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林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DR的使用与管理
- DR作为普通X线机的更新换代机型。其规范的操作日显突出。以飞利浦机为例谈谈我们的体会。床上板用于检查四肢、椎体、头颅等。平板探测器中心点与球管中心点处在一个固定点上。患者被检时只有在此点子放才能正确曝光。脚踏开关的不合理...
- 徐佑林
- 文献传递
- CR系统自动曝光控制摄影参数与图像后处理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分析CR系统自动曝光控制(电离室)X线摄影特点,探讨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①以A、B、C 3组(每组180例)不同组合的kV、mAs、密度补偿、感速、探测野等,对胸部拟人水模及IP板自动曝光控制摄影;② 检测3种组合患者影像不同曝光条件、曝光指数、kV与mAs变化及照片密度值.结果:① A组125 kV与0.6~1.0 mAs组合,图像对比度差;低密度偏高;信噪比低;量子斑点多噪声大.② B组70~85 kV与5~30 mAs组合,图像对比度好;层次清楚;锐利度高;量子斑点少噪声小.A、B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 ③ C组42~52 kV与5~20 mAs组合,图像对比度高;层次清楚;锐利度高;量子斑点少噪声小.B、C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 测量胸片、腰、颈椎等的密度值均在0.8~1.30范围内.结论:CR系统自动曝光控制不宜采用高kV或太低kV摄影,检测病灶细微结构应使用尺寸相对较小的成像板.数字化摄影图像信息后处理技术,保证了照片质量,提高了影像学诊断范围及准确率.
- 潘鄂武杨福文陈军彭宙峰唐兴桥钱葵容海峰叶丽琼刘昌盛徐佑林
- 关键词:X线摄影
- 四肢X射线投照散射防护
- 2000年
- 徐佑林饶敏
- 关键词:四肢剂量当量
- 骨样骨瘤的数字化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X线、CT,尤其是多排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骨样骨瘤24例,24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扫描18例;股骨10例,胫骨7例,肱骨3例,颈椎2例,髂骨2例;分析比较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骨质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9例和18例表现为一卵圆形或圆形瘤巢,直径<2 cm;管状骨的骨样骨瘤与骨干相邻处骨皮质见骨质硬化;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2%和100%。结论:骨样骨瘤有特征性X线表现,结合典型的夜间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一般可明确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恰当的CT后处理技术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 苗焕民陈军潘鄂武彭宙锋徐佑林汪炜伟查云飞
- 关键词:骨样骨瘤数字化摄影CT
- 优化组合CR系统自动曝光控制成像参数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优化组合CR系统自动曝光控制成像参数。材料和方法:采用两种规格的成像(IP)板,用不同组合的成像参数对胸部拟人水模摄影,检测电离室密度补偿与曝光参数的变化。以所得成像数据和两种规格的IP板,对A、B、C三组患者(每组各180例),不同部位摄影,检测不同曝光剂量组合摄影的影像质量和影像的密度值。结果:A组以两种规格的IP板1、25kV摄胸部,图像对比度差;病灶细微结构显示不清。以73~85kV摄胸部,其图像明显好于125kV;B组与C组的小规格IP板(20.5cm×25.6cm)优于大规格IP板的(35cm×35cm)图像质量;影像密度值均在0.8~1.30范围内。结论:CR系统不宜采用高kV摄影;应使用合适规格的成像板。
- 潘鄂武彭宙峰陈军唐兴桥杨福文钱葵容海峰叶丽琼刘昌盛徐佑林
- 关键词:CR系统成像参数X线摄影
- X射线机房墙体防护材料选择与运用被引量:1
- 2003年
- 徐佑林韩艺东陈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