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误诊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2篇调节剂
  • 2篇增殖
  • 2篇人巨细胞病毒
  • 2篇杀伤
  • 2篇杀伤作用
  • 2篇食道
  • 2篇食道癌
  • 2篇通路
  • 2篇葡萄糖氧化酶
  • 2篇细胞增殖
  • 2篇免疫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机构

  • 8篇四川省医学科...
  • 7篇四川省人民医...
  • 6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广播电视...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21篇朱剑梅
  • 5篇邱发麒
  • 5篇金科
  • 3篇聂俊华
  • 2篇李世军
  • 2篇胡敏
  • 2篇邓成莲
  • 2篇杨海青
  • 2篇谢可
  • 2篇黄珊
  • 2篇何英
  • 2篇金科
  • 1篇杨银忠
  • 1篇王明皓
  • 1篇周凤琴
  • 1篇游传容
  • 1篇李芳
  • 1篇曾鼎华
  • 1篇向碧英
  • 1篇蒋能刚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共组装光热饥饿治疗纳米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共组装光热饥饿治疗纳米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其中所述共组装光热饥饿治疗纳米调节剂是由IR820、葡萄糖氧化酶和α‑氰基‑4‑羟基肉桂酸共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本发明的纳米调节剂采用红外激发IR...
谢可段曦锐张婕朱剑梅黄珊冯钰梅黎腾龙
125I粒子食管支架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食管支架在治疗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去除拒绝、退出、失访等因素后最终纳入52例患者进行统计,研究组27例,对照组25例。其中研究组接受125I粒子食管支架置入,对照组接受12Gy单剂量短距离放疗。每30d通过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直至患者死亡。观察患者生存时间、吞咽困难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相当(研究组vs.对照组=167d vs.163d),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887)。2)两组接受治疗后吞咽困难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00)。在接受治疗的前60d,研究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0)。3)研究组严重胸痛的发生率(22.22%)高于对照组(0.00%)(P<0.05),但瘘管形成、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复发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食管支架可以更快的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其中位生存时间与短距离放疗相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郭睿戴建峰罗玉明赵海明朱剑梅唐鹏胡珊珊
关键词:碘-125粒子食管支架食管癌生活质量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源细胞后的蛋白质检测
2012年
目的探讨人源细胞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易感性及其感染后蛋白质的表达。方法用HCMV感染3种人源细胞并检测其病毒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HCMV可成功感染3种细胞并表达病毒蛋白。结论 HCMV在体外有较大的细胞嗜性。
杨海青朱剑梅邱发麒邓成莲何英游传蓉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病毒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横贯性脊髓炎被引量:1
2009年
聂俊华向碧英朱剑梅杨才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横贯性脊髓炎ERYTHEMATOSUS神经系统并发症自体免疫性疾病LUPUS
不同血液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抗体滴度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毒,在健康人群中不致病,但机体免疫系统下降时可导致严重的HCMV疾病。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新生儿和器官移植病人的研究,少有血液疾病HCMV感染的报道。本研究集中于7种血液疾病42例患者,检测其体内抗HCMV-IgG和IgM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在3种血液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抗体滴度最高,而在其余4种非肿瘤血液疾病中抗体滴度相对较低,表明血液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损害高于非肿瘤血液疾病。
杨海青朱剑梅杨银忠何英周凤琴邱发麒邓成莲王明皓蒋能刚游传容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抗体滴度血液疾病
PI3Kγ抑制剂AS605240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对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PI3Kγ抑制剂AS605240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分为4组,对照组:取10 m L人肝癌HCCLM3细胞液(细胞浓度为5×106/m L)于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置于CO_2培养箱(37℃、5%CO_2、20%O_2);5-氟尿嘧啶组、PI3Kγ抑制剂组、联合组的培养方法同对照组,其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分别含有10μg/m L 5-氟尿嘧啶、10μmol/m L PI3Kγ抑制剂AS605240及10μg/m L 5-氟尿嘧啶+10μmol/m L PI3Kγ抑制剂AS605240。以上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后,MTT法检测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Ki-67、cyc D1、β-catenin、VEGF、p53、CD31蛋白水平。结果 5-氟尿嘧啶组、PI3Kγ抑制剂组、联合组的OD值、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OD值、存活率(%)低于5-氟尿嘧啶组、PI3Kγ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组OD值、存活率与PI3Kγ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组、PI3Kγ抑制剂组、联合组的Ki-67、cyc D1、β-catenin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Ki-67、cyc D1、β-catenin蛋白水平低于5-氟尿嘧啶组、PI3Kγ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组Ki-67、cyc D1、β-catenin与PI3Kγ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组、PI3Kγ抑制剂组、联合组的VEGF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53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EGF蛋白水平低于5-氟尿嘧啶组、PI3Kγ抑制剂组,p53蛋白水平高于5-氟尿嘧啶组、PI3Kγ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组的VEGF、p53与PI3Kγ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γ抑制剂AS605240与5-氟尿嘧啶联合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p53蛋白的调控以及Wnt-β-catenin信�
金科朱剑梅邱发麒
关键词:抑制剂5-氟尿嘧啶小鼠乳腺癌细胞
微小RNA-23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23a(miR-23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CF-7和MDA-MB-435S复苏培养后,接种至6孔板中,随机分组进行培养,共分为6组:RNAi-Ⅰ组、过表达-Ⅰ组、对照-Ⅰ组、RNAi-Ⅱ组、过表达-Ⅱ组、对照-Ⅱ组。构建MiR-23a重组干扰及过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 2000将构建成功的MiR-23a重组干扰及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各组人乳腺癌MCF-7和MDA-MB-435S细胞系中。结果在培养72 h后的OD492值:过表达组的MCF-7细胞和MDA-MB-435S细胞可分别达到0.52±0.03和0.44±0.03,而RNAi组MCF-7细胞和MDA-MB-435S细胞仅为0.36±0.02和0.31±0.02,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RNAi-Ⅰ组和RNAi-Ⅱ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过表达-Ⅰ组和过表达-Ⅱ组的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26.61±5.23),(29.23±5.51)h,而RNAi-Ⅰ组和RNAi-Ⅱ组的细胞则分别为(42.24±3.47),(58.17±5.34)h。过表达-Ⅰ组和过表达-Ⅱ组的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2.36%,51.59%;而RNAi-Ⅰ组和RNAi-Ⅱ组则分别为76.70%,74.17%。与对照-Ⅰ组比较,RNAi-Ⅰ组和过表达-Ⅰ组的细胞倍增时间及M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R-23a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呈现正相关性。
金科朱剑梅邱发麒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
辣椒碱促进结肠癌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辣椒碱对结肠癌的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辣椒碱产生次效果的生物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确定辣椒碱对SW 480的最适药物浓度。通过划痕、Transwell、基质胶检测辣椒碱对SW 480的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MT、PI3K、STAT3标志蛋白的变化。结果辣椒碱增强了SW 480的迁移和浸润能力,能促进SW 480细胞中VEGF、Vi-mentin、MMP-2、MMP-9的表达。结论辣椒碱对结肠癌的转移有促进作用。
朱剑梅金科
关键词:结肠癌辣椒碱
辣椒碱对结肠癌细胞自噬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辣椒碱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自噬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的细胞增殖率,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物和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通过蛋白组实验方法获取辣椒碱药物的相互作用蛋白,质谱技术进行蛋白鉴定及STRING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MTT结果表明100μmol/L浓度的辣椒碱能促进细胞增殖,该浓度的辣椒碱抑制了细胞自噬体的形成,抑制了LC3的活化,促进了p62的表达,提高了Akt和mTOR的磷酸化。质谱分析和STRING数据库查询发现了7个辣椒碱的相互作用蛋白,其中ATG2B与自噬存在重要联系。[结论]低浓度辣椒碱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及与ATG2B相互作用来抑制细胞自噬。
朱剑梅金科
关键词:结肠肿瘤细胞自噬辣椒碱信号通路
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共同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中的效果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给予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的49例患者为实验组,剩下的37例仅用单纯的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49%,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朱剑梅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