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内固定
  • 4篇胸腰椎
  • 4篇腰椎
  • 3篇植骨
  • 3篇椎弓根钉
  • 3篇复位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植骨治疗
  • 2篇入路
  • 2篇斯氏针
  • 2篇撬拨
  • 2篇撬拨复位
  • 2篇椎弓根钉棒
  • 2篇椎弓根螺钉
  • 2篇椎骨
  • 2篇肱骨

机构

  • 8篇阜阳市人民医...
  • 3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11篇曹杰
  • 9篇于海洋
  • 6篇李超
  • 6篇梁成民
  • 6篇焦伟
  • 3篇翟云雷
  • 2篇赵刚
  • 2篇周宇
  • 2篇张伟
  • 2篇王安全
  • 1篇崔红林
  • 1篇董磊
  • 1篇干阜生
  • 1篇王宏亮
  • 1篇张伟
  • 1篇王伟
  • 1篇李海江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五届全国解...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7
2016年
背景:胸腰椎骨折临床上常见,传统手术方案是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但术后胸腰段活动度受影响,且远期伤椎椎体前部仍会有椎体体积25%大小的骨缺损,即所谓的“蛋壳”效应,导致远期伤椎局部后凸再次增大、矫正丢失等并发症。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可恢复椎体前中柱的抗压性,因而备受关注。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0~52岁,平均37.3±1.2岁;按Denis分型:DenisI型(压缩型)31例,Ⅱ型(爆裂型)11例。分为2组,伤椎椎体后壁完整入选非融合组,后壁破损入选融合组,非融合组21例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应用硫酸钙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融合组21例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后取髂骨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和影像学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损伤神经等手术并发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3.5±1.8)个月。非融合组的术后胸腰段Cobb角(过屈位/过伸位)比值优于融合组(P〈O.05),非融合组伤椎椎体的骨容量优于融合组,且非融合组术后伤椎均未出现“蛋壳”效应。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安全可靠,矫正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腰椎活动度,并有效防止伤椎出现“蛋壳”效应,能即时增加伤椎椎体的骨容量及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曹杰于海洋梁成民焦伟
关键词:内固定器骨移植
俯卧位行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探讨在俯卧位下行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2009年在俯卧位下行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67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29-48岁,平均39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根...
曹杰周宇赵刚于海洋王安全李超
关键词:跟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后功能
文献传递
颈前路手术治疗伴后凸畸形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伴后凸畸形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伴后凸畸形脊髓型颈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56...
张伟于海洋梁成民焦伟翟云雷王伟曹杰李超
关键词:颈前路颈椎后凸畸形脊髓型颈椎病
齿状突骨折合并无骨折脱位型下颈髓损伤的诊治
2017年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合并无骨折脱位型下颈髓损伤的特点、机制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7例齿状突骨折合并无骨折脱位型下颈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71岁,平均51.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摔伤2例,击打伤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 h^3 d,平均9 h。齿状突骨折采用Anderson-Grauer分型,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2例,浅Ⅲ型1例。颈髓损伤受累节段:C_(4、5) 1例,C_(4~6) 2例,C_5~7 4例。颈椎退变程度: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例。无骨折脱位型下颈髓损伤采用下颈椎损伤分型系统评分(SLIC)为4~6分,平均5.1分。枕颈部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8±1.0)分。神经功能采用ASIA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2例;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9.2±3.9)分。齿状突骨折采用前路螺钉固定术4例,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3例;下颈髓损伤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4例,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术3例。结果手术时间178~252 min,平均210.2 min;术中出血量60~140 m L,平均96.5 m L,均未输血。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6个月,平均18个月。均未出现与颈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6~9个月,平均7.7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末次随访时枕颈部疼痛VAS评分为(1.7±0.7)分,JOA评分为(15.1±1.7)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8.064,P=0.000;t=–7.066,P=0.000)。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D级5例,E级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0,P=0.011)。结论复合暴力和下颈椎退变是齿状突骨折合并无骨折脱位型下颈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据齿状突骨折的类型与下颈髓的损伤状态制定并实施一期手术可获满意疗效。
张伟于海洋梁成民焦伟曹杰李超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颈髓损伤内固定
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13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结合自体骨髓内外360°植骨。结果获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78-93分,平均87分,肘关节功能Hss评分82~95分,平均91分,桡神经断裂1例术后半年腕、拇指背伸肌力恢复至3级。结论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骨是治疗肱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焦伟于海洋梁成民翟云雷曹杰李超
关键词:肱骨骨不连锁定加压钢板自体骨植骨
后入路脊椎整块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椎肿瘤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环脊髓360°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椎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环脊髓360°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8例胸椎、胸腰段肿瘤患者,病变节段为T4~12,所有手术均一期1个入路彻底清除病灶、脊髓减压、内固定并重建脊椎即刻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为260~460(330±110)min,出血量为1200~3500(2180±870)ml。8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X线及MR检查显示减压较彻底,脊椎即刻稳定良好,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环脊髓360°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椎、胸腰段肿瘤可以做到良好的椎管减压和能较彻底地切除病灶,降低创伤和肿瘤播散机会。
王宏亮干阜生曹杰于海洋董磊
关键词:后入路
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科对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9~54岁,平均46.65岁...
曹杰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
有限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椎弓根有限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8例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分为两组:A组共31例...
张伟梁成民于海洋焦伟曹杰李海江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短节段
锁定钢板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肱骨近端骨折
曹杰
俯卧位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下行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俯卧位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67例,其中SandersⅡ型52例(ⅡA型25例,ⅡB型20例,ⅡC型7例),Ⅲ型15例(ⅢAB型10例,ⅢAC型3例,ⅢBC型2例),合并脊椎骨折7例.术前Bohler角为(2.71±0.83)°,Gissane角为(164.00±8.85)°.结果:67例术后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Bohler角为(31.54±1.98)°,Gissane角为(131.15±5.8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43例,良21例,可3例.结论:选择在俯卧位下行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能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有效恢复跟骨的Gissane、Bohler角,特别是对局部肿胀明显软组织挫伤严重的跟骨骨折,可降低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曹杰周宇赵刚于海洋王安全李超
关键词:跟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