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盛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普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49例治疗体会)被引量:4
- 2003年
- 多数研究证实,糖尿病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时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本文报告1998年6月至2002年11月我科收治的49例并存糖尿病的手术病人资料,讨论的目的是为了重视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从而降低其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徐开盛张志军曾凡勇
- 关键词:外科手术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诊断血糖控制
- LSD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8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标本10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中LSD1、E-cad、N-ca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LSD1、E-cad、N-cad的阳性表率达分别为66.7%(72/108),85.2%例(92/108)、41.7%(45/108)。LSD1在较晚TNM分期、远处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增高,而E-cad则相反(均P<0.05),N-cad的表达在各项临床病理因素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1与E-ca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18,P=0.001),与N-cad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82,P=0.06)。LSD1的阳性表达组和E-cad的阴性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的阴性表达组与阳性表达组(均P<0.05),N-cad表达与否与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关系(P=0.410)。结论:LSD1和E-cad的表达与结肠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阳性表达LSD1和阴性表达E-cad的结肠癌预示预后不良。
- 丁杰廖国庆张忠民徐开盛刘盛张易晏仲舒
- 关键词:结肠肿瘤钙黏着糖蛋白类肿瘤转移
- LSD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RNAi技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Pargyline)在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中LSD1的表达,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FCM细胞凋亡实验检测抑制LSD1的表达对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结果体外合成了三段siRNA序列(siRNA-1554、siRNA-705、siRNA-1973),经检测siRNA-705的沉默效率最高。利用siRNA-705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体外干预SW620细胞,能明显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我们发现,使用siRNA-705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处理72 h后,结肠癌细胞的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N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体外抑制LSD1的表达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并能上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下调N钙黏蛋白的表达,三者可能在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丁杰张忠民董奇糜睿徐开盛杨晓飞廖国庆
- 关键词:结肠肿瘤E-钙黏蛋白
- 一种胃肠外科用导管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肠外科用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的前表壁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
- 徐开盛黄进堂王少勇
- 文献传递
- 妊娠合并绞窄性膈疝1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患者,女,25岁,因剑突下疼痛伴呕吐、胸闷、气促10天于2016年9月6日急诊入院. 曾在外院予输液治疗,症状未见改善.因患者怀孕4周,不愿终止妊娠,所以未迸行胸片、CT等检查. 后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加重,就诊我院急诊室,行胸片检查发现左胸大量液气胸,急行左上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引流瓶内见大量气泡及污秽引流液,胸闷、气促症状暂时有改善. 后引流不畅,胸闷气促症状再加重,再次复查胸片示:左胸积液增多,遂于左腋中线第七肋间再置入引流管一枚,置管后引流出大量食物残渣及污秽液体.查血常规:白细胞25.73×109,妇科B超提示:孕4周. 结合患者多次呕吐、胸闷等病史,胸腔引流出大量食物残渣,考虑食管破裂可能性大,膈疝不除外.
- 张庆斌龙谦金星杨晓菲徐开盛
- 关键词:绞窄性膈疝胸腔闭式引流胸片检查食物残渣急诊入院输液治疗
- 微小RNA-518c-5p靶向聚嘧啶束结合蛋白1调控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518c-5p调控结直肠癌细胞HT-2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和人正常结直肠细胞中miR-518c-5p的表达量。通过过表达或敲低miR-518c-5p,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水平。通过TargetScan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筛选miR-518c-5p的靶标并验证。通过敲低聚嘧啶束结合蛋白1(PTBP1)或跨膜蛋白61(TMEM61),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水平。敲低miR-518c-5p和PTBP1或过表达miR-518c-5p和PTBP1,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水平。采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结果miR-518c-5p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0.94±0.23),HT29(2.41±0.40),RKO(0.84±0.22),COLO-678(1.04±0.33),C2BBe1(1.45±0.41),GP2d(0.97±0.30)中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结直肠细胞NCM460[(0.32±0.05)%,F=14.01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过表达miR-518c-5p[(2.40±0.36)%比(4.14±1.01)%,t=2.811,P<0.05],HT-29d的凋亡率显著增加[(0.22±0.07)%比(0.77±0.22)%,t=4.126,P<0.05];敲低miR-518c-5p[(2.51±0.70)%比(0.45±0.11)%,t=5.011,P<0.05];HT-29d的凋亡率显著降低[(0.20±0.10)%比(0.10±0.03)%,t=2.970,P<0.05];敲低PTBP1后,HT-29d的凋亡水平上升[(0.23±0.04)%比(0.67±0.03)%,t=15.240,P<0.05];但是,敲低TMEM61后,HT-29d的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4±0.04)%比(0.26±0.01)%,t=0.840,P>0.05]。过表达miR-518c-5p(2.31±0.30比4.02±1.01,t=2.828,P<0.05]和PTBP1后,HT-29d的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4±0.08)%比(0.23±0.04)%,t=0.194,P>0.05];敲低miR-518c-5p[(2.40±0.70)%比(0.38±0.09)%,t=4.975,P<0.05]和PTBP1后,发现HT-29d的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1±0.07)%比(0.25±0.09)%,t=0.608,P>0.05]。结论miR-518c-5p能够通过靶向PTBP1 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TR)来减少PTBP1的表达,以达到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凋亡的目的。
- 徐开盛李永柏丁杰黄进堂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放式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放式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 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 00%,低于对照组的19. 00%(P <0. 05);术后,2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交功能评分较治理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
- 徐开盛宋璇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手术效果生活质量
- 一种胃肠外科用腹腔镜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胃肠外科用腹腔镜,包括镜管和软管,所述镜管的轴向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安装有光纤,所述镜管的一端安装有目镜,所述镜管远离目镜的一端通过软管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
- 王少勇徐开盛黄进堂
- 11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直肠癌局部复发(LRRC)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科室接受治疗的1302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LRRC患者基于不同解剖分类分析原发肿瘤的临床资料差异,记录LRRC治疗情况。结果LRRC发生率为8.6%(112/1302),男性占65.2%,老年患者占55.4%。将患者按照不同解剖分类分为中心型45例(40.2%),后向型30例(26.8%),前向型20例(17.9%),侧向型17例(15.2%),不同解剖分类之间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CEA、手术类型、吻合口漏、肿瘤最大径、术后辅助治疗、T分期、N分期及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9%的LRRC在原发肿瘤术后2年内发生,50.9%的患者诊断LR?RC时合并远处转移。不同分型的患者是否存在复发症状、CEA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时间及是否合并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接受根治性切除干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RC患者中以中心型最为常见,R0切除率相对较高,但出现复发症状及异常CEA占比一般,开展有效的患者管理和加强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徐开盛李永柏杨杰熙王波王少勇
- 关键词:直肠癌局部复发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1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诊治
- 1997年
- 1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诊治钟必强徐开盛(贵州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贵阳550002)大肠癌根治术后有近半数病例在2年内复发,从复发到死亡的这段时间中,有约1/4的病例病灶局限于局部,若能争取早期诊断,再次手术,还有相当部份病例可达到根治而延长生存期及提...
- 钟必强徐开盛
- 关键词:大肠肿瘤外科手术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