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雷

作品数:60 被引量:377H指数:11
供职机构: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玉米
  • 21篇旱地
  • 19篇栽培
  • 15篇膜覆盖
  • 14篇胡麻
  • 14篇沟播
  • 13篇全膜覆盖
  • 13篇干旱
  • 12篇栽培技术
  • 11篇旱作
  • 11篇干旱区
  • 11篇半干旱
  • 10篇双垄沟
  • 10篇垄沟
  • 9篇双垄沟播
  • 9篇旱区
  • 9篇半干旱区
  • 8篇全膜双垄沟播
  • 7篇性状
  • 7篇马铃薯

机构

  • 60篇榆中县农业技...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2篇甘肃省农牧厅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农发科技...

作者

  • 60篇张雷
  • 38篇李小燕
  • 11篇刘世海
  • 6篇杨海兴
  • 6篇牛建彪
  • 6篇李德仁
  • 6篇丁世成
  • 5篇张成荣
  • 4篇魏方红
  • 3篇金胜利
  • 2篇赵淑琴
  • 2篇莫非
  • 2篇杨祁峰
  • 2篇张继祖
  • 2篇赵凡
  • 1篇康蓉
  • 1篇牛俊义
  • 1篇许维诚
  • 1篇李玉娥
  • 1篇钱翠兰

传媒

  • 14篇甘肃农业科技
  • 9篇农业开发与装...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农业科技与信...
  • 2篇长江蔬菜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蔬菜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甘肃农业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农业
  • 1篇甘肃科技纵横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4
  • 1篇199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4年
为建立合理、高效、协调的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榆中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榆中县实 际,提出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
钱翠兰张雷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业结构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组合型微垄全膜覆盖侧播不同胡麻品种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2014年
通过半干旱区旱作胡麻组合型微垄全膜覆盖侧播品种试验,确定半干旱区胡麻在20-10-40微垄全膜集雨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的胡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年降雨量300~350mm左右的半干旱区,在20-10-40微垄全膜集雨栽培条件下,胡麻高产的适宜品种为天亚9号,张亚2号;产量分别为2535.3kg/hm2,2330.7kg/hm2。
邸维利李小燕张雷牛芬菊李胜克
旱地谷子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11年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稳产等特点。榆中县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水资源极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十年九旱,冬春季降水量更少,春季降水多以10mm以下的微量甚至无效降水为主,对改善土壤墒情意义不大,春季干旱常常影响谷子的播种和出苗。
牛芬菊张雷李小燕魏方红豆国兰陈政仁
关键词:旱地谷子栽培年降水量杂粮作物半干旱区自然降水
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研究初报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兰州百合产量及相关性的影响,在榆中北部山区百合生产基地,开展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密度8 000株/667 m2产量最高,达1 058.2 kg/667 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的单株鳞茎最重,紧实度最高,鳞茎周长最长,但产量也最低。建议旱作区种植百合最佳种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 m2。
牛芬菊张兴荃张雷邸维利李小燕
关键词: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
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率的覆膜模式研究被引量:100
2006年
通过对旱作玉米几种不同覆膜栽培模式降水利用率、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监测、生育时期观测、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证明,旱作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提早成熟、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旱作玉米栽培模式。
张雷牛建彪赵凡
关键词:旱作玉米降水利用率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4年
在半干旱旱作区通过试验研究全膜双垄沟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玉米生长性状、秸秆腐烂程度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年玉米秸秆还田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前期表现出与作物争水分,后期增加了土壤的保水性,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玉米秸秆还田后,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软化、腐烂,到玉米成熟时没有腐烂完的也都软化成碎的小片,以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处理的秸秆腐烂效果最好。秸秆还田对玉米叶面积及茎粗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秸秆还田后产量较不还田产量降低4.58%~4.65%、秋季整秆还田比顶凌整秆还田增产4.83%,但差异不显著。长期施用秸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牛芬菊张雷李小燕熊春蓉张成荣
关键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还田旱地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51
2010年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玉米经济性,提高玉米产量,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旱地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率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全膜双垄秋覆膜沟播栽培的玉米产量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种前覆膜和半膜覆盖栽培分别增产16.13%和46.08%,水分生产率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种前覆膜和半膜覆盖栽培分别提高34.5%和57.8%。全膜双垄秋覆膜沟播栽培可明显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产效果明显,玉米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
张雷牛芬菊李小燕豆国兰李德仁
关键词: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玉米产量水分利用率
旱作区地黄全膜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2015年
该文从增产机理、适宜范围及栽培技术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地黄全膜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刘世海刘世海张雷
关键词:地黄高产栽培
不同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植株性状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以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茎粗、单株鲜重影响较大,对株高影响不大,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呈下降趋势,表明密度与生物产量存在相关性。在榆中县半干旱雨养地区适栽玉米品种为豫玉22号,青贮适宜密度为9.0万株/hm^2,其生物产量最高,达62 910.30 kg/hm^2。
张兴荃李小燕张雷牛芬菊邸维利
关键词:玉米植株性状生物产量
密度对全膜双垄沟播不同品种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2种不同品种玉米富农1号和武科2号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均呈Logistic生长曲线;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群体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对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喇叭口期以后;密度对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灌浆期以后;茎、叶干物质转移率对密度的反应不敏感,而转换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
张永祥杨祁峰牛俊义张雷牛芬菊李德仁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干物质转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