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琦

作品数:36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篇综合征
  • 13篇肾病
  • 13篇患儿
  • 12篇肾病综合征
  • 12篇紫癜
  • 10篇细胞
  • 10篇儿童
  • 9篇原发性
  • 9篇原发性肾病
  • 9篇原发性肾病综...
  • 9篇过敏
  • 9篇过敏性
  • 9篇过敏性紫癜
  • 6篇肾炎
  • 5篇亚群
  • 5篇肾病综合征患...
  • 5篇紫癜性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4篇低分

机构

  • 22篇宁波市妇女儿...
  • 14篇浙江省宁波市...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济南市妇幼保...

作者

  • 36篇张琦
  • 26篇康国贵
  • 17篇周江瑾
  • 11篇康友群
  • 7篇郭立申
  • 7篇孙建新
  • 5篇李白恩
  • 4篇丁薇莎
  • 4篇宗冬梅
  • 4篇徐莉敏
  • 3篇陈惠琴
  • 2篇俞红萍
  • 2篇冯意红
  • 2篇陈慧琴
  • 2篇丁曙霞
  • 2篇郭红苗
  • 2篇陈惠琴
  • 2篇童文娟
  • 2篇孙建新
  • 1篇王雪君

传媒

  • 10篇现代实用医学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液 尿液检测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尿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3(IL-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PNS患儿22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入院时和缓解后血清及尿液IFN-γ、IL-13、TGF-β1;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患儿入院时各细胞因子间相关性。另检测20名健康儿童血、尿细胞因子作为对照。结果 PNS组患儿入院时血清IFN-γ、IL-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4.186、29.727,P均<0.01);缓解后均虽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9.074、7.000,P均<0.01)。入院时血清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q=19.192,P<0.01),缓解后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81,P>0.05)。入院时尿液IFN-γ、IL-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33.866、26.422,P均<0.01);缓解后虽均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4.073、6.195,P均<0.01)。入院时尿液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q=28.160,P<0.01),缓解后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51,P>0.05)。血清IFN-γ与IL-13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血清INF-γ与TGF-β1、IL-13与TGF-β1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尿液各细胞因子间、血清各细胞因子间比较,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IFN-γ、IL-13、TGF-β1可能均参与PNS发病,各因子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但多数并不密切。
周江瑾康国贵张琦陈惠琴康友群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干扰素Γ白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1
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将8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100U/kg,皮下注射,1日1次,连用2周。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以上。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微球蛋白(α-M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肾炎发生率分别为17.14%(6/35)和42.86%(12/2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75,P<0.05);发生肾炎的时间治疗为发病后(91.5±43.7)d,对照组为发病后(43.9±33.5)d,前者明显晚于后者(t=5.26,P<0.001)。结论肝素能预防或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
王雪君康国贵康友群张琦周江瑾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肝素钙低分子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作用。方法将7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100U/kg,皮下注射,1次/d,连用2周。两组患儿均同时给予基础治疗。随访期间每1周或2周检查尿常规1次。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3个月,治疗组发生肾炎6例(15.4%),对照组12例(3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发生肾炎的时间,治疗组为发病后(91.5±43.7)d,对照组为发病后(43.9±33.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肝素能预防或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
周江瑾康国贵康友群张琦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肾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CD_(30)阳性细胞和IL-6、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CD30阳性细胞和IL-6、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初发的单纯性PNS患儿根据泼尼松足量、中程疗法治疗8周内尿蛋白是否转阴分为激素敏感组和非激素敏感组,同时另选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及PBMC培养上清液中IL-6、IL-10的浓度。结果激素敏感组活动期患儿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IL-6和IL-1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激素敏感组缓解期和激素非敏感组患儿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30阳性细胞和IL-6、IL-10可能在激素敏感性PNS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在PNS治疗前和治疗中,适时检测CD30阳性细胞和IL-6、IL-10水平可能对预测激素疗效及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康国贵周江瑾丁薇莎张琦康友群陈惠琴郭立申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L-6IL-10
黄芪对PNS激素抵抗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亚型表达水平的干预及机理探讨
张琦周江瑾郭立申康国贵陈慧琴康有群李白恩陈燕云
自1956年首篇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NS)的文章发表以来,GC应用于PNS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然是治疗P...
关键词:
关键词:肾变病综合征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CD30+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激素疗效关系的研究
康国贵周江瑾丁薇莎张琦康友群陈慧琴郭立申
该课题来源系宁波市医学科技项目。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为了进一步明确CD+30T细胞在PNS中的作用,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PNS患儿疾病缓解前后血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了PNS疾病缓解前后外周血...
关键词: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
匹多莫德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的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预防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78例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匹多莫德颗粒剂口服。观察住院期间、2...
张琦郭立申康国贵康有群周江瑾
糖皮质激素每天1次口服诱导治疗婴幼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每天1次口服诱导治疗婴幼儿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收集住院确诊为原发性单纯性NS患儿80例,其中分次给药组(n=37)和单次给药组(n=43),泼尼松每天剂量分别分2次口服和晨起1次口服诱导缓解。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尿量增加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血白蛋白、胆固醇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给药组患儿行为改变、高眼压发生率均低于分次给药组(均P<0.05)。两组严重库欣综合征表现、高血压、感染及肾病反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每天1次顿服治疗婴幼儿NS疗效与分次口服疗效相同,不良反应少,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孙建新张琦宗冬梅陈静叶乐珍康国贵
关键词:儿童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服药方法
紫癜性肾炎患儿PBMC核因子-κB的变化及黄芪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B(NF-κB)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作用及黄芪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HSPN患儿(HSPN组)和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加入NF-κB刺激剂白介素-1(IL-1)、NF-B抑制剂对甲苯磺酰-L-苯丙氨酸氯甲基酮(TPCK)及黄芪注射液。经培养后离心,留细胞沉渣提取核蛋白,采用ELISA检测其NFB活性。结果 HSPN组PBMC NF-κB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1)。黄芪能显著降低HSPN组PBMC NF-KB活性(<0.01),但不影响健康对照组NF-κB活性(>0.05)。经IL-1B刺激后,HSPN组和健康对照组NF-B活性均显著增高(均<0.01),而黄芪能显著降低上述两组经IL-1作用后的NF-B活性(均<0.01)。经TPCK抑制后,HSPN组和健康对照组NF-κB活性均显著降低(均<0.01),而黄芪能显著提高上述两组经TPCK作用后的NF-B活性(均<0.01);黄芪对HSPN组PBMCNF-B活性的影响较健康对照组明显(<0.01)。结论 HSPN患儿PBMC的NF-κB活性上调,推测其参与HSPN的发病;黄芪能显著降低HSPN患儿PBMC NF-κB活性;黄芪对PBMC的NF-B信号途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宗冬梅康国贵周江瑾张琦
关键词:核因子-K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匹多莫德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的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预防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78例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匹多莫德颗粒剂口服。观察住院期间、2个月内、6个月内的反复、复发率及测定治疗前、治疗2个月时血CD3+、CD4+、CD8+、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SP患儿治疗前血CD3+、CD4+、IL-2、IFN-γ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D8+细胞水平各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血CD3+、CD4+、IL-2、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的反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及6个月内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降低HSP患儿的复发率,可能与其对HSP患儿T细胞功能的调整密切相关。
张琦李岚李白恩徐莉敏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匹多莫德T细胞亚群白介素-2Γ-干扰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