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怀谦

作品数:51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2篇血管
  • 20篇动脉
  • 14篇动脉狭窄
  • 11篇颈动脉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支架置入
  • 9篇支架置入术
  • 9篇置入术
  • 8篇脑血
  • 8篇出血
  • 7篇造影
  • 7篇术后
  • 7篇颅内
  • 7篇颈动脉狭窄
  • 6篇动脉支架
  • 6篇血管造影
  • 5篇缺血
  • 5篇蛛网膜

机构

  • 46篇聊城市人民医...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泰山医学院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潍坊市寒亭区...

作者

  • 51篇曲怀谦
  • 20篇夏章勇
  • 10篇亓立峰
  • 8篇梁建华
  • 7篇贾秀华
  • 7篇郭存举
  • 7篇任鸿雁
  • 6篇苏江利
  • 6篇凌锋
  • 6篇姜桂生
  • 6篇程卫东
  • 5篇郭春杰
  • 5篇张鸿祺
  • 5篇郭栋
  • 5篇缪中荣
  • 4篇宋庆斌
  • 4篇刘红
  • 3篇刘力峰
  • 3篇宫殿荣
  • 3篇李守社

传媒

  • 6篇中华老年心脑...
  • 5篇河南实用神经...
  • 5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预后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2例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分为介入组21例(血管再通术)和药物组41例。随访发病2年时功能预后,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表示,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介入组患者在3、6个月、1及2年随访时,mRS平均秩次均低于药物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S评分与吸烟(P=0.03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P=0.018)、介入治疗(P=0.003)相关,其中介入治疗是预后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血管再通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可能是患者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夏章勇杨华郭存举殷勤徐格林曲怀谦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预后
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并发症23例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并发症发生的机制、预防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 312例患者中 2 3例并发症的资料。结果本组 2 3例并发症包括轻微并发症 19例 (6 1% ) ,其中 10例表现为术中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 (3 2 % ) ;6例在球囊扩张时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状 (1 9% ) ;3例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出现血压下降 ,对症处理后恢复。严重并发症 4例 (1 3% ) ,其中术中栓子脱落 1例术后偏瘫经对症治疗后恢复 ;支架移位 1例、颈外动脉闭塞 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术后过度灌注出血 1例 ,患者死亡。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熟悉并发症产生的机制有利于预防其发生。
曲怀谦缪中荣李慎茂朱凤水雷燕妮凌锋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预后
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了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经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
曲怀谦缪中荣张鸿祺支兴龙李慎茂宋庆斌秦晓红凌锋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置入术栓塞疗法血管内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后预后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62例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意向性分为介入组和药物滨州市人民医院邮编:256651治疗组。介入组21例患者给予颈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术,药物治...
曲怀谦夏章勇郭存举杨华殷勤徐格林
关键词:血管再通功能预后LOGISTIC
文献传递
脑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陈改婷郭栋曲怀谦任鸿雁李桂平赵岐刚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脑出血的发病危险因素,探讨脑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发病关系及作用机制。用HP特异抗体试剂测定脑出血患者60例,及健康查体正常对照组30例,HP特异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其检出结果...
关键词:
关键词:脑出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内皮修复功能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术后内皮修复功能与术后再狭窄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的6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治疗,于术后1年根据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分为再狭窄组(23例)和无狭窄组(43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黏附能力测定试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EPCs黏附、迁移能力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分析其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6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术后1年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再狭窄,其中14例再狭窄50%,14例中l例患者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狭窄组患者较无狭窄组外周血中EPCs数[(33.7±4.6)比(61.6±6.4)个]、贴壁细胞数[(26.1±7.5)比(56.3±9.6)个]、迁移细胞数[(12.0±3.9)比(21.4±6.5)个]及VEGF水平[(56.7±14.6)比(89.6±17.3)n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8、13.09、6.34和7.73,均P〈0.01)。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有效。术后1年血管再狭窄者EPCs、VEGF水平及EPCs黏附、迁移能力下降明显,检测EPCs、VEGF水平有利于判断血管再狭窄的可能。
苏江利薛新红亓立峰曲怀谦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缩窄病理性
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梁建华曲怀谦韩爱春
关键词:脑梗死药物治疗吡拉西坦疗效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九例报告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介绍并探讨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的程序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颈动脉狭窄大于或等于70%(NASCET标准)的患者9例行11枚自膨胀支架置入治疗,皆应用保护伞,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临床随访5.5月(1 ̄12月)。结果9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无死亡病例;无症状脑梗死1例;2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h后恢复正常。结论应用支架内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姜桂生曲怀谦贾秀华梁建华许建新王兴臣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脑梗死血管内治疗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附14例报告)
2004年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达到手术夹闭的效果.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GDC栓塞治疗14例16个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姜桂生郭春杰曲怀谦贾秀华梁建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GDC栓塞手术夹闭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和白细胞介素18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非老年脑梗死患者38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2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重型患者16例,中型患者30例,轻型患者3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老年脑梗死和非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中型和重型患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sCD40L与IL-18呈正相关(r=0.7645,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CD40L、IL-18、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年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sCD40L可能上调IL-18表达,并参与脑梗死炎性反应过程。
李守社夏章勇任鸿雁赵敏许晓第刘佳曲怀谦梁建华
关键词:脑梗死CD40配体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