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
- 作品数:18 被引量:497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被引量:15
- 2007年
- 在9口井连续测温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进行了研究。东濮凹陷的地温梯度代表值为34℃/km,平均大地热流值为58.4 mW/m2。现今地温场的展布主要受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为北东—北北东向,与盆地构造走向一致,总体分布是相同层位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地温高,中央隆起和西部斜坡带地温相对低。现今地温对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石炭-二叠系现今仍处于二次生烃阶段,是上古生界有利的二次生烃区。
- 刘丽任战利崔营滨张盛
- 关键词:地温梯度现今地温场大地热流东濮凹陷
- 地震技术在青东凹陷新生界层序格架研究中的应用
- 2014年
- 通过对地震剖面反射界面的识别和追踪,结合岩心观察及大量的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沉积学研究,确定了新生界各个不同级别的主要等时界面,并明确了其地质含义。研究表明,青东凹陷新生界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并对主力含油层析沙四上亚段进一步划分了2个四级层序和5个五级层序,
- 张盛
- 关键词:层序格架新生界地震技术凹陷沙四上亚段地震剖面
- 沁水盆地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的确定被引量:41
- 2005年
- 对沁水盆地构造变动、古地热梯度、古大地热流、裂变径迹年龄、岩浆活动及热液活动等分析资料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在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距今100~150Ma,主峰值为130~140Ma.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在此基础上,深成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造成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变质程度分带性及差异性的原因.沁水盆地构造热事件的存在及发生时间的确定表明,华北地台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减薄的西界至少可推到沁水盆地以西地区.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生烃高峰期受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煤层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秦勇韦重韬
- 关键词:沁水盆地构造热事件裂变径迹古地温
-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关系的研究
- 本论文按照盆地分析整体、动态、综合的原则,在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及裂变径迹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古今地温场及热演化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 张盛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热演化史构造热事件
- 文献传递
- 青东凹陷复合型花状构造成因分析被引量:24
- 2012年
- 青东凹陷内大型北西-北西西基底断层上发育一种结构特殊的花状构造——复合型花状构造,在凹陷内表现为构造高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平面构造反射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断层在平面上以右阶雁列式或平行式组合排列,剖面上基底主断层向上撒开并与多条次级断层组合成似花状构造。组成这些似花状构造的断层均为正断层,但其中的地层却表现为上拱的背形。根据断裂发育特点及区域构造应力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是由于北西-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在盆地南北向拉伸下的张扭性(斜向拉张)活动与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其形成过程经历了古近纪伸展期似负花状构造形成阶段和古近纪末反转期背形构造形成阶段。
- 詹润杨贵丽张盛朱光
- 吡嗪羧酸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结构表征
- 基于吡嗪羧酸衍生物配体灵活多样的配位模式,制备了其与金属离子的24种配合物,结构特点如下: [1]分别以配体2,3-吡嗪二甲酸(H2pzdc)和5-甲基-2-吡嗪甲酸(Hmpca)和金属作用,制备了单核金属配合物[Cd(...
- 张盛
-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配合物配体
- 文献传递
- 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中的弱连接和颗粒超导电性
- 张盛
- 伊盟隆起东胜地区热演化史与多种能源矿产的关系探讨
- 伊盟隆起上热演化程度较低,具有东北低,西南高的变化特点。本文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测温、盆地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恢复,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演化史,进而研究了...
- 任战利张盛崔军平高胜利
- 文献传递
-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38
- 2005年
-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秦勇韦重韬
- 关键词:沁水盆地古地温梯度构造-热事件裂变径迹中生代晚期
- 伊盟隆起东胜地区热演化史与多种能源矿产的关系被引量:41
- 2006年
- 伊盟隆起东胜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温梯度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增高,地温梯度可达每百米3.3℃。伊盟隆起东胜地区在中生代晚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以及后期的持续抬升是热流体运动活跃时期,并使该区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的煤化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侏罗—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是古生代煤系地层的主要生气期,从早白垩世至今为煤成气的主要运移与破坏时期,也是东胜砂岩铀矿主要的成矿时期。通过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对区内构造演化及生烃史的分析,由于伊盟隆起东胜地区石炭-二叠系及侏罗系煤系地层尚处于低成熟或未熟演化阶段,促使铀矿富集的还原剂-油气只能来自伊盟隆起以南成熟度较高地区的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
- 任战利张盛高胜利崔军平刘新社
-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古地温热演化史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