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 作品数:29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诺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雷诺嗪于2006年作为抗心绞痛药物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雷诺嗪也被证实在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上有效,并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本文就雷诺嗪的药理学特点及其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张蕾周达新
- 关键词:雷诺嗪心绞痛抗心律失常药高血压肺性
-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会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诱发血栓形成,左心耳又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场所,左心耳封堵术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选择,帮助不适用或者耐受长期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针对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进行了很多前瞻性或者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对比左心耳封堵术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认为,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逊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 张晓春龙喻良管丽华潘文志张蕾常晓鑫周达新
- 关键词:房颤
- 经导管双封堵器封堵治疗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
- 2015年
- 目的评价经导管双封堵器封堵治疗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6例VSD患者,包括14例膜周部VSD,1例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纠治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和1例VSD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分流,均伴有室间隔膜部瘤,在常规左心室造影并建立右侧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右侧股静脉导丝轨道后,使用第1枚封堵器封堵VSD后,复查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大量残余分流,重复上述方法使用第2枚封堵器封堵残余分流,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以及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未提示有严重并发症则释放封堵器。术后1周内监测ECG、TTE、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术后1、3、6、12个月随访ECG和TTE。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双封堵器封堵成功,封堵后即刻行左室造影见封堵器位置良好,轻微残余分流6例,未见三尖瓣或动脉瓣。反流加重术后1周内随访ECG见2例有一过性传导阻滞,包括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1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血常规有1例血小板较术前下降幅度>50%,但无明显溶血和出血,术后无对比剂肾病发生;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在术后1周内明显改善(P=0.001,0.008及0.001)。术后1年内随访,患者心脏杂音消失,TTE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TTE测及残余分流者逐步减少至2例,无心脏瓣膜受累,ECG提示未见新发心脏传导阻滞。结论对于特定的VSD患者使用双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是可行的,术后近、中期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 张蕾周达新葛均波管丽华潘文志张晓春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
- 经锁骨下静脉途径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例报告
- 2017年
-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开胸手术,我国自2002年相继开展VSD经导管封堵治疗,这一技术已被证实为可行、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式。
- 张蕾周达新张传焕任法新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下腔静脉异位引流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短期疗效观察
-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
- 黄晨旭张蕾沈志云林颖
- 关键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短期疗效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单中心经验
- 潘文志周达新张蕾张晓春管丽华葛均波
- 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治疗中封堵器的个体化运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评估多发性房间隔缺损(mfASD)经导管封堵治疗中个体化选择封堵器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mfASD患者共76例,收集患者临床及随访数据。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18例,年龄18~75(42.3±14.9)岁。房间隔缺损(ASD)形态学特点为:60例(78.9%)为双孔性ASD;16例(21.1%)为筛孔性ASD,其中有3例(3.9%)为卵圆孔未闭(PFO)合并ASD,13例(17.1%)合并房间隔瘤。73例(96.1%)患者器械封堵成功,其中26例(35.6%)使用双封堵器封堵成功(双封堵器组),47例(64.4%)使用单封堵器封堵成功(单封堵器组)。在单封堵器组中,有7例(14.9%)患者使用测量球囊辅助后封堵成功。单封堵器组使用大小边型封堵器比率高于双封堵器组[11例(23.4%)比3例(11.5%),P=0.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封堵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封堵器组(4.3%比19.2%,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残余分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mfASD应根据ASD的形态学个体化选择封堵器,对于特定的患者使用双封堵器治疗mfASD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 张蕾周达新赵维鹏潘文志张晓春葛均波
-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超声心动图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经导管封堵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36例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发现有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栓者予华法林治疗,当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维持在0.89~2.63(1.21±0.38),且经TEE证实无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时,在X线及体表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的引导下使用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trialseptal defect occluder,ASDO)进行封堵治疗。术后24h及1、3、6个月随访心电图、胸X线片和TTE。结果:2例患者术前TEE未见左心房血栓,但术前出现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栓塞而未行介入封堵。其余34例患者均完成了介入封堵术,其中1例术后2h因心包填塞转至心外科手术,证实为左心房顶穿孔;1例使用2个封堵器,3例术中更换封堵器。手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7.1%,一次成功率88.2%。本研究中选用ASDO的直径为12~42(28.9±7.9)mm。在33例成功封堵的患者中,封堵术后半年内自行转复为窦性节律者8例,占22.2%;1例行心脏电复律治疗后也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随访中术后有残余分流者有3例,2例在术后6月、1例在术后1年随访TTE见残余分流消失。结论: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在经TEE筛选并在术前进行充分抗凝治疗后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
- 张蕾周达新管丽华潘文志葛均波
- 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房颤动介入封堵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单中心、前40例结果分析
- 潘文志周达新管丽华张蕾张晓春葛均波
- 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一例被引量:8
- 2016年
- 患者女性,82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1年",于2015年11月2日入院.患者近1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无胸痛、晕厥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史20余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余年.查体:脉搏70次/min,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8次/分;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浊音界临界大小,心率70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显著增厚、钙化,平均跨瓣压差70 mmHg,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其余瓣膜未见异常;左心室壁轻度肥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CT血管成像(CTA)显示:主动脉瓣多发钙化斑块,瓣叶呈三叶式,主动脉瓣环长径22.9 mm,短径17.4 mm,周长66.0 mm,左冠状动脉开口距离瓣环10.9 mm,右冠状动脉开口距离瓣环13.2 mm;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多发混合斑块,管腔狭窄程度<50%;左、右股总动脉偏细,最窄内径分别为5.6和5.5 mm;左、右颈总动脉内径未见狭窄,左颈总动脉内径9.2 mm;颅内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入院诊断:重度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心功能3级(NYHA分级),高血压病。
- 潘文志周达新张蕾张晓春魏来葛均波
- 关键词: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置入术颈动脉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经胸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