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岩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2篇预后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细胞
  • 2篇耐药
  • 2篇肺癌
  • 1篇第10号染色...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性激素
  • 1篇性激素水平
  • 1篇血清NSE
  • 1篇血清性
  • 1篇血清性激素
  • 1篇血清性激素水...
  • 1篇药性分析
  • 1篇抑制基因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8篇张明岩
  • 2篇姜季
  • 2篇刘静蕾
  • 2篇王艳
  • 2篇蔡莉
  • 2篇王影
  • 1篇俞晓晨
  • 1篇薛峰
  • 1篇王莉彦
  • 1篇王丽
  • 1篇赵红
  • 1篇王连明
  • 1篇刘永蕊
  • 1篇尤艳
  • 1篇康欣梅
  • 1篇宋英
  • 1篇张清媛
  • 1篇于文竹

传媒

  • 5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川芎嗪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的增殖抑制及逆转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抑制增殖、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TMP对耐阿霉素的AGZY细胞耐药情况的影响;通过绘制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TMP对AGZY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应用穿膜实验检测TMP对AGZY细胞侵袭、转移情况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TMP对AGZY细胞nm23、MDRI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TMP作用后,AGZY细胞对阿霉索的耐药性下降,UC50降低(P〈0.05);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穿膜能力降低(P〈0.05);TMP作用后,AGZY细胞中rim23蛋白表达上调、MDR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TMP可抑制AGZY细胞的增殖,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抑制与nm23表达的上调有关,通过下调MDR1的表达达到逆转细胞耐药的作用。。
刘静蕾姜季张明岩王影刘永蕊王艳
关键词:川芎嗪人肺腺癌多药耐药
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1年
背景与目的神经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是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敏感的肿瘤标记物之一。本研究旨在研究血清NSE水平作为SCLC诊断和预后因素的实用性。方法治疗前后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7例SCLC患者的血清NSE。应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采用对数秩检验法(Log-rank)进行曲线之间的比较。结果 SCLC患者治疗前血清NSE水平是患者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广泛期患者与局限期患者的治疗前血清NSE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前后NSE的变化率与总生存期无关(P=0.084)。结论 NSE是SCLC患者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理想肿瘤标记物。
薛峰王莉彦张明岩蔡莉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
LncRNAs作为ceRNAs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0年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在200~100000 bp的非编码RNAs,蛋白编码能力缺乏或有限。近几年的研究表明,lncRNAs可通过竞争内源性RNAs(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s)的机制参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而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就lncRNAs形成的ceRNAs网络调控机制在肺癌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为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程月张明岩张文博徐晖
关键词:微小RNAS肺癌
OLC1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索OLC1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OLC1表达情况,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OLC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1.3%(107/150)结直肠癌组织中OLC1呈高表达. OLC1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的UICC分期和组织分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P〈0 .001) , 癌组织染色强阳性与弱阳性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6.6%和95.3%(P〈0.0001). 结论 OLC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和预后有关,也是结直肠癌一个新的重要生物标记.
刘静蕾姜季张明岩王影尤艳王艳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化预后
肿瘤抑制基因PTEN INPP4B双沉默BEAS-2B细胞系的构建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构建肿瘤抑制基因PTEN、INPP4B双沉默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为今后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MSCV-PM-shINPP4B-2、MSCV-PM-shPTEN-1质粒分别构建稳定沉默PTEN、INPP4B的BEAS-2B细胞系,通过MSCV-PM-shINPP4B-2、MSCV-PM-shPTEN-1质粒构建双沉默PTEN及INPP4B的BEAS-2B细胞系.应用MTT实验分别检测shFF2对照组,shPTEN-1沉默组,shINPP4B-2沉默组,shPTEN-1、shINPP4B-2双沉默组BEAS-2B细胞系的增殖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EN、INPP4B基因在单沉默及双沉默细胞中蛋白表达量比相应的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表明PTEN、INPP4B沉默BEAS-2B细胞系构建成功.PTEN、INPP4B沉默组细胞增殖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细胞,PTEN、INPP4B双沉默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对照组细胞.结论 PTEN与INPP4B双沉默BEAS-2B细胞系构建成功,双沉默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对照组细胞.
张明岩徐晖
关键词:肿瘤抑制基因
某肿瘤医院肿瘤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2017~2018年黑龙江地区某院肿瘤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2018年黑龙江地区某院肿瘤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其临床科室分布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8年黑龙江地区某院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473株,其中临床科室以胸外科(668/1473)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胃肠外科(184/1473)。2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低于2%。2017、2018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5.34%、14.16%,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01)。两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0.34%,除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四环素及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无差异以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对其它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敏感菌株(P<0.001)。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对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及四环素尚有一定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抗感染治疗药物使用。
关洁俞晓晨于文竹宋桓宇张明岩王连明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感染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乳腺癌容易发生复发转移,诊断其复发转移的早期指标主要依靠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在人体内含量很低或者没有,而在疾病发生发展后含量升高迅速,并与疾病病程、不同部位相关,多种标志物同时检测可以准确反应疾病状态,并且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受累程度相关.其价值在后期乳腺癌患者中要明显高于早期患者,而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复发转移检出率.
张明岩蔡莉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乳腺癌复发转移
血清性激素水平和体重指数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初诊绝经后乳腺癌118例作为病例组以及60例绝经后乳腺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并收集所有受试对象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受试对象的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雌酮(Estrone,E1)、睾酮(Testesterone,TSTO)以及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ED)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E2、E1、AE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病例组的血清TSTO平均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体重指数(BMI)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血清E1以及总研究对象的血清E1、TSTO、AED在超重组内的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组(P<0.05),未发现其余各组的激素水平与BMI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血清E2、E1、AED水平升高可能是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相关,BMI高的绝经后女性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较高。
康欣梅王丽张明岩赵红宋英张清媛
关键词:性激素绝经乳腺癌体重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