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建
- 作品数:167 被引量:62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扬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与影像学诊断进展被引量:15
- 2015年
-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相对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该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和胆囊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胆囊腺肌症术前诊断困难,既往多发现于胆囊切除术后标本中。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有潜在恶变倾向,可能与胆囊癌的形成有关。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它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影像学诊断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笔者就此主要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 徐玉彬张培建薛峰
- 关键词:胆囊疾病诊断显像胆囊腺肌症病因发病机制
- 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胆总管探查后T管引流是传统的手术方式.由于其引流时间长及并发症较多.一直有学者探索替代T管引流的方法。曾有逆行经肝胆道引流、经胆囊管探查引流、不置引流的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以及顺行胆道支架引流的报道,但各有优缺点及使用局限性。笔者研制了一种能在术后2周自行脱落的胆道支架.并分别应用于腹腔镜及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报告如下。
- 田明国张培建何玉泉杨俊峰臧宏胡伟胡丹钱益
- 关键词:胆石症胆总管外科手术腹腔镜胆道支架
- 肝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病理和免疫学诊断被引量:5
- 2003年
- 张培建
- 关键词:肝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免疫学病理学
- 腹腔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治体会
- 2012年
- 目的:总结腹腔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创伤致腹腔实质脏器损伤87例。结果:保守治愈19例,手术治愈65例,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为3.4%。结论:对腹腔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治应做到:①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及早确诊;②早期抗休克治疗,结合积极的手术干预;③对多脏器联合损伤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病例采取多学科联合处理;④术后加强监护,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 成琳陶立德胥广才刘新颜张培建
- 关键词:腹部损伤肝脏损伤脾脏损伤胰腺损伤
-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恶心、呕吐、胃排空迟缓为特点,胃流出道非机械梗阻的功能性疾病,通常发病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胃和胰腺的手术.近年来,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了解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有助于减少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愈率,笔者就此对术后胃瘫综合征作一综述.
- 徐玉彬刘谦张培建
- 关键词:胃瘫手术后并发症发病机制
- 低氧预适应对移植肝肝内胆管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早在1986年Schurr等发现非至死性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的大鼠可以有效减轻脑组织损伤,而后的研究表明这种内源性保护现象也存在于肝、肾等多种组织器官。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
- 张培建周斌金成李勇田田冯敏刘新颜卜平
- 关键词:低氧预适应移植肝肝内胆管超微结构
- 文献传递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随着消化内镜和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ERCP是经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可逆行显示胰胆管,同时可行一些治疗性操作[1].ERCP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胆道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手术和经皮方法,此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同时还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充分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2].尽管ERCP的诊治效用已得到了很好的证实,但常常与高发病率的术后并发症相联系.ERCP属于有创诊疗技术,其操作复杂,常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目前报道中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 ~40%[3].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都是ERCP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除此之外,心肺并发症、肠梗阻、气胸、纵隔气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肝脓肿、门静脉栓塞等也被报道过.通过ERCP放置的支架也可能引起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如支架移位、支架闭塞、胆管损伤、压迫周围器官等.本文将对ERCP常见的几种并发症进行介绍.
- 刘霞张培建
-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消化内镜造影术后ERCP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介入治疗技术
-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7
- 2015年
-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我国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5位[2]。胆囊癌较隐匿,早期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常被诊断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较快,转移较早,早期诊断率低。
- 刘谦张培建
- 关键词:胆囊肿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小鼠脾脏对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脾脏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灌胃诱发肝癌,同时分组给予静脉注射氯化钆(GC)、切脾等不同处理,制作动物模型。试验第12周处死模型小鼠并取材,对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腹腔内巨噬细胞的活性测定。结果A组、B组和C组腹腔内巨噬细胞活性检测、小鼠肝表面最大癌结节平均直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仅肝脏本身的Kupffer细胞对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脾脏也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氯化钆阻断枯否细胞(Kupffer细胞)的活性的前提下,脾脏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李斌张培建陶立德王跃全王红鲜
- 关键词:脾脏氯化钆
- VEGF参与低氧预适应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大鼠被分为3组:自体原位肝移植组(AT组)、HP后行自体原位肝移植组(HP组)和假手术组。各组于术后6、12、24和48h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AT组术后血清TBIL、DBIL及ALP水平持续高于HP组(P<0.05);各时相HP组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T组(P<0.05);光镜下,HP组各时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较AT组明显减轻。结论HP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VEGF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周斌张培建李勇田田金成刘新颜冯敏郎洁
- 关键词:低氧预适应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