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川 作品数:8 被引量:34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南省教育厅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闽江口沼泽植被地上鲜生物量与植株密度高光谱遥感估算 被引量:7 2013年 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循环和养分循环等密切相关,是当前研究中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利用ASDFieldSpec2500 便携式地物波谱仪测定闽江口鳝鱼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 var. brevifolius Bocklr.)冠层反射光谱,同时测定其地上鲜生物量和植株密度,分析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反射光谱及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关系,确定敏感波段,进而改进植被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法,基于各个植被指数,构建地上鲜生物量和植株密度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芦苇和短叶茳芏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反射光谱在蓝光、红光及近红外波段相关性较高;与一阶微分光谱在蓝边、红边相关性较好;芦苇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系数均优于短叶茳芏。芦苇和短叶茳芏地上鲜生物量估算模型R2分别在0.408 5~0.765 和0.101 9~0.315 3 之间,估算精度相对于其他参数较高的参数主要有BNDVI、NDCI和MGBNDVI,最佳估算参数均为BNDVI;植株密度估算模型R2分别在0.093 0~0.718 和0.138 9~0.233 7 之间,估算精度相对于其他参数较高的参数主要有GBNDVI、BNDVI、MGBNDVI、NDCI 及SR, 最佳估算参数分别为GBNDVI和NDCI。一定程度上来说,利用高光谱数据估算河口芦苇和短叶茳芏地上鲜生物量和植株密度是可行的。 章文龙 曾从盛 仝川 王维奇 林贤彪 张子川 章文龙关键词:高光谱遥感 地上鲜生物量 植株密度 植被指数 海南岛西南干旱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2011年 对海南岛西南部干旱区发育典型的6个土壤剖面重金属元素的组成特征进行研究,发现6个剖面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Cr、Zn、Cd、Pb的平均含量大多高于中国南方砖红壤的平均值。各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显示,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垂直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特征。受区内自然条件影响,区内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垂向迁移能力相对较弱,而人类活动也可导致少量Cr、As、Cd、Pb等有害外源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并趋向于在土壤的浅层富集。 王鹏 赵志忠 王军广 张子川 张忠伟 鲁双凤关键词:重金属元素 土壤 干旱区 湿地铁循环最新研究进展 2013年 铁在湿地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组成和含量对于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过对最近几年我国关于湿地铁循环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发现湿地铁循环受环境因子综合作用,同时,铁循环对于湿地碳、氮、磷、锌等元素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我国天然湿地铁循环研究仍集中于东北沼泽湿地,在研究地域、机理和微观尺度等方面有待加强。铁是湿地中主要的氧化还原物质,其变化对湿地中的氧化还原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1]。在湿地氧化还原物质研究中,对于碳、氮、硫等元素及其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而对铁锰等金属离子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研究较少,对湿地中铁的研究又以人工湿地水稻土铁循环研究深入。近年来,我国湿地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待加强。本文通过总结最近几年湿地铁循环研究进展,期待为研究者总结我国湿地铁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张子川关键词:湿地 铁 河口盐度梯度下短叶茳芏沼泽湿地土壤间隙水溶解性甲烷时空特征 被引量:5 2015年 以闽江口短叶茳芏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沿半咸水至淡水的盐度梯度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分析样品间隙水溶解性CH4浓度及其主要理化指标,探讨了河口沼泽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4浓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夏季鳝鱼滩、蝙蝠洲和下洋洲湿地间隙水CH4浓度均值分别为331.18、299.94和638.58μmol·L-1,冬季均值分别为9.04、266.67和322.68μmol·L-1,呈现夏季显著高于冬季的时间动态特征(P<0.05);2沿半咸水至淡水的盐度梯度,间隙水溶解性CH4浓度呈现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3土壤间隙水CH4浓度与土温、D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 H、盐分和间隙水SO2-4、Cl-浓度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河口盐度梯度下短叶茳芏沼泽湿地间隙水CH4浓度时空特征是土壤理化性质和潮汐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杨平 张子川 杜威宁 黄佳芳 仝川关键词:间隙水 全文增补中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Cr、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57、35.16、93.56、8.50、0.24、79.29 mg/kg。其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Zn>Cr>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Pb>Cd>Cu>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5.14,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结论]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污染。 王鹏 赵志忠 王军广 张忠伟 张子川关键词:砖红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Latosol in the Western Area of Hainan Island 被引量:1 2010年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carry out 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n the heavy metals in latosol in western area of Hainan Island.[Method] The contents of six heavy metals including Cr,Cu,Zn,As,Cd and Pb in latosol in western area of Hainan Island were analyzed.Single-factor index method and Hakanson ecological risk index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grated pollution effect of heavy metals in latosol.[Result]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Cr,Cu,Zn,As,Cd and Pb in latosol in western area of Hainan Island were 65.57,35.16,93.56,8.50,0.24 and 79.29 mg/kg,respectively.The major pollution factor of heavy metal was Pb.The sequence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various heavy metals was PbCu = ZnCrAsCd.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coefficient of various heavy metals was PbCdCuAsCrZn.The average value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I)was 45.14,belonging to low ecological risk range.[Conclusion]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latosol in western area of Hainan Island belongs to slight pollution. 王鹏 赵志忠 王军广 张忠伟 张子川关键词:LATOSOL 闽江口不同盐度短叶茳芏潮汐沼泽土壤理化特征及模拟盐水入侵对甲烷产生速率的影响 闽江河口区潮汐湿地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湿地之一,并具有沿盐度梯度分布的一系列重要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是本地区重要的土著种并广泛分布于各处湿地。本研究系统地测定了闽江河口区不同... 张子川关键词:盐度 理化性质 盐水入侵 甲烷 文献传递 盐分对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海平面上升导致河口区盐水入侵现象日益明显,深刻影响着河口潮汐淡水、微咸水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采集闽江河口区淡水、微咸水短叶茳芏潮汐沼泽湿地表层土样,室内添加盐度为5,10,15,21 g/L的人造海水、Na Cl溶液及盐度为0的去离子水,通过室内泥浆厌氧培养试验,对比研究海水和Na Cl溶液对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与对照相比,1—12 d培养期内4个盐度的海水处理均显著抑制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潜力,抑制率在93%以上,盐度10—21 g/L的3个海水处理对于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异。Na Cl溶液只有在盐度达到15和21 g/L才显著抑制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潜力,且抑制率最多为80.9%,盐度为5、10 g/L的Na Cl溶液对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抑制作用不显著,抑制率多小于30%。伴随着盐水入侵而发生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及离子胁迫作用对河口淡水、微咸水沼泽湿地甲烷产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张子川 杨平 仝川关键词:盐水入侵 甲烷产生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