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医学科研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脂肪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黏膜
  • 2篇黏膜下
  • 2篇黏膜下肿瘤
  • 2篇完整切除
  • 2篇胃黏膜
  • 2篇胃黏膜下肿瘤
  • 2篇膜下
  • 2篇肝细胞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肠癌
  • 1篇单气囊
  • 1篇单气囊小肠镜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张娟
  • 10篇杨晓钟
  • 9篇戴伟杰
  • 6篇曹婷婷
  • 5篇王琼
  • 4篇周静芳
  • 4篇孙素华
  • 4篇马刚
  • 2篇王宏刚
  • 2篇陶国全
  • 2篇张逖
  • 2篇刘业六
  • 2篇姚榕
  • 2篇唐晓军
  • 1篇钱海鑫
  • 1篇黄晓丹
  • 1篇庞利群
  • 1篇张荣荣
  • 1篇沈鹏
  • 1篇季国忠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黏膜下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穿孔后的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并发穿孔后的治疗体会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行ESD治疗的SMT患者82例,对其中发生穿孔的病例从病灶大小、起源部位、穿孔直径、气腹量、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穿孔,其中1例穿孔直径过大未能在内镜下缝合,转腹腔镜腔外缝合,其余均在内镜下成功缝合,平均肿瘤大小(2.0±0.5)cm,平均手术时间(84.9±8.9)min,穿孔平均直径为(0.8±0.4)cm,缝合所需钛夹平均为(4.5±1.9)枚,术后腹部立位片右侧膈下游离气体深度平均值(6.2±3.3)cm,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4.1±1.5)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4±3.5)d,术后随访气腹完全吸收时间(12.6±5.1)d。结论:ESD方式治疗起源于深固有肌层的胃部SMT安全有效,并发穿孔有时在所难免,但大部分均能在内镜下成功缝合。
杨晓钟戴伟杰王琼孙素华周静芳马刚张娟
关键词:胃黏膜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穿孔
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儿血清、胃液白细胞介素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儿血清、胃液白细胞介素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状态。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房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以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液白细胞介素及抗氧化指标进行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胃液白细胞介素及抗氧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血清、胃液白细胞介素均低于对照组,血清和胃液抗氧化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儿血清、胃液白细胞介素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相对更好,对于消化性溃疡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张娟张荣荣曹婷婷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血清胃液白细胞介素抗氧化指标
EUS-FNA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某院经胰腺手术治疗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胰腺癌患者82例作为胰腺癌组,4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EUS-FNA检查,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US-FNA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其对胰腺癌漏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EUS-FNA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80.49%,特异度为100.00%,漏诊率为19.51%,误诊率为0。EUS-FNA诊断胰腺癌漏诊患者病灶直径≤2cm、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肿瘤未发生血管侵犯、肿瘤分期为Ⅰ期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EUS-FNA确诊的胰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US-FNA确诊和漏诊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2cm、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肿瘤未发生血管侵犯是EUS-FNA诊断胰腺癌发生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US-FNA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不高,但是特异度很高,EUS-FNA对胰腺癌的漏诊主要受病灶大小、肿瘤部位以及是否发生血管侵犯的影响。
张娟姚榕曹婷婷杨晓钟
关键词:超声内镜细针穿刺胰腺癌
食管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对象血清中VEGF、IGF-1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5cm患者的血清TGF-β、HGF水平显著高于肿瘤<5cm的患者,发生肿瘤转移的患者血清VEGF、IGF-1水平显著高于肿瘤未转移患者,低分化患者血清VEGF、IGF-1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IGF-1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血清VEGF、IGF-1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与IGF-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631,P<0.05)。结论血清VEGF、IGF-1水平与食管癌患者肿瘤大小、转移、分化和临床分期均有一定程度相关性,在食管癌患者中呈高表达,高水平的VEGF、IGF-1表明食管癌侵袭和进展程度。
张娟曹婷婷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食管癌血清
趋化因子受体-6小干扰RNA对人肝癌HCCLM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趋化因子受体-6(CCR6)对人肝癌HCCLM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针对CCR6基因的siRNA建立CCR6-短发卡RNA(shRNA)稳定转染细胞株,并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8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Mock对照组、CCR6-Scrambled对照组和CCR6-siRNA组,每组6只,5周后处死.实验期间观察各组裸鼠的肿瘤生长,测量肿瘤长短径并描绘肿瘤生长曲线;称量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取肝、肺组织观察并计数转移灶.结果 Mock对照组、CCR6-Scrambled对照组和CCR6-siRNA组肿瘤体积分别为:(843.92±291.08)、(809.08±263.74)、(314.17-±93.42) mm3,CCR6-siRNA组生长相对缓慢(P<0.05);Mock对照组、CCR6-Scrambled对照组和CCR6-siRNA组肿瘤重量分别为:(1.55 ±0.38)、(1.43 ±0.29)、(0.71 ±0.22)g,CCR6-siRNA组肿瘤重量小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52.35%;CCR6-siRNA组肝、肺转移灶数目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CCR6-siRNA能够有效抑制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
刘业六钱海鑫张逖庞利群唐晓军刘卫东张娟
关键词:小干扰RNA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10 mm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比较分析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治疗直径≤10 mm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内镜下切除的直径≤10 mm直肠NETs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EFTR组21例,ESD组28例。比较两组病灶大小、操作时间、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EFTR组和ESD组的年龄及性别在组间均衡。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继发感染。两组的病灶大小及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TR组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100%,显著高于ESD组的82.1%(P<0.05)。EFTR组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与ESD组相似,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EFTR在切除≤10 mm直肠NETs的治疗中术中、术后出血及继发感染风险低,组织学完整切除率较ESD组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曹婷婷陶国全杨晓钟张娟孙素华戴伟杰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ESD完整切除
冷圈套切除术治疗≤1.0c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冷圈套切除术(CSP)与热圈套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0 c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因结直肠息肉(直径≤1.0 cm)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4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CSP组(n=213)和HSP组(n=1190),比较两组钛夹使用、出血穿孔发生率、术后内镜下止血率和组织学完整切除率等。结果HSP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CSP组(4.9%和0.9%,P=0.003)。HSP组有5例发生术后迟发性穿孔,而CSP组无1例。CSP组息肉组织完整切除率为95.8%(204/213),与HSP组的97.6%(1162/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P治疗直径≤1.0 cm的结直肠息肉术后出血风险低,钛夹使用数少,术后内镜下止血率低,而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与HSP接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曹婷婷陶国全杨晓钟张娟孙素华戴伟杰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出血完整切除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筛选既往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47例纳入A组,应用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43例纳入B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随访2年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平均生存期,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A组患者的有效率(RR)、临床获益率(CBR)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87.24%vs.62.79%,97.88%vs.83.72%,P<0.05);A组患者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毒副作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平均生存期长于B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优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患者生存时间更长且毒副反应较轻。
张娟曹婷婷姚榕戴伟杰王宏刚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
可调控慢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RU486可调控慢病毒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基因对小鼠结肠癌C26细胞移植瘤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分子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包装能表达mIL-12的RU486可调控慢病毒LV-RUmIL-12.将LV-RUmIL-12重组慢病毒感染C26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RU486调控下mIL-12在C26细胞中的表达.构建小鼠结肠癌C26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00只小鼠分为5组[磷酸盐缓冲液组(PBS组)、空白慢病毒组(LV组)、RU486组、LV-RUmIL-12组和LV-RUmIL-12-RU486组],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21 d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mIL-12水平,摘除瘤体,称瘤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包装RU486可调控慢病毒LV-RUmIL-12.LV-RUmIL-12慢病毒感染C26细胞后,1×10-5 mol/L的RU486可诱导1×106个细胞产生(148±25) μg/L的mIL-12蛋白.LV-RUmIL-12-RU486、PBS、LV、RU486、LV-RUmIL-12组小鼠血清mIL-12水平分别为(3 572.60±245.60)、(145.43±13.53)、(134.53±12.86)、(147.32±15.56)和(139.67±14.84) μg/L,LV-RUmIL-12-RU486组mIL-12水平显著增高(P<0.05).RU486诱导下的LV-RUmIL-12慢病毒能够抑制小鼠C26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72.59%;LV-RUmIL-12-RU486组移植瘤组织MVD(12.5±4.3)少于PBS (45.5±5.7)、LV (39.5±3.7)、RU486(42.4±7.5)和LV-RUmIL-12组(4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RUmIL-12-RU486组肿瘤组织中CD4+和CD8+淋巴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mIL-12基因的RU486可诱导慢病毒能够有效抑制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微血管生成,对结肠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刘业六张逖杨晓钟戴伟杰张娟唐晓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结肠癌慢病毒血管生成
长双歧杆菌、肠系膜明串珠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长双歧杆菌(BL)、肠系膜明串珠菌(LM)和鼠李糖乳杆菌(LR)对小鼠血清抗氧化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对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L干预组、LM干预组及LR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BL干预组、LM干预组、LR干预组小鼠每日饲以高脂饲料,连续15周,并同时分别予以生理盐水或BL、LM、LR灌胃,连续15周,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细胞脂肪变性。结果对照组小鼠无肝脂肪变性8只(80%),轻度脂肪变性2只(20%);模型组小鼠呈现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分别为4只(40%)、6只(60%);BL干预组中、重度脂肪变性分别为5只(50%)、4只(40%),LM干预组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均为4只(分别占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干预组小鼠以轻度肝脂肪变性为主,共8只(8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BL干预组与LM干预组小鼠比较SOD和GSH-Px活性、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较BL干预组、LM干预组均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较BL干预组、LM干预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及肝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及肝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除总胆固醇(TC)外,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
张娟王琼戴伟杰杨晓钟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肝脂肪变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