和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国内外现行的储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勘探效益法、递减曲线法、储量—产量历史拟合法、储量—产量双向平衡控制法和油田规模序列法等6种。在研究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和集成,建立了较完善的储量增长趋势预测系统,并应用新的预测系统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张厚和陈蓉
关键词:储量预测资源潜力中国近海
“源热共控论”:来自南海海域油气田“外油内气”环带有序分布的新认识被引量:83
2010年
南海海域新生代经历印支—南海地台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区域沉降阶段,形成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壳区三大区域构造单元。围绕洋壳区,大陆坡和大陆架呈准环带状分布格局。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上,亦环绕中央洋壳区呈环带状分布。南海油气勘探活动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截至目前已发现数百个油气田,这些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南部、北部和西部等大陆边缘。油气田分布主要呈大陆架或其近陆部分以油田为主、大陆坡(也包括邻近大陆架部分区域)以气田为主的"外油内气"特征。油环区凹陷烃源岩以中深湖相泥岩或深海相泥岩为主,沉积有机质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地壳相对较厚、热流值相对较低、烃源岩主要处在生油窗以内,烃类产物主要是原油。气环区生烃凹陷烃源岩以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相烃源岩为主,沉积有机质主要是Ⅱ2—Ⅲ型干酪根,地壳厚度相对较薄,热流值高,具"超热盆"特征,烃源岩以生气为主。油环区主力储层是砂岩,形成于湖相到浅海环境,存在多套储盖组合。气环区内带存在浅水沉积和深水沉积两套储盖组合,以深水扇和生物礁储层为主,盖层主要为海相泥岩。以300m水深为界,油环带主要位于浅水区,勘探程度较高;内带气环主要位于陆架下部及陆坡区,勘探程度较低。南海海域勘探领域正在由浅水区向深水区发展。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大油气区。
张功成朱伟林米立军张厚和梁建设屈红军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油气田“内油外气”有序分布被引量:48
2012年
源热共控油气形成,烃源岩是油气形成的内因,热是油气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二者耦合作用控制了含油气区内油气的形成、资源潜力与分布模式。中国近海沉积盆地主要属于新生代伸展盆地或张扭盆地,古近纪发生裂陷,早—中中新世发生区域性热沉降,晚中新世以来新构造活动在多数盆地比较活跃。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古近纪裂陷期断陷,根据沉积充填特征分为陆相断陷和叠合断陷,陆相断陷指断陷期地层完全为陆相地层充填的凹陷,叠合断陷指除陆相地层充填外,还存在海相或海陆过渡相地层充填的断陷。渤海海域、黄海海域、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和北部湾盆地古近纪断陷都属于陆相断陷,处于克拉通内部或大陆架,称为内带;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南部坳陷带、琼东南盆地及莺歌海盆地的古近纪断陷都属于叠合断陷,处在活动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陆坡区,称为外带。内带陆相断陷主要烃源岩为中深湖相源岩,分布时代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以始新世为主;外带叠合断陷烃源岩包括湖相烃源岩、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其中以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为主,分布时代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以始新世—渐新世为主。内带湖相烃源岩倾向生油,外带海陆过渡相和海相烃源岩倾向生气。近海盆地内带热流值低—较高,外带热流值高—超高。烃源岩与热场耦合,内带倾油型烃源岩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场作用下主要生油,外带倾气型烃源岩在较高的温度场作用下主要生气。因此,近海内带主要生油是找油的领域,外带主要生气是找天然气领域。中国近海石油的主要勘探领域在内带的渤海、南海北部北带和南黄海海域断陷,天然气主要勘探领域在外带的南海北部陆坡及东海海域。
张功成陈国俊张厚和李友川梁建设杨树春
关键词:烃源岩热流
海上油气勘探规划方案决策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上油气勘探规划方案决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未来规划期内探明储量目标值;根据勘探历史数据计算研究区包括的各规划大区历史某一时间段的勘探规划参数;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并确定勘探规划方案的决策目标;根...
蒋德鑫张厚和刘世翔李春荣李凡异郝婧张文昭赫栓柱孙迪李易灿徐庆梅邓汉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