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涛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胰腺
  • 5篇胆道
  • 5篇胰腺炎
  • 5篇手术
  • 5篇外科
  • 5篇腺炎
  • 5篇急性胰腺炎
  • 4篇切除
  • 4篇黄疸
  • 3篇血清
  • 3篇术后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黄疸
  • 3篇梗阻
  • 3篇感染期
  • 2篇胆道损伤
  • 2篇胆管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血糖

机构

  • 22篇天津市南开医...
  • 5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22篇张鸿涛
  • 13篇李忠廉
  • 9篇崔乃强
  • 7篇鲍建亨
  • 7篇张西波
  • 6篇尚海涛
  • 6篇侯振宇
  • 6篇张静
  • 5篇郝成飞
  • 5篇顾凯凯
  • 4篇崔云峰
  • 3篇苗彬
  • 2篇刘军舰
  • 2篇郑云
  • 2篇陈凌
  • 1篇郑帅
  • 1篇钟玉川
  • 1篇严豪杰
  • 1篇赵二鹏
  • 1篇李萱

传媒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开卷有益(求...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86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资料、Ranson评分、APACHE 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及CTSI(CT Severity index,CT严重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1例死亡病例中男性占67.74%,平均年龄(41.6±8.2)岁,发病至死亡平均时间(10.49±4.40)d,两组在血尿淀粉酶、甘油三酯、CT严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糖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5),血钙明显降低(P〈0.05).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死亡时间多集中在胰腺炎发病早期,死亡原因多为多器官衰竭,特别是呼吸、肾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胰腺本身的病变可能并不严重,不可控制的血糖和血钙可能是预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
侯振宇张静张鸿涛顾凯凯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血糖器官衰竭
大柴胡汤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血清TBIL、ALT及AST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血清TBIL、ALT及AST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手术后的3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1例、对照组16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口服大柴胡汤,从术后第2d开始,连服7d;...
李忠廉张西波张鸿涛鲍建亨尚海涛郝成飞郑帅
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3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患者,14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Roux-en—Y吻合术(2例有黄疸者加做胆管内引流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其中2例加做胰肠’吻合术),1例行胰管成型取石术。4例因胰头肿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术后证实为胰头癌)。其中16例术中应用激光碎石。结果术中见23例主胰管直径0.8~2.0cm,多发结石17例、单发结石6例。手术均成功,行激光碎石者碎石率100%。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0例术前有上腹痛者,17例术后腹痛消失,3例减轻;9例合并糖尿病者,4例血糖恢复正常,2例胰岛素用量减少,3例糖尿病未得到控制;术后第3年出现糖尿病1例;5例合并脂肪泻者,2例脂肪泻消失,1例减轻,2例无明显变化。2例合并胰头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a2个月、1a8个月死亡。结论手术治疗胰管结石疗效较好,但应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手术方式。
张鸿涛李忠廉崔云峰崔乃强
关键词:胰管结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激光碎石术
胆道再手术原因分析:附828例报告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分析导致再次胆道手术的原因,以期减少胆道再手术率。方法总结1990—1999年间收治的再次胆道手术患者828例的临床资料,对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结石复发或残留,占65.10%;结石合并Oddi括约肌狭窄占33.82%;单纯Oddi括约肌狭窄占9.54%;胆管损伤性狭窄和胆肠吻合口狭窄占10.39%;胆道系统肿瘤占6.52%。结论胆道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仍以结石复发或残留为主,其次为Oddi括约肌狭窄;损伤性胆管狭窄等与手术有关的因素不容忽视。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在于初次手术的彻底性和手术方法的合理性。
李忠廉崔乃强苗彬赵二鹏张鸿涛郑云陈凌
关键词:胆道外科手术再手术
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指征。方法对近3年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149例与T管引流3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分别有2例和13例术后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作特殊处理,持续引流3~7d后消失。一期缝合组术后平均输液量5.2 L,平均正常进食时间2.2 d,平均住院时间7.2 d;与T管引流组的术后平均输液量(11.1 L),平均正常进食时间(6 d),平均住院时间(16.7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3年,胆管一期缝合组无胆管狭窄及胆管结石发生,T管引流组有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胆管狭窄,狭窄部位为T管引流处,均经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在经过严格选择的胆总管结石行择期胆总管探查病例中,经术中胆道镜排除残石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张鸿涛崔云峰苗彬李忠廉
关键词:T管引流
53例胰腺假性囊肿治疗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5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治疗方式、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行CT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9例,其中3例行再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8例,包括经胃7例,经十二指肠1例,术后囊肿均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36例,其中外引流术3例,1例行再手术治疗;行囊肿胃吻合术11例,术后消化道出血2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2例;同时行囊肿胃及十二指肠吻合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9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4个月至6年,未出现复发.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较为多样化,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囊肿的内引流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术式,其中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经胃肠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较好方法,但手术治疗仍不可完全替代.
尚海涛张西波张鸿涛鲍建亨李忠廉
关键词:胰腺囊肿引流术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2007年
张鸿涛崔乃强
关键词:医源性胆道损伤普通外科手术普外科手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疾病患者INJURY
巨大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20例
2011年
目的:探讨巨大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1-06/2010-08我科收治的巨大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0例手术治疗资料.按Todani分类法分型:Ⅰ型19例,Ⅳ型1例.所有病例均行囊肿切除.结果:术后胆汁漏2例,胰漏2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切口感染2例.20例中获随访19例,随访率为95%,随访3-96mo,平均随访53.6mo,3例表现轻度胆管炎,2例吻合口狭窄,余下疗效皆为优,未发现恶变者.结论:囊肿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根治先天性胆管扩张症首选手术方法.对于巨大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在选择手术时,术前行PTCD治疗以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异常.
李忠廉张西波尚海涛张鸿涛鲍建亨郑帅
关键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巨大型手术治疗
医源性胆道损伤18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胆道手术已成为普外科的主要手术,医源性胆道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IBDI)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21%~0.86%,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1%~1%。在我国IBDI曾主要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张鸿涛李忠廉崔乃强
关键词:胆道损伤胆囊切除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感染期的变化。方法:将南开医院收治的42例SAP患者(SAP组)及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SAP组入院后于1,4,7,14,21 d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试剂盒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ATP值,对照组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做相同的检测。之后根据SAP组是否进入感染期分为感染组(18例)和非感染组(24例)。分析和比较3组ATP含量的变化,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TP含量变化对判断SAP继发感染的价值。结果: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保持稳定。两个SAP组的ATP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入院后第1,4天两组的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两组ATP含量明显降低,均于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其中感染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非感染组(P<0.05),随后两组ATP含量开始回升,第21天非感染组ATP含量已基本接近对照组,但感染组仍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当CD4+T细胞内ATP值降低(<151.55 ng/mL)时,SAP继发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ATP含量的降低对判断SAP继发感染的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605。结论: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可较准确地反映SAP患者的整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侯振宇崔乃强张静张鸿涛顾凯凯
关键词:CD4阳性T淋巴细胞腺苷三磷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