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显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1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西林业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人工林
  • 4篇马尾松
  • 2篇性状
  • 2篇性状指标
  • 2篇育种
  • 2篇育种方法
  • 2篇生长性状
  • 2篇试验林
  • 2篇间伐
  • 2篇红锥
  • 2篇材色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营林
  • 1篇营林措施
  • 1篇中国林科院
  • 1篇杉木
  • 1篇杉木人工林
  • 1篇生态
  • 1篇生物防火

机构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10篇张显强
  • 3篇劳庆祥
  • 3篇谌红辉
  • 3篇刘宪钊
  • 3篇陆元昌
  • 3篇贾宏炎
  • 2篇庞丽峰
  • 2篇姜俊
  • 2篇刘光金
  • 2篇李朝英
  • 2篇陶怡
  • 2篇明安刚
  • 2篇王霞
  • 2篇田祖为
  • 2篇李婷婷
  • 1篇蔡道雄
  • 1篇陈贝贝
  • 1篇冯益明
  • 1篇吴春争
  • 1篇张万幸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绿色科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锥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红锥育种方法,包括:选择多个红锥家系,并建立家系试验林,其中,每个红锥家系至少分为三个区组,每个区组位于山坡的不同位置;采集生长性状指标和材色性状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配亲本进行育种。通过本发明的方法...
刘光金侯佳田祖为贾宏炎李朝英劳庆祥谌红辉吴俊多张显强农志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初步效果被引量:72
2014年
在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杉木人工林中设置3种近自然改造作业样地:T1(间伐强度47%,林下补植6种阔叶树种)、T2(间伐强度61%,林下补植6种阔叶树种)、T0(对照样地,无作业),T1和T2林下补植树种相同。根据2008,2010年和2012年3次调查,比较分析近自然作业后4年各处理的林分蓄积生长量、单木生长量、林下更新树种、林分水平结构、林分垂直结构、树种多样性、树种重要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作业样地T1,T2的年蓄积生长量均大于对照样地,分别为7.42,6.61和3.36 m3·hm-2,且单木水平的生长量T1>T2>T0,枯损木株数及枯损蓄积量均是T0>T2>T1,因此,对于研究区域的杉木纯林近自然改造,间伐强度不应大于60%。林下补植阔叶树种对天然更新幼苗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林下环境,促进林下幼苗幼树的生长从而进入主林层;同时完善林分垂直结构,弥补林层缺失,尤其是林分下层及更新层的缺失,使森林短期内发生正向演替,缩短演替时间,形成目标林相,即多林层异龄混交林。人工补植树种中大叶栎、红锥、格木、灰木莲是与杉木混交生长较理想的树种,杉木林下天然更新树种主要是毛桤木、鸭脚木、木荷与乌桕,具有较高的重要值。本研究证明近自然改造作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全国人工纯林的近自然改造和经营提供案例参考与数据支持。
李婷婷陆元昌庞丽峰张显强王霞刘宪钊姜俊
关键词:杉木近自然经营林分结构
红锥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红锥育种方法,包括:选择多个红锥家系,并建立家系试验林,其中,每个红锥家系至少分为三个区组,每个区组位于山坡的不同位置;采集生长性状指标和材色性状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配亲本进行育种。通过本发明的方法...
刘光金侯佳田祖为贾宏炎李朝英劳庆祥谌红辉吴俊多张显强农志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贮量的影响被引量:72
2013年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8%,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伐措施对各器官碳贮量在乔木层的分配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均表现为树干(53.38%~ 60.12%)>树根(15.70%~ 16.74%)>树皮(12.88%~ 14.38%)>树枝(7.53%9.12%)>树叶(2.27%~ 2.88%)。
明安刚张治军谌红辉张显强陶怡苏勇
关键词:抚育间伐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碳贮量
基层林场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和治理体系研究——以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伏波实验场为例
2021年
我国基层林场目前存在林业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率低以及分布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治理体系建设加以应对,取得一定的成效。总结并阐述了伏波实验场的应对方式及取得的成效,以期能为基层林场在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杨丽梅黄德卫张显强刘衡伍俊廷
经营的马尾松森林类型发育演替阶段量化指标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经营条件下的森林发育是自然演替和人为干扰共同作用的渐变过程,不同森林发育演替阶段具有不同的林分特征,对森林经营具有导向作用,好的经营处理能够加快森林生长发展进程;反之,则效果甚微或使森林发展发生倒退,因此了解经营林分所处的阶段,对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把经营条件下的森林发育演替阶段细分为森林建群、竞争生长、质量选择、近自然林和恒续林5个阶段。利用逐步判别分析(Wilks’Lambda)对初选的13个林分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马尾松年龄、平均胸径、大树蓄积比、林分胸高断面积、胸径变异系数5个指标能够较好地区分森林发育演替阶段。利用这5个指标建立Fisher判别式与Bayes判别式,结果表明:2种判别方法的正判率完全一致,训练样本正判率为94%,验证样本正判率为89%。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大树蓄积比是划分森林发育演替阶段的最好指标。
李婷婷陆元昌张显强王霞庞丽峰刘宪钊姜俊
关键词:FISHER判别马尾松林
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冠下套种树种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研究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冠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纯林向针阔混交林转化和阔叶树种潜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凭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间伐强度(80%、50%和30%)的试验样地,间伐后冠下套种大叶栎、红锥、灰木莲、格木4种阔叶树,分析间伐强度对阔叶树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并利用相关分析检验影响套种树生长的关键因子。【结果】不同强度间伐9年后阔叶树的结构特征和生长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大叶栎和灰木莲的生长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格木受采伐强度影响不显著。不同强度间伐后大叶栎的胸径、树高生长速度均为最快,且伐后3年就出现快速生长;红椎的冠幅生长在80%和50%强度增加较快,间伐5年后生长加快;格木在间伐后9年间生长最慢。相关性分析表明,马尾松林分密度、林下灌木盖度、土壤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对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结论】间伐后林分的生长空间和环境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林下套种的阔叶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快速生长,但也因间伐强度和树种特性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不同树种在中高强度的间伐下,生长速度更佳。在制定“间伐+套种”的经营措施时,应该考虑适当延长间伐间隔时间和树种生态学特性,马尾松人工林中高强度间伐(80%或50%)后,建议选用大叶栎、灰木莲进行冠下套种,发挥适应性强和生长迅速的优势,提升人工林的生态功能;低强度(30%)间伐后宜套种红椎和格木以培育长周期、高价值的大径材。
陈贝贝姜俊陆元昌刘宪钊贾宏炎明安刚张显强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强度
热林中心边境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与管理被引量:2
2012年
生物防火林带与传统的放火线相比,不仅能发挥良好的防火功能,还能发挥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当森林火灾的发生时,生物防火林带能起到阻隔地表火蔓延,拦截飞火,减弱火势,切断火源,为人工扑救赢得宝贵时间。热林中心林区与越南接壤53.6km,因此营建高质量、高标准的生物防火林带对边境一带林区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张显强农良书劳庆祥赵樟
关键词:生物防火林带
林相结构调整对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林相结构调整对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影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10-25年生马尾松开展了长期的调查研究。通过针对性的营林措施,主要通过培育针阔混交林、调整树种结构与提高林分质量为主的林相结构调整措施,以应对林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从结果可知,林相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松毛虫的生活环境,起到保护天敌,控制松毛虫发生发展的作用。
张显强陶怡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防治营林措施
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林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热林中心)1998年、2004年和2009年3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景观指数,对热林中心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9年,有林地景观要素占所有景观要素面积的49%以上,呈现出面积大、斑块数目多、优势度高的特征,它对热林中心景观的结构功能起着主导作用。未成林造林地、非林地、无立木林地在1998-2009年期间面积分别减少283.83,538.84和1 507.11 hm2,疏林地在2004年和2009年2期数据中都已经不存在,宜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苗圃和辅助生产这些为营林造林服务的土地面积也略有上升趋势。这些变化与热林中心近年来重视森林培育,精细化经营林地,对林地利用方式进行调整有关。
车腾腾冯益明蔡道雄张万幸张显强吴春争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人工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