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柳清

作品数:77 被引量:212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儿童
  • 44篇白血
  • 44篇白血病
  • 39篇细胞
  • 32篇急性
  • 25篇淋巴
  • 19篇淋巴细胞
  • 18篇急性淋巴细胞
  • 18篇儿童急性
  • 16篇淋巴细胞白血...
  • 16篇急性淋巴细胞...
  • 16篇急性淋巴细胞...
  • 13篇急性白血
  • 13篇急性白血病
  • 11篇免疫
  • 11篇儿童急性淋巴...
  • 10篇蛋白
  • 10篇患儿
  • 10篇白血病细胞
  • 8篇预后

机构

  • 6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新乡医学院
  • 4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市第一医...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市儿童医...

作者

  • 77篇张柳清
  • 66篇胡群
  • 58篇刘爱国
  • 53篇刘双又
  • 20篇胡迎
  • 14篇陶红芳
  • 13篇张小玲
  • 11篇张耀东
  • 10篇孙燕
  • 10篇熊昊
  • 9篇张艾
  • 7篇郭艺杰
  • 7篇王冠玲
  • 6篇刘健
  • 5篇董永绥
  • 5篇侯燕
  • 5篇王雅琴
  • 4篇彭光洁
  • 4篇蒋艳
  • 4篇刘静

传媒

  • 10篇实用儿科临床...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7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5篇第十七届全国...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全国小儿病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的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淋巴系抗原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2000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初诊AML患儿42例。其中原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17例,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12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4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7例。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42例AML患儿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分型检测。同时对伴淋巴系相关抗原表达的AML(Ly+AML)患儿与不伴淋巴系相关抗原表达的AML(Ly-AM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2例AML患儿中13例伴有淋巴系抗原的阳性表达(30.95%),其中CD19在AML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33.33%),其次为CD7(11.90%)、CD3(11.90%)。CD19在M5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Ly+AML组肝大例数与Ly-A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48,P<0.05),其余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Ly+AML组与Ly-AML组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率比较无差异。结论儿童AML伴有淋巴系抗原CD19和CD7的高表达,但其表达与AML的预后无关。
张耀东胡群孙燕刘双又张柳清刘爱国熊昊王冠玲
关键词:免疫表型儿童
Survivin及其变异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survivin及其变异体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27例ALL患儿survivin、survivin-2B和survivin-△Ex3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ALL患儿和40例同期住院非恶性血液病患儿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ALL患儿的表达率为40.38%,比对照组高(P<0.01)。27例ALL患儿中survivin、survivin-2B、survivin-△Ex3 mRNA阳性率分别为51.85%、37.04%、25.9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CR)率比survivin表达阴性者低(P< 0.05),且survivin-△Ex3阳性者CR率低,而survivin-2B阳性者CR率高。结论(1)Survivin及其变异体在ALL中的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参与ALL的发生和发展。(2)Survivin和survivin-△Ex3 可能抗凋亡,survivin-2B促凋亡。
侯燕胡群刘爱国张柳清
关键词:SURVIVIN变异体急性白血病
雷公藤、盐酸小檗碱及柔红霉素在MOLT-4细胞中的药物作用及不同噻唑蓝法比较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盐酸小檗碱及柔红霉素(DNR)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比较传统MTT法及改良MTT法在检测药物对悬浮细胞细胞毒性方面差异.方法分别用传统MTT法、改良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时MOLT-4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改良MTT法组内变异指数在0~0.2,而传统MTT法在0.2~0.6,改良法同组内差异明显小于传统法;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单独DNR(1 mg/L)为36.36%,DNR与雷公藤(10 mg/L)合用时为14.81%,DNR与盐酸小檗碱(10 mg/L)合用时为21.56%.雷公藤单独作用时为95.32%,盐酸小檗碱单独作用时为61.56%.结论改良MTT法在研究悬浮细胞增殖及药物毒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DNR和盐酸小檗碱均对MOLT-4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雷公藤、盐酸小檗碱可以增强DNR抗肿瘤作用.
蒋艳胡群刘双又丁玉峰刘爱国张柳清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盐酸小檗碱柔红霉素白血病细胞
三种剂量乙肝疫苗对新生儿暴露前预防的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1
1990年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婴幼儿HBV感染2/3为水平传播造成,故暴露前预防非常重要。为了探寻新生儿暴露前预防的既节省、又有实效的最佳剂量和HBV隐匿感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我们对母亲HBsAg阴性且按0-1-6方案完成首剂不同剂量的281例1岁婴儿进行了血清HBVM随访观察,并检测了部分婴儿血清 HBVDNA。
张柳清董永绥吴兰芬李革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新生儿免疫阳转率上臂三角肌全程免疫
儿童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儿童中重度缺铁性贫血(ID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1-09-2014-12收治的98例中重度ID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重度IDA大部分发生在母乳喂养儿童和2岁以下儿童;早产,尤其是34周以下的早产儿是发生中重度IDA的主要高危因素(χ^2=23.135,P=0.000);未及时添加辅食也是危险因素(χ^2=11.674,P=0.020);重度IDA更易发生在农村患儿;2岁以上儿童中重度IDA常与其他疾病相关(χ^2=30.455,P=0.000)。结论:目前经济状况下儿童中重度IDA并不少见,应加强婴幼儿营养卫生宣教及定期体检以预防其发生,早期关注早产儿铁状态和及时补充铁剂对防治儿童中重度IDA至关重要。2岁以上儿童中重度IDA需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注意寻找病因。
吴婷婷胡迎刘爱国张柳清胡群刘双又
鼠双微粒体2在小檗碱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U-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 探讨鼠双微粒体2(MDM2)在小檗碱诱导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U-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EU-4细胞进行实验.终浓度为0、1、10、100 μmol/L小檗碱分别作用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以上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以上各组细胞MDM2蛋白表达水平.100 μmol/L小檗碱分别作用0、24、48、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M2基因表达水平.使用终浓度为150 nmol/LMDM2小干扰RNA (siRNA)转染MDM2 siRNA组细胞,相同终浓度对照siRNA转染对照siRNA组细胞,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经不同浓度小檗碱作用后,EU-4细胞凋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00 μmol/L小檗碱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达(60.13±4.21)%,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0.56,P<0.05);MDM2蛋白表达水平则随小檗碱浓度上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2,P<0.01).MDM2 mRNA表达水平随小檗碱作用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7,P<0.01).对照siRNA组及MDM2 siRNA组细胞凋亡率为(11.09±1.63)%和(29.84±1.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P<0.01).结论 小檗碱浓度和时间依赖地抑制MDM2的表达,可能是小檗碱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刘健张小玲胡群刘爱国刘双又张柳清
关键词:小檗碱白血病细胞凋亡
6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治疗的比较被引量:1
2001年
为进一步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的最佳治疗方案 ,回顾分析了 64例病情中度以上的CITP病例 ,分为 4组 ,A组 1 1例 ,泼尼松口服治疗 ;B组2 8例 ,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冲击治疗 ;C组 2 1例 ,丙种球蛋白 (简称丙球 )冲击治疗 ;D组 4例 ,长春新碱静注治疗。比较各组间控制出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情况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 ,有效止血时间C组最短为 2 4天 ,B组次之为 3 2天 ,A组、D组分别为 6 2天、7天。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比较 ,A组分别与B组、C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提示丙球冲击组和激素冲击组治疗有效率高 ,血小板上升快 ,止血迅速。建议CITP患者出现明显出血时 ,首选丙球冲击 ,经济条件限制下选择激素冲击 ,口服激素仅适用于病情较轻患者 。
刘爱国胡群郭艺杰刘双又张柳清彭光洁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分析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真菌感染患儿,全部病例均于诊断后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每次4~6mg/(kg·d),第1、2天2次/d,以后1次/d,连用2周。结果 总有效率为70%,毒副作用小;粒细胞缺乏≥10d,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伊曲康唑可以提高环孢菌素A的血药浓度。结论 伊曲康唑注射液是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
刘爱国胡群张柳清陶红芳胡迎
关键词:伊曲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血液病儿童
儿童急性白血病64例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在院死亡原因、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4例在院死亡AL患儿病例资料。结果从确诊到死亡的时间为1 d至50个月,34例(53.1%)于确诊1个月内死亡(早期死亡),18例于1~6个月内死亡(28.1%),12例>6个月死亡(18.8%)。与感染相关死亡45例(70.3%),其中呼吸道感染25例,败血症8例,消化道感染及不明部位感染各4例,皮肤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及中耳炎各1例;疾病本身复发死亡29例(45.3%),其中骨髓复发14例,髓外复发15例,包括颅内浸润或复发11例,肺及睾丸复发各2例;与出血相关死亡26例(40.6%),其中颅内出血16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7例,肺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化疗相关副反应死亡2例,其中胰腺炎、肾衰竭各1例。感染占死亡原因首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相关多因素分析示,初诊时男童、婴儿、高危患儿、高白细胞血症、有器官浸润与AL死亡相关(P<0.05);早期死亡多因素分析示,婴儿、高白细胞血症、高危患儿、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AL早期死亡相关(P<0.05)。结论 AL患儿死亡主要发生于诱导缓解期;死亡原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疾病复发、出血、药物毒性;初诊时男童、婴儿、高危患儿、高白细胞血症、有器官浸润与AL死亡相关;初诊时婴儿、高白细胞血症、高危患儿、高LDH水平、M3患儿与AL早期死亡相关。
孙燕胡群张柳清刘爱国刘双又熊昊舒美蓉詹晓云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儿童
几种红细胞和铁参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中的比较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研究多种红细胞和铁参数在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中的不同变化,了解它们在二者中有无鉴别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做血常规及红细胞分析,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锌原卟啉,EIA法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了4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Hb 62.6±20.8 g/L)和33例溶血性贫血患儿(Hb 58.5±21.6 g/L),包括15例β-地中海贫血(仅1例为轻型)。结果:缺铁性贫血和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锌原卟啉(ZPP)、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均增高。RDW-SD在各种溶血性贫血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P均<0.01;RDW-CV只在β-地中海贫血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P<0.01,而其他溶血性贫血的RDW-CV值却和缺铁性贫血非常相似(P=0.998)。缺铁性贫血的ZPP明显高于溶血性贫血,P<0.01。sTfR在β-地中海贫血高于缺铁性贫血和其他类型溶血性贫血,P均<0.05;不同的溶血性贫血sTfR升高的程度不同。结论:虽然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分布宽度、ZPP、sTfR均增高,但程度并不一致,可根据以上变化将二者区别开来。在评价溶血性贫血的sTfR水平时,应首先考虑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刘双又郭艺杰胡群张柳清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锌原卟啉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