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铭辉

作品数:22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脑出血
  • 5篇控制性肺膨胀
  • 5篇肺膨胀
  • 5篇出血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血管成像
  • 4篇血清
  • 4篇螺旋CT血管...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肺损伤
  • 4篇肺损伤
  • 3篇通气
  • 3篇缺血
  • 3篇急性脑出血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不足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态监测
  • 2篇眩晕

机构

  • 22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承德市第五医...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房铭辉
  • 11篇曹树臣
  • 8篇高燕军
  • 6篇马征
  • 5篇康玲伶
  • 5篇孙雅菲
  • 5篇滑立伟
  • 5篇张树军
  • 4篇米艳娟
  • 3篇王嗣欣
  • 3篇卜春红
  • 3篇周丽红
  • 3篇孙艳军
  • 2篇陈启东
  • 2篇刘志红
  • 2篇赵亮
  • 2篇邢志俐
  • 2篇李淑芬
  • 2篇房艳辉
  • 1篇朱孝芹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临床荟萃
  • 3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控制性肺膨胀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曹树臣房铭辉张树军滑立伟邢志俐
控制性肺膨胀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机械通气新策略,该研究根据导致ALI/ARDS的病因不同分为两组:组Ⅰ:肺部疾患导致ALI/ARDS。组Ⅱ:肺外疾患导致ALI/ARDS。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实行肺保护性通气...
关键词: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颈性眩晕患者行颈椎X线、CT以及MRI检查,并给予颈段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螺旋CT血管成像示:22例双侧椎动脉正常;10例可见一侧或双侧椎动脉V1、V4段轻中度狭窄,狭窄率为30%~60%。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颈性眩晕的判断是一种客观、实用的影像检查手段。
房铭辉周丽红王嗣欣高燕军米艳娟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选择2003-02/2006-02北京天坛医院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以及椎、基底动脉25根狭窄的血管上放置25枚支架,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狭窄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术前、术后3d和造影复查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术后随访6~12个月时12例(48%)出现了再狭窄,其中6例再狭窄超过50%,余6例再狭窄10%~30%。另外13例血管未发现明显再狭窄。术前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3d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6~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组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支架置入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
房铭辉王嗣欣周丽红赵亮林大正高燕军米艳娟刘志华陈启东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半胱氨酸材料生物相容性
控制性肺膨胀在不同病因急性肺损伤中应用60例
2009年
目的:观察控制性肺膨胀(SI)对两种不同病因急性肺损伤(ALI/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60例ALI/ARDS患者按病因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组:肺部疾患导致AALI/ARDS。组:肺外疾患导致ALI/ARDS。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实行肺保护性通气,如指氧饱和度(SpO2)低于90%,予控制性肺膨胀治疗,于治疗前后监测潮气量(VT)、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吸系统顺应性(Crs)、气道阻力(R)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组和组比较,PaO2、SpO2的改善组明显优于组。在VT、Pplat、Ppeak、Pmean、R方面组明显优于组。结论:肺外源性的LI/ARDS对SI的反应优于肺内源性的ALI/ARDS。
曹树臣房铭辉张树军滑立伟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以DSA结果为对照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共计获得可观察血管段1 756段,其中无狭窄1 563段,轻度狭窄44段,中度狭窄112段,重度狭窄25段,闭塞12段。50例患者共观察到143处狭窄斑块,其中软斑块21处,中等斑块48处,钙化斑块52处,混合斑块22处。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能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费用低廉,扫描时间短,无创,并发症少,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方面筛查的重要方法。
房铭辉曹树臣房迎辉孙艳军马征赵晓丽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缺血性脑血管病
控制性肺膨胀对不同病因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对两种不同病因急性肺损伤(ALI/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60例ALI/ARDS患者按病因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组Ⅰ:肺部疾患导致ALI/ARDS(ARDSp,primarily from pulmonary diseases)。组Ⅱ:肺外疾患导致ALI/ARDS(ARDSexp,primarily frome xtra-pulmonary diseases)。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实行肺保护性通气,如指氧饱和度(SpO2)低于90%,予控制性肺膨胀治疗,于治疗前后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SI后可见CVP、HR升高及MAP降低,组Ⅰ较组Ⅱ变化明显,但SI后5分钟恢复SI前水平。结论SI可影响ARDS患者HR、CVP、MAP,尤其对肺内疾患引起的ARDS患者影响更大,但均为一过性。
曹树臣房铭辉张树军滑立伟
关键词:ALI/ARDS控制性肺膨胀血流动力学影呼吸机辅助呼吸肺保护性通气肺部疾患
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死、致残率高,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现代康复医学研究证实,康复介入能够促进功能恢复,改善后遗症。但对于康复介入的时机,一直存在着分歧和争议,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马征孙雅菲康玲伶房铭辉
关键词:康复介入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过程中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过程中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80例初发急性脑出血的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其血清TNF-α和IL-6水平进行测定。并且与6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试验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变化与出血量大小成正相关(P<0.05)。结论 TNF-α和IL-6均与脑出血的发病有关,可通过对血清中的TNF-α和IL-6水平的测定来推测脑出血量的大小,进而可根据血清中的TNF-α和IL-6的变化来探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新方法。
马征孙雅菲康玲伶房铭辉高燕军
关键词: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IL-6
64排螺旋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重症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能区分斑块的性质,费用低廉、扫描时间短、无创、并发症少,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方面筛查的重要方法;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可能增加其患脑梗死的发病率。
房铭辉曹树臣房迎辉
关键词:TIA螺旋CT血管成像抑郁症
综合医院急诊心悸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估以心悸为主要表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描述非心源性心悸(non-cardiac palpitation)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以心悸为主诉反复就诊的急诊患者671人,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HAMD-17)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比较非心源性心悸与心源性心悸的临床特点。结果共218例同意合作的心悸患者入选,其中172例为非心源性心悸组,46例为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心源性心悸组)。与心源性心悸组患者相比,非心源性心悸组年龄较小〔(47.1±11.6)岁vs(54.5±10.0)岁,P<0.01〕;≤45岁者较多(37.9%vs 15.2%,P<0.01);心悸发作时更易出现死亡恐惧(59.3%vs 41.3%)、害怕(69.8%vs34.8%)、失控感(31.9%vs 10.9%)、过度换气(37.2%vs 17.4%)和手脚麻木(37.2%vs 15.2%)等伴随症状(P<0.05);伴随症状成组出现(≥4个)的比例更高(29.7%vs 10.9%,P<0.01);发作时心电图正常、病程≥6月者更多(49.4%vs 30.4%,P<0.05)。结论急诊心悸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其中大多数为非心源性心悸,主要临床特征为年龄较轻、心电图正常、发作时常有特征性伴随症状,或特征性伴随症状成组出现。
高辉王铁峰李淑芬张凤侠岳振琴房铭辉
关键词:焦虑障碍心悸冠心病急诊医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