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琦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黎介寿院士肠道屏障研究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结直肠
  • 5篇肠癌
  • 4篇结直肠癌
  • 3篇肿瘤
  • 2篇直肠肿瘤
  • 2篇转移性结直肠...
  • 2篇瘤内
  • 2篇结直肠肿瘤
  • 2篇基因
  • 2篇肠肿瘤
  • 1篇胆绞痛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通路影响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9篇张琦
  • 7篇刘刚
  • 4篇高鑫
  • 3篇赵智成
  • 2篇于涛
  • 1篇刘彤
  • 1篇寿松涛
  • 1篇戴向晨
  • 1篇徐岩岩
  • 1篇何安琪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开卷有益(求...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循环肿瘤DNA在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多数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不可切除状态,因其治疗和监测手段有限,通常预后不佳。随着测序技术和肿瘤基因组学的发展,循环肿瘤DNA有望成为管理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循环肿瘤DNA在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中提示肿瘤负荷、预测生存、指导治疗及评估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晓萍张琦黄乾鹏赵智成刘彤刘刚
关键词:不可切除肿瘤负荷转移性结直肠癌测序技术
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2相关肠屏障损伤在回肠贮袋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贮袋炎患者的肠屏障功能,探索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2(NOD2)蛋白在回肠贮袋炎中的作用,为研究UC并发贮袋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镜中心行贮袋黏膜活组织检查的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贮袋炎疾病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贮袋炎组(20例)和非贮袋炎组(30例)。另选择未行手术治疗的UC患者为对照组(10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贮袋炎组和非贮袋炎组患者的肠腔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并计算对照组、非贮袋炎组和贮袋炎组患者的闭合蛋白、α人防御素和NOD2的阳性表达率。统计学方法采用Levene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见贮袋炎组患者的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结构和腔面微线毛损伤严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贮袋炎组患者肠黏膜中闭合蛋白、α人防御素和NOD2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和非贮袋炎组[分别为(19.3±0.4)%比(84.0±0.3)%和(77.9±0.5)%,(60.0±1.3)%比(85.0±0.1)%和(77.3±0.4)%,(46.1±1.6)%比(72.0±0.7)%和(60.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1、-7.514,-3.943、-2.970,-5.115、-2.982;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OD2的表达水平与闭合蛋白、α人防御素呈正相关(r=0.671、0.628,P均<0.01)。结论回肠贮袋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受损,NOD2相关的肠屏障损伤可能在回肠贮袋炎发病机制中处于重要地位。
高鑫何安琪张琦李春强赵信禹刘刚
关键词:肠屏障
结直肠癌肿瘤内异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结直肠癌是异质性较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肿瘤内异质性不但可以探索肿瘤进化过程,而且对结直肠癌患者面临的耐药和复发问题也有所帮助。但临床中存在多位点取样较为困难,肿瘤内异质性量化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针对肿瘤内异质性的判定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结直肠癌肿瘤内异质性与进化的关系,肿瘤内异质性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高鑫刘刚张琦李春强赵信禹于涛
关键词:结直肠癌
胆绞痛
2007年
胆绞痛是胆石引起胆囊管或胆总管暂时性梗阻而发生的胆管急症。通常,胆绞痛患者突然发病,出现右上腹部痛或上腹疼痛,轻重不一,重者疼痛难忍,痛得打滚,呻吟不止,面色苍白伴大汗,多为间歇性绞痛,也可为持续性痛,疼痛可向右肩或左上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和呕吐。
张琦寿松涛
关键词:胆绞痛上腹疼痛突然发病上腹部痛面色苍白持续性痛
转移性结直肠癌配对样本错配修复状态的异质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原发灶及配对转移灶错配修复(MMR)状态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诊断为mCRC且可获得配对样本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表达,确定配对样本MMR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根据原发灶MMR状态分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组和错配修复完整(pMMR)组,根据配对样本MMR状态分为异质性组和非异质性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84例原发灶样本中,9例[10.7%(9/84)]呈dMMR,75例[89.3%(75/84)]呈pMMR,dMMR组较pMMR组肿瘤更多位于右半结肠[88.9%(8/9)比42.7%(32/75),χ^(2)=7.168,P<0.05]、原发肿瘤直径更大(7.00 cm比4.00 cm,Z=2.555,P<0.01)、分化程度更差[66.7%(6/9)比21.3%(16/75),χ^(2)=8.543,P<0.01];84例配对样本中,2例[2.4%(2/84)]呈单个MMR蛋白差异表达,10例[11.9%(10/84)]呈MMR状态异质性,包括4例[4.8%(4/84)]原发灶dMMR、转移灶pMMR,6例[7.1%(6/84)]原发灶pMMR、转移灶dMMR,统计学分析显示,与非异质性组比较,异质性组具有较大原发肿瘤直径(5.75 cm比4.50 cm,Z=1.988,P<0.05)和较差分化程度[70.0%(7/10)比20.3%(15/74),χ^(2)=11.271,P<0.01]。结论10.7%的mCRC配对样本MMR状态表现出异质性,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多点、多部位取样,综合考虑原发灶和转移灶的MMR状态。
张琦黄迪高鑫张师垚赵信禹赵智成刘刚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m^(6)A结合蛋白YTHDC2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2023年
目的探讨m^(6)A结合蛋白YTHDC2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其所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通过The Human Protein Atlas和GEPIA网站分析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YTHDC2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探究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和生物学过程。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CT116和Caco2细胞系,对YTHDC2进行过表达或敲低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p-p38MAPK及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he Human Protein Atlas和GEPIA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中YTHDC2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存在降低趋势,YTHDC2的表达增加与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提高呈正相关。基于cBioPortal和Xen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表达量和临床数据以及KEGG和GO数据库中的注释基因集,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提示,YTHDC2具有调控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敲除YTHDC2时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减少,过表达时则显著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38MAPK表达未见显著变化,p-p38MAPK在YTHDC2过表达时显著升高,敲除时显著降低。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结果提示,凋亡蛋白的表达与YTHDC2的表达呈正相关,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相符合。结论YTHDC2激活p38MAPK信号途径中外源性死亡受体和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
张师垚徐岩岩张琦李春强赵智成刘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转录后修饰细胞凋亡
基于配对样本间的聚鸟嘌呤基因型差异构建结直肠癌系统进化树
202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肿瘤内异质性空间分布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2017年1—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切除并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CRC患者20例。对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经Histogene染色后行显微切割,获取原发肿瘤组织样本、淋巴结转移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提取DNA,采用多重PCR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配对样本的聚鸟嘌呤(Poly-G)基因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Poly-G突变频率的关系。基于配对样本间的Poly-G基因型差异计算距离矩阵,构建CRC系统进化树。结果共检测20例患者的237个样本,其中134个原发肿瘤组织样本,66个淋巴结转移组织样本,37个正常组织样本,每例患者均检测出Poly-G突变。肿瘤低、未分化患者的Poly-G突变频率[(74.10±23.11)%]高于高、中分化患者[(31.36±12.04)%,P<0.001],微卫星不稳定患者的Poly-G突变频率[(68.19±24.80)%]高于微卫星稳定患者[(32.40±14.90)%,P=0.003)],Poly-G突变频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无关(均P>0.05)。基于配对样本的Poly-G基因型差异构建了20例患者的系统进化树,能明确显示患者肿瘤的进化过程和淋巴结转移的亚克隆来源。结论CRC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肿瘤内异质性普遍存在。Poly-G突变积累于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广泛存在于CRC的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可作为遗传标志物构建系统进化树,高效、便捷地展示CRC肿瘤内异质性的空间分布和转移途径。
高鑫于涛张琦张师垚黄迪赵信禹刘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系统进化树
预防性滤器应用于高风险肺栓塞创伤患者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预防性滤器应用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风险肺栓塞(PE)的创伤患者中预防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关于高风险PE的创伤患者预防性滤器的前瞻性研究以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范围从数据库建立到2019年3月21日。再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811例放置滤器患者和6477例对照组患者,分析显示,预防性滤器可降低PE发生率(RR=0.32,95%CI:0.16~0.63,P=0.001),降低致死性PE发生率(RR=0.20,95%CI:0.04~0.96,P=0.05),同时尚不能认为预防性滤器与下肢DVT发生率的明显增加有关(RR=3.7,95%CI:0.23~60.54,P=0.36)。结论:预防性滤器在高风险PE的创伤患者中可降低其PE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不会增加DVT发生率。
陈永辉潘红瑞罗光泽张琦卢毅戴向晨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静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循环肿瘤DNA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治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临床领域,多学科治疗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但目前对其治疗反应及预后缺乏有效的评估。循环肿瘤DNA(ctDNA)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监测放化疗的反应和评估疾病复发的风险是ctDNA在LARC中最先进的潜在应用。本文就ctDNA的检测方法及其在LARC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黄乾鹏张琦张师垚肖婉祎刘刚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疾病复发CTDNA生物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