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锋
-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分期综合治疗成年腰椎间盘突出症816例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分析分期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治疗机理。方法:8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分期,急性期采用静脉滴注、椎管内注射等方法消肿止痛,手法松筋止痛;缓解期中药活血通络,以三维牵引和调整手法正骨理筋止痛;康复期手法舒筋通络止痛止痹,功能训练以增强腰椎稳定性。结果:816例患者中治愈179例,好转561例,未愈76例,治愈率21.94%,总有效率90.69%.结论:分期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喜林沈国权金喜宏张超张树锋孙武权龚利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脊柱微调手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骶髂关节紊乱临床总结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分析脊柱微调手法配合骨盆周围肌肉功能训练治疗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效果。方法:将136例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后,又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锻炼组配合骨盆周围肌肉功能训练,在疗程结束及随访半年后进行疗效平价。结果:136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其中治愈94例,好转42例,治愈率69.12%。平均治疗10.92次。半年后,锻炼组95.59%治愈,而对照组治愈率77.93%。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效果明显,但配合功能训练后远期疗效明显提高,所以手法治疗必须同时必须加强骶髂关节周围肌肉功能锻炼。
- 张喜林沈国权金喜宏张超张树锋孙武权龚利
- 关键词:骶髂关节紊乱手法治疗
-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分析研究
- 目的:了解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不同治疗方法中、远期疗效的差异性,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方法:选择76例青少年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
- 张树锋张琴明苏少杰
- 关键词: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疗效预后分析腰椎稳定性
- 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构三维位移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对腰突症患者腰椎三维空间位移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骨错缝"的干预机制。方法选取10名腰突症患者,分为理筋手法组(5例,简称理筋组)和理筋手法加调整手法组(5例,简称理调组)进行治疗;正常志愿者5例为理筋手法(简称正常组)。应用ITK重建软件重建腰椎椎体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3组手法干预前后腰椎椎体三维位移变化情况。结果 3组腰突症患者推拿手法治疗后L1~5各椎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一定改变。理调组L3在X轴角位移为(1.77±0.46)°;L4在X、Y轴角位移分别为(1.78±0.53)°、(1.89±0.75)°,显著大于理筋组和正常组(P<0.05);理调组L1~5在X轴三维角位移分别为(1.50±0.47)°、(1.55±0.57)°、(1.77±0.46)°、(1.78±0.53)°、(1.61±0.39)°,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理调组L3在Y轴三维位移为(2.87±0.74)mm,L4在X轴三维位移为(1.68±0.64)mm,显著大于理筋组和正常组(P<0.05);理调组L1、L4、L5在X轴三维位移分别为(1.28±0.21)、(1.68±0.64)、(1.30±0.51)mm,L1~3在Y轴三维位移分别为(1.92±0.42)、(2.25±0.61)、(2.87±0.74)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理筋手法组L1~5各节段三维角位移和位移与正常组相比,均呈现大于正常组的趋势。结论理调手法比理筋手法更能调整失稳或退变节段的空间位置,使腰椎椎体产生水平及旋转移位,而非上下移位,对纠正腰椎"骨错缝"产生重要作用。理筋手法对腰突症患者腰椎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 周楠吕强方舟顾立栩陆文龙孙武权张喜林刘鲲鹏张树锋房敏
- 关键词:推拿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限元分析骨错缝
- 振荡调整手法对青少年运动员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振荡调整手法对青少年运动员腰椎小关节紊乱的影响。方法:96例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的青少年运动员随机分为手法组49例、对照组47例。手法组以松解手法配合振荡调整手法治疗,对照组以超短波电疗治疗,手法组每次10 min,对照组每次30 min,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测定全部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2次、治疗3次、治疗5次,4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腹部肌张力值变化。结果:手法组治疗3次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手法组治疗5次后,双侧竖脊肌及患侧腋中线/髂嵴与肋弓连线中点的肌张力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对侧腋中线/髂嵴与肋弓连线中点肌张力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振荡调整手法能有效缓解青少年运动员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状。
- 吕强焦毅超张超周楠张树锋杨慧平梁文玉田家乐
-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腰椎小关节紊乱肌张力
-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下肢血流动力学关系的初探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腰突症患侧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CDFI检测了12例青少年腰突症患肢与健肢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值)进行检测、对照分析。结果除足背动脉外,患肢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健肢(P<0.01)。结论与健侧下肢相比,青少年腰突症患侧下肢腘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明显变化,提示患侧下肢存在血循环障碍。
- 叶勇张琴明张树锋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