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震宇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乙醇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大鼠坐骨神经
  • 2篇运动传导速度
  • 2篇神经阻滞
  • 1篇形态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表征
  • 1篇网络
  • 1篇网络分析
  • 1篇无水乙醇
  • 1篇肌肉
  • 1篇不同性别
  • 1篇残疾
  • 1篇词汇
  • 1篇词汇联想
  • 1篇词汇联想测试

机构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联合职业...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明基医院

作者

  • 4篇曹震宇
  • 4篇王蓓蓓
  • 3篇王碧蕾
  • 3篇王岩
  • 1篇林枫
  • 1篇夏扬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首届全国康复...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乙醇神经内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及周围肌肉的影响
王碧蕾夏扬王岩曹震宇王蓓蓓
无水乙醇神经内及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与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无水乙醇神经内及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与形态学的影响并对两种阻滞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72只雌性健康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成神经内和神经周围无水乙醇阻滞两大组,每组36只。每大组又分为阻滞前、阻滞后24h、72h、1周、4周、12周六个观察组,每组6只,分别在阻滞前及阻滞后五个时间点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测试其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以及神经肌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其修复情况。结果:①神经内阻滞组大鼠各时间点运动功能学指标和坐骨神经MCV均较神经周围阻滞组低(P<0.01);②两组大鼠均于阻滞后24h出现运动功能显著下降(P<0.05)和MCV减慢(P<0.01),72h损伤最重,1周后可见恢复,并延续至第12周;③阻滞后12周时,两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和运动传导速度均未恢复到阻滞前的水平(P<0.01);④两组大鼠于阻滞后早期局部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阻滞后12周,周围阻滞组可见阻滞局部瘢痕形成,内阻滞组可见阻滞局部肌纤维萎缩;⑤阻滞后72h,神经组织结构损伤达高峰;阻滞后1周,出现修复反应,并持续至12周;内阻滞组神经结构在阻滞后12周仍难以恢复正常。结论:①坐骨神经内阻滞较周围阻滞造成的神经结构损害更加难以修复,运动功能下降更加显著;②无水乙醇阻滞造成的神经损伤持续时间达12周以上。
王蓓蓓王碧蕾曹震宇王岩
关键词:无水乙醇坐骨神经神经阻滞运动传导速度
不同浓度乙醇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醇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健康SD大鼠1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大组,即空白组、对照组、50%乙醇阻滞组、75%乙醇阻滞组、99.9%乙醇阻滞组,空白组6只大鼠,其余4组各3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造模(对照组假造模)并分成阻滞前、阻滞后24h、72h、1周、4周、12周共6个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分别于阻滞前及阻滞后5个时间点对坐骨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运动功能、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阻滞后神经肌肉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作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其修复情况。结果①50%乙醇阻滞组、75%乙醇阻滞组、99.9%乙醇阻滞组大鼠均于阻滞后24h出现运动功能下降及坐骨神经MCV减慢,于72h时达损伤高峰,1周时开始恢复,其恢复过程可延续至第12周时(P〈0.05),但第12周时MCV仍显著低于阻滞前的水平(P〈0.01)。②99.9%浓度组在阻滞后各时间点大鼠的运动功能及坐骨神经MCV均低于其它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各组大鼠阻滞部位的神经、肌肉变性及肌肉坏死严重程度也相应增加。④阻滞后72h时神经形态损伤达高峰,1周时已出现修复反应,持续至12周时。结论①99.9%浓度乙醇坐骨神经周围阻滞造成的神经肌肉组织损害以及对运动功能及MCV的影响大于50%和75%浓度组。②乙醇阻滞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持续时间可达12周以上,且神经修复过程也持续12周以匕。
王蓓蓓王碧蕾曹震宇王岩
关键词:乙醇坐骨神经神经阻滞运动传导速度
不同性别对“残疾”的社会表征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残疾的社会表征在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方法:健康男、女性各80例,均为医学院校学生,以"残疾"为刺激词,构建反映"残疾"社会表征的词汇联想网络。采用绘制可视化网络图、k-核解析、构建随机网络进行统计学检验等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男、女性的"残疾"社会表征进行比较。结果:在表征的结构特征方面,研究发现男、女性对"残疾"的社会表征有着相近的词汇量、密度和组元构成比例;女性社会表征中的词汇地位较男性更均等;男、女两性均存在中心核结构。在中心核所含的内容方面,两性既有共享的核心要素,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核心要素。共享核心要素包括残疾场景要素(轮椅、拐杖、医院、老人)、残疾原因判断(车祸、有病)和情绪表达(同情、关爱)。"轮椅"具有最大的词汇影响范围,并且与"拐杖"一起成为将社会表征的中心核结构与周边系统联系起来的要素。男性特有的核心要素是情绪类词汇,女性特有的核心要素则主要是直接表述身体状态的词汇。结论:"轮椅"和"拐杖"是两性共有的"残疾"社会表征的象征符号。在医学院校的学生群体中,男性和女性对"残疾"社会表征有着相似的整体结构特征,但具体内容存在差异。
曹震宇林枫王蓓蓓
关键词:残疾社会表征网络分析词汇联想测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