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萍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蝴蝶兰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与多胺含量的变化动态被引量:17
- 2008年
- 以苗龄18~20个月的蝴蝶兰(Phalaenopsis)成熟苗为试材,通过夜温17℃/日温27℃处理诱导其成花,并研究蝴蝶兰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显示:低温诱导蝴蝶兰成花的临界期为第15d,芽重、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均在第15d出现明显的消长规律;较低含量GA3、ABA,高含量ZR、Spd,高比值ZR/GA3、ZR/ABA和Spd/Put状态有利于成花;相对高含量的内源ZR是成花的关键因素;内源多胺与激素含量动态具有关联效应。
- 曾新萍刘志成苏明华陈淳
- 关键词:花芽分化内源激素多胺
-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变化与香气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22年
- 为探明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迁移与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以窨花前、通花前、起花前、烘干后的茶样为材料,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水分分布情况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茉莉花茶窨制过程各个工序含水率差异极显著,除窨花前茶坯外,其他3个工序的花茶均出现结合水、弱结合水和自由水3个水分信号峰;结合水是主要的水分状态,峰面积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高于窨花前;弱结合水峰面积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低于窨花前;自由水峰面积比例最低,在窨花前茶坯中未发现,在其他3个工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共鉴定出75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烯烃类、醛类、其他类。茶叶窨制过程吸附了茉莉花释放的香气,因此窨制完成烘干后花茶中各个类别香气成分的含量增加,其中酯类含量最高,达到9.721μg/g,醇类次之,为3.854μg/g,再者是烯烃类含量达到3.377μg/g,且种类最丰富,达到26种。与JTF(茉莉花茶香气)指数相比,XFJTF(茉莉花茶香气品质评价得分)指数呈“升-降-升”趋势,且其他3个工序的XFJTF指数值均高于窨花前,更适合评价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合水峰面积、弱结合水峰面积与醇类含量均呈正相关,自由水峰面积与酯类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烯烃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丰富茶叶吸香机理和调控茉莉花茶生产工艺参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叶秋萍余雯郑世仲曾新萍陈菲郝志龙
- 关键词:茉莉花茶窨制水分状态香气成分
- 西番莲生物技术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31
- 2003年
- 本文综述近年来西番莲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应用前景。
- 章宁林清洪曾新萍黄维南
- 关键词:西番莲原生质体培养基因工程
- 一品红雄配子体发育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一品红花药来源于雄蕊原基,花药由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1层)、绒毡层(1层)及造胞细胞组成,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是经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该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再经有丝分裂形成2-核花粉。花药壁层的变化是表皮在花药成熟期消失,中层在四分体时消失,药室内壁在花药成熟期形成柱状纤维层。绒毡层在单核小孢子期径向伸长,有双核或多核,另外有的绒毡层细胞形成横隔或类胎座;进入2-核花粉期,绒毡层细胞分泌颗粒物进入药室,为非典型腺质绒毡层;进入成熟期绒毡层消失。同时观察到花药发育异常现象。
- 章宁林清洪曾新萍黄维南
- 关键词:雄配子体发育
- 银杏综合开发利用(综述)被引量:18
- 2000年
-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对银杏叶、外种皮、种仁、木材及银杏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利用。
- 曾新萍黄志明黄维南郑晓倩
- 关键词:银杏外种皮种仁木材
- 一种富含茶梗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茉莉花茶奶茶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茶梗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茉莉花茶奶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茉莉花茶奶茶原料包括茉莉花茶、净化水、赤藓糖醇、全脂奶粉和茶梗可溶性膳食纤维。其中,茉莉花茶的质量和净化水的体积比1g:(15~25)mL,赤藓糖醇在茶...
- 余雯叶秋萍曾新萍应梦云沈志君施建羽
- 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多组学研究进展
- 2024年
-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兰科石斛属重要的药用植物,富含多糖、生物碱和黄酮等活性代谢产物。植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调控及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组学技术飞速发展,从转录、转录后、翻译以及表观遗传等不同维度更深入地解析铁皮石斛代谢产物多层次调控网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类组学在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铁皮石斛的分子育种、栽培管理及产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刘黎卿郭迟鸣施建羽郭莺孟红岩曾新萍
- 关键词: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 一种茶梗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梗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绿色木霉菌发酵剂接种到茶梗培养液中培养;抽滤,滤液加入乙醇,静置3~5小时,置于转速为5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10min、过滤,将沉淀物置于70...
- 叶秋萍洪翠云林丽霞曾新萍郑晓倩
- 文献传递
- 静电场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及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在三角梅种苗智能化快繁中,设置0、30、60、90 kV/cm四种静电场处理,探讨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梅插穗生根期间,在0~60 kV/cm静电场范围内插穗的成活率、根系活力、根鲜重、可溶性糖含量、POD酶活性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其中在不定根诱导期插穗的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也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90 kV/cm静电场处理插穗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POD酶活性、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反而下降;30~90 kV/cm静电场处理插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60 kV/cm静电场处理生物学效应好,其成活率、根系活力、根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是三角梅插穗生根的最佳静电场处理;90 kV/cm电场处理不利于三角梅插穗生根及生理生化代谢,说明了静电场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存在着电场极限。
- 林丽仙谢志南苏明华赖瑞云钟赞华曾新萍宋志瑜
- 关键词:静电场生理生化
- 膳食纤维的制备技术及理化性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3
- 2019年
- 食品加工中的下脚料和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为了提升这类资源的附加值,该文介绍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分析其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及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并针对目前膳食纤维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高效制备高品质的膳食纤维提供理论依据。
- 叶秋萍曾新萍郑晓倩
- 关键词:膳食纤维理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