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凤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色林错、纳木错湖区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评估
- 2022年
- 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是当前大范围获取青藏高原地表雪深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地面雪深观测资料,导致对算法在高原中西部区域的表现认识不足。为了评估当前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在青藏高原色林错、纳木错地区的适用性,利用AMSR2亮温数据和地面站点雪深数据,以相关系数、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评估了Chang2算法、Che算法、SPD算法、AMSR2算法和Jiang算法等5种算法。结果显示,Jiang算法综合表现最好,在纳木错站R值最高为0.68;Che算法对浅雪反演效果较好,其在班戈站Bias为-0.66 cm;Chang2算法对纳木错站、色林错站深雪反演效果较好,在两地R值分别为0.63、0.50;SPD算法的反演效果最不理想,对雪深高估明显,其中浅雪高估近20 cm;AMSR2算法在区域间的表现差异较大,在纳木错站的反演结果比色林错站、班戈站好。除SPD算法外,其余算法均低估了研究区雪深,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 邬俊飞姚檀栋姚檀栋戴玉凤
- 关键词:纳木错色林错被动微波
- 一个巨大的挑战
- 2014年
- “如果没有一个正常运行的共享数据库,那么第三极环境计划可能就只停留在纸上”,“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通力合作以汇集‘第三极地区’的数据”,“就不可能全面了解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反馈机制”。
- 戴玉凤王伟财刘志平凡
- 关键词:共享数据库环境计划环境变化
- 2003-2011年青藏高原佩枯错相对水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3
- 2013年
- 湖泊的退缩与扩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利用2003-2011年Landsat ETM数据和2003-2009年ICESat激光测高数据,分别对青藏高原佩枯错湖泊的面积和高程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估算了湖泊2003-2009年相对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佩枯错面积年内变化明显,湖泊面积冬季最小,春季出现小峰值,秋季达到最大;面积年内波动明显(1.18%),但在冬季、春季和秋季相对稳定,波动范围分别为0.26%、0.1%和0.29%.2003-2011年湖泊呈退缩趋势,冬季、春季和秋季面积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52km2·a-1、-0.35km2·a-1和-0.61km2·a-1;2003-2009年间湖泊水位下降了1.17m,变化率为-0.05m·a-1;2003-2010年,冬季总水量减少了2.51×108 m3,春季总水量减少了1.74×108 m3,秋季总水量减少了2.80×108 m3,平均相对水量变化率分别为-0.35×108 m3·a-1、-0.21×108 m3·a-1、-0.37×108 m3·a-1.从空间上看,湖泊退缩主要发生在东北角、东南角和西南角.气候因素分析表明,佩枯错湖泊退缩秋季主要是因为夏半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冬季和春季则主要是因为冬半年降水量的减少.
- 戴玉凤高杨张国庆向洋
- 关键词:青藏高原ICESATLAND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