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3篇病毒
  • 2篇阳性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抵抗
  • 2篇脂肪
  • 2篇脂肪肝
  • 2篇停药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硫化氢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化瘀胶囊

机构

  • 11篇无锡市第五人...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山东万杰医学...
  • 1篇杭州市西溪医...

作者

  • 11篇张波
  • 7篇黄利华
  • 5篇苏婷婷
  • 4篇王新国
  • 3篇胡敏涛
  • 3篇邱源旺
  • 3篇汪铮
  • 2篇姚上志
  • 2篇李燚光
  • 2篇裴豪
  • 2篇周红燕
  • 2篇蒲云川
  • 2篇王俊
  • 2篇丁虹
  • 2篇徐微
  • 1篇张丽旦
  • 1篇郭继中
  • 1篇曹文玺
  • 1篇甘建和
  • 1篇邓琪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派罗欣对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入组65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派罗欣治疗,治疗组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48周,比较2组之间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脾B超检查的结果。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ALB有明显升高,血清纤维化4项指标PCⅢ、Ⅳ-C、LN和HA均有明显改善,B超显示门静脉直径、脾脏厚度和脾静脉内径均有明显缩小。而对照组ALT、AST、TBIL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ALB没有明显升高,血清纤维化4项指标中也仅有PCⅢ和HA获得改善,B超显示只有门静脉直径缩小。更为重要的是,治疗4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BIL有明显下降,ALB有明显升高,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派罗欣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比单用派罗欣有更为明显的改善肝脏功能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黄利华胡敏涛姚上志张波蒲云川裴豪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派罗欣丙型肝炎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对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入组61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3,28例)。对照组,每周派罗欣180μg,联合利巴韦林每日900 mg;在以上用药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每次1.5 g,每天3次,2组疗程均48周。比较治疗前后,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表达死亡因子(Fas)的水平。结果肝脏的炎症程度与肝脏的Fas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治疗4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肝细胞的Fas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而治疗组肝细胞的Fa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肝细胞的Fas表达水平明显低(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肝细胞的凋亡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水平。
胡敏涛姚上志张波蒲云川黄利华裴豪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肝纤维化细胞凋亡丙型肝炎
达标停药复发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再治疗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经拉米夫定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停药复发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再治疗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拉米夫定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停药复发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再治疗52周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52周,患者ALT复常率为77%(46/60),HBV DNA转阴率为78%(47/60),HBeAg血清转换率为38%(23/60)。拉米夫定再治疗52周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停药复发时间≤36周[68%(27/40)与19/20,χ^2=5.04,P=0.023;70%(28/40)与19/20,χ^2=4.91,P=0.043;28%(11/40)与12/20,χ^2=5.96,P=0.024],年龄〉50岁[52%(11/21)与90%(35/39),χ^2=10.65,P=0.003;62%(13/21)与87%(34/39),χ^2=5.14,P=0.045;19%(4/21)与49%(19/39),χ^2=5.08,P=0.029]、再治疗基线ALT〉1倍正常上限(ULN)且HBV DNA〉6.0 log10拷贝/ml患者[62%(21/34)与96%(25/26),χ^2=9.74, P=0.002; 68%(23/34)与92%(24/26), χ^2=5.28, P=0.028;26%(9/34)与54%(14/26), χ^2=4.67,P=0.037]、HBV DNA转阴时间〉12周的患者[55%(12/22)与89%(34/38),χ^2=9.50,P=0.004;55%(12/22)与92%(35/38),χ^2=11.58,P=0.002;18%(4/22)与50%(19/38),χ^2=5.97,P=0.026]均较低。结论经拉米夫定治疗达标停药复发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复发时间短、年龄大患者不宜选择拉米夫定再治疗。
汪铮邱源旺周莉黄利华张波徐微苏婷婷李燚光周红燕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拉米夫定复发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抗病毒疗效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共48 wk,观察单纯CHC组患者及CHC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的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阴转情况.结果:治疗前CHC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的胆固醇(5.12 mmol/L±0.93 mmol/L vs3.94 mmol/L±0.7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95 mmol/L±0.46 mmol/L vs 3.15 mmol/L±0.34 mmol/L)、甘油三酯(3.75 mmol/L±2.27mmol/L vs 1.89 mmol/L±0.52 mmol/L)、谷丙转氨酶(149.30 U/L±26.13 U/L vs 74.50 U/L±25.4 U/L)、血清胰岛素(5.52 mmol/L±1.33mmol/L vs 5.43 mmol/L±0.71 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1.56 mmol/L±0.62 mmol/L vs1.60 mmol/L±0.61 mmol/L)较单纯CHC组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略下降,治疗后HCV-RNA阴转率(40.74%vs 75.75%)较单纯CHC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CHC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下降,其原因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通过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可能提高抗病毒疗效.
曹文玺丁虹王新国张波金慧涵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脂肪肝胰岛素抵抗
硫化氢对脂肪肝β氧化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硫化氢对脂肪肝β氧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NaHS组.高脂饲料是在普通饲料的基础上添加2%的胆固醇和18%猪油.高脂饮食+NaHS组动物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用400 mmol/L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溶液5 mL/kg腹腔注射干预,8 wk后处死动物,检测肝匀浆中的酮体含量和烯脂酰CoA水合酶活性,检测肝脏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饮食8 wk后动物脂肪肝形成,肝脏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较正常饮食组动物明显增高(3.87 mmol/L±2.63 mmol/L vs1.18 mmol/L±0.85 mmol/L,5.00 mmol/L±1.01 mmol/L vs 2.61 mmol/L±0.33 mmol/L);应用NaHS的动物肝脂肪变性程度较高脂饮食组动物明显减轻,肝脏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明显下降(2.28 mmol/L±0.51 mmol/L vs3.87±2.63 mmol/L,4.50 mmol/L±1.25 mmol/L vs 5.00 mmol/L±1.01 mmol/L).高脂饮食组动物肝脏内硫化氢较正常对照组含量明显减少(14.00μmol/L±6.21μmol/L vs 20.20μmol/L±11.90μmol/L),NaHS干预的动物肝脏内硫化氢明显增加(48.20μmol/L±8.50μmol/L vs14.00μmol/L±6.21μmol/L),与对照组动物比较,高脂饮食组动物肝脏内的烯脂酰CoA活性明显降低(25.0μmol/min±7.7μmol/min vs12.6μmol/min±3.1μmol/min),下降达50%,NaHS干预组烯脂酰CoA活性较高脂饮食组明显增加(19.9μmol/min±6.0μmol/min vs 12.6μmol/min±3.1μmol/min),幅度达60%.高脂饮食组硫化氢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成负相关r=-0.621、-0.432,P=0.01036、0.04497,与烯脂酰CoA水合酶活性之间成正相关,r=0.513、P=0.00833.结论:硫化氢可能促进脂肪肝β氧化减少肝内脂肪积聚.
王新国韩淼张丽旦吴桂香丁虹张波黄利华
关键词:硫化氢脂肪肝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不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的108例HBV-GN患者.根据Ccr将患者分成A组32例(≥80 mL/min),B组31例(50~<80 mL/min),C组25例(30 ~ <50 mL/min),D组20例(<30 mL/min).4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ETV 0.5,0.5,0.25和0.15 mg/d治疗,疗程均为52周.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治疗52周后4组间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以及肾功能、Ccr和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52周时,4组患者ALT和HBV 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4组间ALT复常率、HBV DNA <500拷贝/mL患者的比例,以及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4,1.644和0.094,P>0.05).治疗52周时,B、C、D组患者尿素氮(BUN)改善比例分别为32.3%,8.0%和5.0%,血肌酐(Scr)改善比例分别为25.8%,4.0%和0,Ccr改善比例分别为25.8%,4.0%和0,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的比例分别为53.1%,41.9%,8.0%和0,A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未见与服用ETV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可有效改善HBV-GN患者的肝功能,且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情况良好,其中Ccr≥50 mL/min的患者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也可获得部分改善.
苏婷婷邱源旺黄利华张波胡敏涛汪铮曹弘邓琪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恩替卡韦肾机能不全内生肌酐清除率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1 流行病学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危害严重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占总人口的1/3)受到HBV感染,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感染者约1.3亿,每年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达30万。我国在每年新发病例中,40%-50%来源于HBV母婴传播感染者。
张波苏婷婷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者小儿公共卫生问题乙肝病毒肝细胞癌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以及各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增多,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有1000种以上的药物与药物性肝损害有关。由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缺乏有效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易引起误诊及漏诊。现就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等予以综述,以加深对DILD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苏婷婷张波周颜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误诊
硫化氢对急性肝衰竭转运蛋白Bsep和Mdr2的调节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硫化氢对肝衰竭胆管侧膜转运蛋白Bsep、Mdr2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硫代乙酰胺(TAA)组、正常对照组、TAA+硫氢化钠组和TAA+炔丙基甘氨酸组,每组6只.用6%的TAA对TAA组及TAA+硫氢化钠组和TAA+炔丙基甘氨酸组动物腹腔注射造成肝衰竭;用硫氢化钠0.15 mmol/kg和炔丙基甘氨酸30 mg/kg于TAA注射之前1h腹腔注射,48 h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中的硫化氢、肝功能以及肝病理变化.利用免疫印迹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胆管侧膜蛋白Bsep、Mdr2表达情况.结果 TAA导致肝脏衰竭,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10倍[ALT (524.0±32.0) U/L比(28.3±8.4)U/L],硫氢化钠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加剧[ALT(861.9±55.1) U/L],而炔丙基甘氨酸使转氨酶下降[ALT(59.5 ±10.2)U/L].TAA引起胆红素和胆汁酸明显升高,硫氢酸钠可使胆汁酸水平进一步升高和胆红素水平下降;反之PPG导致胆汁酸胆红素均明显下降.TAA组血清硫化氢明显增加,硫氢化钠使之升高更为显著;炔丙基甘氨酸则使硫化氢含量明显下降.TAA引起肝细胞高度水肿,大片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硫氢酸钠则使肝细胞坏死面积增大,细胞变形严重,炎症细胞浸润加重;而炔丙基甘氨酸则使肝细胞坏死减轻.肝衰竭时Bsep、Mdr2明显减少,硫氢酸钠使之进一步减少,而炔丙基甘氨酸则使减少程度缓解.结论 硫化氢促进肝衰竭时胆管侧膜蛋白转运体Bsep、Mdr2丢失并引起高胆汁酸血症.
王新国王炳元黄谦张波华忠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硫化氢载体蛋白质类
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按照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指南选择脂肪性肝炎60例,并根据饮食习惯不同分成规律饮食组(NASH1组)和不规律饮食组(NASH2组),选择体检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空腹血清胰岛素、肝功生化、血脂成分以及肠道内分泌肽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含量,动态检查餐后0.5、1、2、4 h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脂肪肝炎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空腹血糖和餐后动态血糖、ALT明显升高,以NASH2组表现更为明显。脂肪肝患者的血清胰岛素高于正常,分泌峰值在餐后1 h,较正常组胰岛素分泌峰值在餐后0.5 h明显滞后。NASH1组抑胃肽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NASH2组的抑胃肽和胆囊收缩素较NASH1组明显增高。脂肪肝炎组抑胃肽分泌峰值明显早于正常组,胆囊收缩素分泌峰值晚于正常组。NASH组胰岛素分泌峰值与抑胃肽分泌峰值一致。在脂肪肝的患者中,伴随着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的升高,胰腺明显增厚。结论: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参与NASH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发生。
王新国王俊张波黄利华郭继中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胰岛素抵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