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斌

作品数:35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切口
  • 9篇手术
  • 9篇小切口
  • 7篇膀胱
  • 6篇外科
  • 5篇前列腺
  • 5篇12
  • 4篇增生
  • 4篇增生症
  • 4篇逆行
  • 4篇尿道
  • 4篇前列腺增生
  • 4篇前列腺增生症
  • 3篇造影
  • 3篇肾脏
  • 3篇肾脏手术
  • 3篇推注
  • 3篇逆行尿路造影
  • 3篇尿路造影
  • 3篇卧位

机构

  • 35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作者

  • 35篇张斌斌
  • 31篇缪江伟
  • 18篇宋旭阳
  • 15篇方伟杰
  • 11篇黄翔
  • 7篇李奇孟
  • 7篇朱丽珍
  • 7篇陈先全
  • 6篇张胜
  • 6篇蔡海荣
  • 4篇曹高健
  • 3篇马春楣
  • 3篇金凯
  • 2篇周瑞耀
  • 2篇戴华卫
  • 2篇戴华伟
  • 1篇朱聪聪
  • 1篇冯晓峰
  • 1篇冯泽蛟
  • 1篇周海帆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全国高等医学...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世界今日医学...
  • 1篇第四届全国小...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俯侧卧位小切口技术在358例肾脏手术中的应用
2010年
小切口手术技术是目前除了腹腔镜手术外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多有涉及,但是由于受到切口暴露的限制,国内大多只应用于简单的肾囊肿手术。合适的体位能明显改善小切口手术的暴露,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扩大手术适应范围。我院于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俯侧卧位小切口技术施行了358例肾脏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张斌斌方伟杰缪江伟马春楣
关键词:小切口技术肾脏手术手术中侧卧位腹腔镜手术小切口手术
可控电子推注法逆行尿路造影34例被引量:1
2011年
逆行尿路造影是泌尿外科的重要检查手段,但以往由于医患间配合问题及医生对造影剂的推注速度、压力掌握得不好,检查结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我们对逆行尿路造影进行改进,采用可控电子推注法逆行尿路造影诊断尿道狭窄,判别输尿管梗阻原因,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缪江伟张斌斌黄翔
关键词:逆行尿路造影推注泌尿外科尿道狭窄
手术后早期解除敷料覆盖切口的护理
2009年
郑朝霞张斌斌缪江伟方伟杰
关键词:敷料覆盖切口护理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到2008年3月我院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6例。结果:手术一次性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5~130min...
宋旭阳张斌斌缪江伟方伟杰
文献传递
闭合性睾丸外伤25例诊治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闭合性睾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手术必要性。方法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25例阴囊睾丸外伤的临床诊治情况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21例获早期手术探查治疗。结论闭合性睾丸外伤早期手术利大于弊。
缪江伟宋旭阳张斌斌方伟杰
关键词:睾丸外伤外科手术
小切口无气腹膜后腔镜手术15例报告
目的探索更经济更简捷的微创手术的新方法。方法一般取十二肋骨或十一肋间切口,6cm,视病情需要切除部分肋骨,进入腹膜后间隙, 带光源拉钩显露手术野,切口下方约3cm处穿刺置入30度腹腔镜,同时采用腹腔镜和小拉钩光源, 无需...
方伟杰张斌斌周燕缪江伟宋旭阳黄翔张胜陈先全
文献传递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具低压低排特点的BPH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尿动力学提示排尿特点为低压低排型的BPH尿潴留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尿动力学提示排尿特点为低压低排型表现的BPH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阿呋唑嗪控释片10mg qn进行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合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共治疗4周,生物反馈电刺激每天1次,每周5次为1疗程,共行4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给予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尿潴留治愈20例,好转9例,治愈率66.7%,有效率96.7%;对照组尿潴留治愈10例,好转6例,治愈率34.4%,有效率55.2%,两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相关副作用和并发症。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作为治疗排尿特点为低压低排型的BPH尿潴留患者的良好选择。
张斌斌缪江伟蔡海荣朱丽珍方伟杰宋旭阳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膀胱逼尿肌生物反馈电刺激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80例BPH合并OA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和BPH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PSS、OABSS、QOL评分及OABSS量表中问题3(尿急)的评分,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最大压力、残余尿等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治疗结束时完成可供统计分析的例数为76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后治疗组在IPSS、OABSS、OABSS量表中问题3的评分及QOL等评估指标分别为(10.4±1.3)、(4.1±1.6)、1.7±0.4)和(2.2±0.3)分,较治疗前的(15.8±2.3)、(10.1±1.9)、(3.9±0.7)和(4.5±1.8)分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最大压力等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分别为(123.0±17.9)m1、(65.3±34.5)ml、(14.2±4.3)ml/s、(46.7±19.6)cmH,O,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仅在IPSS和最大尿流率两项指标上有显著改善[(14.1±2.5)分比(16.4±1.8)分和(14.3.±3.4)ml/s比(11.5±3.6)ml/s,P〈0.05]。治疗后在IPSS、OABSS、OABSS量表中的问题3评分和QOL评分以及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逼尿肌最大压力等指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张斌斌朱丽珍缪江伟方伟杰宋旭阳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过度活动症生物反馈电刺激
丝裂霉素和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更佳膀胱内灌注方案。方法 将4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的浅表性膀胱癌分为两组 :A组 (21例 )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加卡介苗素 ,B组 (21例 )膀胱内单纯灌注丝裂霉素。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开始灌注 ,每周1次 ,共6次 ,然后每月1次 ,共2年。 结果 随访12~28个月 ,A组复发1例 ,复发率4.8% ,B组复发7例 ,复发率33.3% ,两组复发率的并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
方伟杰张斌斌蔡松良
关键词:丝裂霉素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早期单剂多药联合膀胱序贯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比较早期单剂多药联合与多次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选取膀胱肿瘤患者92例,其中31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单剂多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吡柔比星30mg、羟基喜树碱20mg、卡介苗素10mg、丝裂霉素30mg以及IFNα-2b 500万U),32例(吡柔比星组)采用吡柔比星20mg多次灌注治疗。29例(丝裂霉素组)采用丝裂霉素20mg多次灌注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无肿瘤间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8~48个月,平均22.4个月。联合治疗组、吡柔比星组、丝裂霉素组复发率分别为16.1%(5/31)、12.5%(4/32)、1712%(5/2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5/31)、43.8%(14/32)、4418%(13/29),3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吡柔比星组和丝裂霉素组(P〈0.05)。无肿瘤间期分析示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单剂多药联合膀胱序贯疗法对预防早期、分化良好的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效果可靠,患者不良反应不明显,痛苦少。
缪江伟张斌斌李奇孟黄翔方伟杰
关键词:化学免疫治疗序贯疗法复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