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波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新媒介
  • 3篇新生代农民
  • 3篇新生代农民工
  • 3篇农民
  • 3篇农民工
  • 3篇媒介
  • 3篇民工
  • 2篇赋权
  • 2篇城市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广告
  • 1篇移动新媒体
  • 1篇支持网络
  • 1篇弱势群体
  • 1篇社会支持
  • 1篇社会支持网
  • 1篇社会支持网络
  • 1篇社会支持系统
  • 1篇消费经济
  • 1篇消费语境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张波

传媒

  • 1篇消费经济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社会工作与管...
  • 1篇北京青年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中的媒介支持系统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在人际传播网络、大众传媒及新媒介、组织传播渠道等不同形态媒介的介入和助推下,完成了非农职业角色的获得;并通过新媒介使用、组织沟通、城乡人际交往等传播实践,在职业生活中的信息、技能和情感层面实现自我赋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职业自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中媒介助推的影响与自我赋权的努力之间不断互动重构,本质上是一个媒介支持系统推动他们不断职业化的过程,进而影响到其自身城市适应进程。
张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流动与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成长及其传播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与老一代在就业实践上有着重大差异,其职业流动更为频繁,职业适应也更为复杂。他们在城市传播环境的刺激下,通过不断的职业退出和进入,丰富工作经历、增加职业体验,在经历了这一特殊阶段的职业探索期后,逐渐步入有规律的职业适应期,并进行了一系列以模仿与践行、合作与平衡、疏导与拓展为表现形式的多重传播实践。不管是组织间的职业流动还是组织内的职业适应,均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谋求职业成长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职业认同并推动了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
张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新媒介:作为消费经济的三个面向被引量:6
2014年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介广泛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介不仅作为一种时代消费语境,也是人们进行线上购物的一个消费平台,而且它本身还可以作为信息商品而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在对国内有关新媒介与消费经济的文献进行回顾整理后,本文认为加强相关研究有利于创新消费经济理论、加强政府消费管理、培养健康消费文化、促进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以及提升消费者自主性。
张波
关键词:新媒介消费经济消费语境
产业链视角下的移动新媒体广告投放行为制约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看移动新媒体广告市场投放低迷的制约因素,广告主的不认可是主要原因,用户的接纳度低是根本原因,移动广告网络公司和移动新媒体的角色弱化是直接原因,而网络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的技术局限是间接原因。
张波
关键词:产业链
新媒介消费与情感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情感适应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重要维度,然而身在异乡的他们却面临着普遍的情感困局,空间迁移所带来的受排斥感和漂泊感,时间演进中的孤独感和迷茫感,成为了他们情感体验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以其可"移动"的特性与农民工的"流动"生存现状碰撞,从情感认同的建构、情感生活方式的形塑两个层面推动着他们的情感适应过程。新媒介的接触、使用与消费,不仅建构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资本,新媒介自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情感资本。
张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弱势群体问题不断凸显,关于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近年来渐成热点。地位结构分析范式强调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建构途径,网络结构分析范式多关注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特征,如密度、强度、异质性等。两者都暗含着一定的结构倾向,缺乏一种动态的、情境的、交互的社会支持观。在充分尊重弱势群体主体性、能动性的基础上,赋权视角的引入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面向实践的社会支持研究范式。
张波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网络赋权
新媒介赋权及其关联效应被引量:19
2014年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传播科技出现的新媒介赋权现象渐成研究热点。需要包括新闻传媒在内的各部门各组织共同构建起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从外部施加推力促使主体参与进来进行赋权。自我赋权与他者赋权相结合,通过"他助"往往才能更好地"自助",主体才能真正得到权能(感)的增加。应该在一个整体的视角下探索新媒介赋权的作用机制,这既包括新媒介使用与外部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又包括行动者在其中的策略选择和行动逻辑,还有这种人、社会、媒介三者之间不断互动所带来的赋权结果。增权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新媒介赋权一方面能促进主体的自主性获得,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的主体性丧失。
张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