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美娜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同位素
  • 2篇正构烷烃
  • 2篇碳同位素
  • 2篇沉积物
  • 1篇稻秆
  • 1篇等温线
  • 1篇动力学
  • 1篇有机质
  • 1篇中分子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物质炭
  • 1篇示踪
  • 1篇示踪研究
  • 1篇蔬菜地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环境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重金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演...

作者

  • 5篇王延华
  • 5篇徐美娜
  • 5篇杨浩
  • 3篇王红
  • 2篇谢标
  • 2篇赵凌宇
  • 2篇王丹
  • 1篇牛晓音
  • 1篇庄艳
  • 1篇欧杰
  • 1篇邹军
  • 1篇高文静

传媒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木屑和稻秆基生物质炭对汞的吸附特性比较被引量:18
2015年
在600℃热解条件下制得木屑和稻秆两种生物质炭,用于比较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重金属Hg(Ⅱ)的吸附特性,通过分析溶液p H值、吸附剂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和汞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 H值为5时,两种生物质炭对溶液中Hg(Ⅱ)的去除效果最佳;等温线数据能较好地拟合Langmuir方程,假二阶动力学方程则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由粒子内扩散模型分析可知两种生物质炭的吸附过程均受内扩散和膜扩散共同控制。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Hg(Ⅱ)的吸附机制涉及离子交换作用,同时还可能包括还原作用和生物质炭羟基与羧基与汞的络合作用。
赵凌宇王延华杨浩王红徐美娜王丹
关键词:生物质炭等温线吸附动力学
柴河小流域草地土壤环境的同位素示踪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滇池柴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于2011年7月采集草地样品全样、分层样共17个,对土壤粒度、w(SOM)(SOM为有机质)、w(TN)进行测定;采用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技术估算研究流域土壤侵蚀速率;同时,测定δ13C(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以研究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①土壤粒度组成为粉粒(66.74%~77.55%)>黏粒(21.22%~31.29%)>砂粒(1.23%~3.33%),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粒度组成差异较小,土壤适宜耕作.②CH1、CH2、CH3采样点的w(SOM)分别为3.51%、1.72%、2.54%,w(TN)分别为0.22%、0.17%、0.18%,二者相对偏低,并且土壤剖面的w(SOM)、w(TN)均随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③CH1、CH2、CH3采样点的137Cs含量分别为586.91、279.83和217.82 bqm2,侵蚀模数分别为324.96、879.33和1 066.83t(km2.a),表明研究区整体属于轻度侵蚀且表层土壤侵蚀较为严重.④CH1、CH2、CH3采样点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8.49‰、-24.5‰和-21.74‰,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
庄艳王延华杨浩牛晓音徐美娜邹军谢标
关键词:草地有机质
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正构烷烃碳分子及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湖泊沉积物为研究载体,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正构烷烃及碳同位素技术在湖泊及其流域内生物源的识别、植被类型的判断及古植被、古气候的恢复和重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以石臼湖流域为例,探讨了运用该技术指示湖泊及其周围流域近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石臼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化合物主要分布在nC23~nC31,呈现明显的奇偶优势;(2)从底层至表层,沉积物中高碳数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逐渐增加.据此可以初步推断,近百年来石臼湖流域内的陆生高等植被呈现出相对退化的趋势,而菌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则相对增多,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渐突显,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欧杰王延华杨浩王红高文静徐美娜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环境变化
近现代沉积物中分子生物标志物对生态环境演变的记录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技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最热门的研究手段之一.本文以水体沉积物为研究载体,总结了正构烷烃、脂肪酸及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着重叙述了在有机质输入源的识别、植被类型的重建以及古气候的反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以滇池以南小流域为研究靶区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标志物技术可以进行退化小流域百年尺度的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丰富了生态环境演变预测研究.
徐美娜王延华杨浩
关键词:沉积物环境演变正构烷烃碳同位素
云南斗南蔬菜地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在云南省呈贡县斗南蔬菜基地采集耕作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Cu、Pb、Cr、Zn)全量和赋存形态,并对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探讨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b含量的平均值低于背景值,而Cu和Cd平均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中Cu可能来源于工业废物的排放,Cd、Zn、Cr元素的积累主要来源于过量肥料的施用.与其他重金属相比,Cd的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其移动性和生物毒性最强.研究区耕作层土壤Cd呈中等污染,生态风险性极强,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耕作过程中营养盐的添加易造成耕作层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同时会导致土壤中Cd的活动性增强,加剧Cd对作物的毒害作用.
赵凌宇杨浩王延华王红谢标王丹徐美娜
关键词:重金属化学形态生态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