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优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4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调解
  • 6篇法院
  • 6篇法院调解
  • 4篇法律
  • 3篇语篇
  • 2篇信息处理
  • 2篇英语
  • 2篇英语听说
  • 2篇语篇信息
  • 2篇语言
  • 2篇语言选择
  • 2篇说服
  • 2篇听说
  • 2篇互明
  • 2篇法官
  • 2篇法律英语
  • 1篇的字
  • 1篇的字结构
  • 1篇多模态
  • 1篇信息处理方式

机构

  • 1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台州市中级人...

作者

  • 11篇徐优平
  • 1篇张淑娅

传媒

  • 2篇中原工学院学...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丽水学院学报
  • 1篇修辞学习
  • 1篇哈尔滨职业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院调解中法官的语篇信息处理策略选择
2012年
法院调解是在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伟大创设,在西方被誉为"东方经验"。作为庭审活动的一部分,当庭进行的法院调解离不开信息的处理和使用。本文从庭审过程中的语篇信息流动特点出发,借鉴"强化-弱化说服模式",并结合取自"法律信息系统语料库"(CLIPS)的真实语料,重点分析法院调解中法官的信息处理策略及其对法院调解进度、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归纳出法官常用的五种信息处理策略,包括信息重复、信息关联、信息重构、信息省略、信息跳跃。这些信息处理策略选择得当能强化利于说服的信息,弱化不利于说服的信息,促使当事人改变态度,但选用不当则会影响甚至阻碍调解的进度。
徐优平
关键词:法院调解语篇信息信息处理
基于交际适应理论的法官调解话语说服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法院调解过程中,法官能否通过有效的话语说服当事人改变态度、达成协议将直接影响调解的效果。基于Giles等人提出的交际适应理论,提出法官可通过近似策略、可理解策略、语篇管理策略与人际控制策略传递说服意图,促进信息顺畅、有效交换,增强调解话语的说服性。语料分析表明,调解中多种交际适应策略通常综合使用、相互影响,其效果受动态变化的说服语境影响,过度适应或适应不足都将影响其话语的说服性,影响说服目标的实现。
徐优平
关键词:法院调解说服信息交换
法院调解的过程研究 ——关联理论角度的分析
法院调解(court conciliation)是指在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法院调解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经验...
徐优平
关键词:法院调解互明语言选择
法律语言学理论建设新突破——兼评《法律语篇信息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法律语言学是法学和语言学不断融合、交叉产生的新型交叉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分析、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法律语言问题为己任。然而,由于缺乏本学科专属的理论,法律语言学的应用研究遇到了一定的障碍。杜金榜教授提出的语篇信息理论(DIT)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语言学理论建设的不足。本文分析了建构法律语言学专门理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了语篇信息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语篇信息理论对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探讨了语篇信息理论继续发展、完善的方向与目标。
徐优平
关键词:法律语言学
原型范畴理论在立法词语模糊性消除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为保证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立法语言中频繁使用概括、补充、描述性词语。这些词语存在模糊性,给司法实践造成不少困难。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探讨立法词语模糊性的具体表现、在司法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以及消除的办法。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作为立法词语模糊性研究的一个视角,原型范畴理论能为立法词语模糊性的消除提供重要参照,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徐优平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
法院调解的过程研究
法院调解(court conciliation)是指在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法院调解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经验...
徐优平
关键词:法院调解互明语言选择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法律英语听说》课程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3
2017年
法律英语听、说能力是涉外法律人才必备的两项基本能力,但一直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导致学生在从事涉外法律事务时面临看得懂却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局面。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律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据,以"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探索《法律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徐优平
关键词:法律英语听说能力多模态
法院调解语篇中的信息处理方式及其说服效果研究
2017年
在法院调解过程中,法官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处理方式说服当事人改变态度、达成合意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课题。结合"深加工可能性说服模式"(ELM),分析法院调解中法官如何通过信息内容选择、信息组合方式、信息呈现风格等语篇信息处理方式使当事人有动力、有能力通过中心路径深入加工信息,并通过认知努力将信息有机融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改变当事人认识、态度、行为的说服效果。
徐优平
关键词:法院调解语篇信息ELM信息处理说服效果
面向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法律英语听说》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离不开宏观层面的整体布局和制度设计,也离不开微观层面的教学改革和方法改进。本文基于Nation&Macalist...
徐优平
关键词:法律英语教材编写
法律法规中“的”字结构的使用情况与英译策略被引量:1
2014年
"的"字结构是中文立法语言的一大特点,是法律法规英译的一大难点。本文基于S姚arc姚evic提出的译者应发挥能动性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的翻译观点,结合英汉语言形合、意合的差异,重点分析"的"字结构的特点与英译策略。语料为中国主要法律法规的英译本,取自"法律信息系统语料库"(CLIPS)。通过分析,发现法律法规中"的"字结构主要用于引导法律条件,表示法律假定因素、突出法律假定因素。在翻译该结构时,译者可通过添加连接词、补出隐含的中心语等策略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徐优平张淑娅
关键词:法律法规形合意合英译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