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艳刚

作品数:44 被引量:86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10篇建筑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乡村
  • 9篇城市
  • 6篇农业
  • 5篇旅游
  • 4篇景观
  • 4篇城乡
  • 3篇人文
  • 3篇生态
  • 3篇统筹
  • 3篇统筹发展
  • 3篇农村
  • 3篇农业多功能
  • 3篇文化景观
  • 2篇地理
  • 2篇东北老工业基...
  • 2篇动因
  • 2篇多功能农业
  • 2篇中国自然保护...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社会

机构

  • 44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44篇房艳刚
  • 18篇刘继生
  • 3篇斯琴朝克图
  • 3篇程叶青
  • 2篇梅林
  • 2篇韩默然
  • 2篇徐凯
  • 2篇胡亚娟
  • 2篇王晗
  • 1篇乌兰图雅
  • 1篇李悦铮
  • 1篇陈彦光
  • 1篇梁璐
  • 1篇邓吉祥
  • 1篇那伟
  • 1篇李秋雨
  • 1篇黄悦
  • 1篇刘鸽

传媒

  • 7篇经济地理
  • 5篇人文地理
  • 5篇地理科学
  • 4篇地理研究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理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城市规划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山西建筑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想类型叙事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变迁与优化策略被引量:31
2012年
乡村景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整个人地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化、交通网络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乡村景观。不同学科、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解释和评价,这影响了对乡村景观变迁的理性认识,以及对乡村景观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本文采用理想类型叙事法,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乡村景观的变迁进行叙事分析,提出更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4种乡村景观变迁理想类型叙事:保护叙事、现代化叙事、公平生存叙事和内生发展叙事,更客观全面地凝练乡村景观变迁的多元价值观、理论基础、核心假设和基本观点与建议。最后本文提出了乡村景观分异的7种情景类型,每种情景类型具有不同的判征指标、空间区位指向、主体景观和主要功能,并结合理想类型叙事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未来建设健康、富有生产力和吸引力、和谐的乡村景观提供科学参考。
房艳刚刘继生
关键词:乡村景观
城市地理空间系统的复杂性研究
城市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今天城市正在替代农村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形式,并且其外部环境、内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演化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系统的复杂性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
房艳刚
关键词:复杂巨系统
东北半干旱脱贫地区乡村多维发展格局与类型化振兴战略研究——以吉林通榆县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为揭示东北半干旱脱贫地区乡村类型的特殊性并服务于增强其发展动力和乡村振兴,论文以原国家级贫困县吉林通榆县为例,运用熵值法、Getis-Ord Gi*指数、地理探测器分析村域尺度乡村多维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对乡村主要优势条件和短板的分析,以乡村现有发展特点和未来主导战略命名乡村类型,并提出主次结合、多维协同的类型化乡村振兴战略。结果表明:(1)通榆县乡村不同维度发展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集聚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村落环境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地区;靠近县域经济中心或靠近乡镇政府与交通干线的村庄区位交通和经济基础较好,易形成热点区,边缘或偏远地区的村庄形成冷点区,呈现出以县域经济中心为圆心的圈层式结构;县域中部靠近镇政府驻地且有交通线经过的村庄,社会活力指数较高。(2)通榆县乡村综合发展受村落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交通、经济、社会维度对乡村发展具有交互增强作用。(3)综合发展型乡村要“聚合力”、勇争先;内外联动型、特色发展型、农牧结合型乡村要“扬优势”、显特色;交通虹吸型、巩固搬迁型乡村应“补短板”、强弱项;弱质型、防范返贫型乡村应“育新机”、辟新径。
李少琦房艳刚房艳刚
高师院校人文与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被引量:1
2015年
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人文与规划专业原有课程设置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解析人文与规划专业2015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讨论了人文与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房艳刚王晗
关键词:就业机会课程设置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关联的空间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基于24个空间单元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ESDA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定量评价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关联度,并分析各县域城乡关联状态与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城乡综合关联Moran’s I指数仅为-0.1205,表明各县域城乡关联呈分散状态;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非均衡发展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2)区域城乡关联的区域差异明显,地级市辖区城乡关联性显著高于各县(县级市);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关联性分别呈现"圈层"、"十字型"和"块状"的空间结构。(3)区域城乡关联表现出较弱的集聚趋势。空间差异较小的县域主要沿哈大线呈带状分布,空间差异较大的县主要分布在5个地级市辖区和东南部低山丘陵区;经济、社会和基本建设关联性分别表现为弱扩散、强极化和强扩散状态。
程叶青邓吉祥房艳刚
关键词:城乡关联BP神经网络ESDA粮食主产区
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机理与统筹发展被引量:19
2005年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最突出、最奇特的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城乡结构,然后从经济结构、居民收入与消费、城乡规模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最后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战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
房艳刚刘继生
关键词:城乡结构统筹发展
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与机理——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被引量:69
2009年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型村落的建设将会成为今后的要点和难点。而集聚型农业村落乡村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使其文化景观演化研究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聚落空间演变经历了机械型外向扩展、蔓延型外向扩展与空心化、内部重填与再集聚三个阶段;民居景观演变经历了传统四合院、平顶化和立体发展三个阶段;土地利用经历了圈层化、细碎化与集约利用、集中化与粗放利用三个阶段。其演化是城乡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计划生育与农地制度、国家政策等驱动因子影响下产生的乡村人口、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所导致的。未来,聚落空间的再集聚,民居景观的现代化、生态化和特色化并重,土地利用景观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集聚型农业村落的发展趋势。
房艳刚刘继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基于“三生”视角的镇域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被引量:11
2023年
乡村振兴需遵循乡村发展的地域差异,科学把握乡村功能的空间特征,揭示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深度挖掘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论文在从“三生”视角解析乡村多功能性内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兴趣点、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能指数测度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深度剖析山东省1636个镇域乡村“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划分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乡村“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2)“三生”功能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关系和局部关系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局部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3)根据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的理论逻辑进行类型划分,将山东省镇域乡村划分为8种功能类型,并揭示了不同类型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量差异,进而提出了不同类型乡村未来发展的初步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参考,为差异化的乡村功能协同发展路径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徐凯房艳刚房艳刚
关键词:兴趣点地理加权回归
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被引量:248
2015年
传统的乡村现代化发展范式和地理学关于乡村的区域差异研究之间存在缝隙,不足以为快速演化分异的乡村地域发展提供直接理论支撑。本文引入西方近20年来逐渐兴起的多功能农业与多功能乡村理论,从新的视角观察思考中国乡村多元化发展的目标、路径及对策。首先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反思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得失,以及西方国家乡村现代化产生的问题,指出传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牺牲乡村环境和乡村社会机理脆弱化为代价的,也造成了乡村经济对外部支持的过度依赖,仅仅强调"现代化"发展范式显然是不够的;然后简要介绍了国外多功能农业与多功能乡村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功能角度提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目标,推演探讨农业农村发展的区域差异化路径及对策。
房艳刚刘继生
关键词:乡村转型多功能农业范式转换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30
2009年
首先梳理了关于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模型与学说,然后总结反思了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最后运用模式匹配方法,讨论了不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动力机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改进策略;可验证不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的有效性,也可以为农村区域发展不同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房艳刚刘继生程叶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