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建峰

作品数:21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4篇断陷
  • 11篇盆地
  • 10篇长岭断陷
  • 9篇松辽盆地
  • 5篇油气
  • 5篇成藏
  • 4篇油气成藏
  • 4篇松辽盆地南部
  • 3篇营城组
  • 3篇源岩
  • 3篇山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主控因素
  • 3篇火山
  • 3篇火山岩
  • 2篇地层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21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1篇朱建峰
  • 9篇李瑞磊
  • 6篇徐文
  • 4篇蒋有录
  • 3篇陆建林
  • 2篇林会喜
  • 2篇秦峰
  • 2篇刘玉虎
  • 2篇陈杏霞
  • 2篇王宏语
  • 2篇刘曼丽
  • 2篇王苗
  • 2篇王保华
  • 1篇包建平
  • 1篇杨立英
  • 1篇赵洪伟
  • 1篇曾治平
  • 1篇刘玮
  • 1篇张宏
  • 1篇李忠博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世界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知识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内江科技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非常规油气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岭断陷火石岭组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
2011年
借助于色谱质谱仪器,对长岭断陷S101井火石岭组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物进行系统的分离,分析其分布与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烃源岩形成环境为低盐度的深湖相还原环境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补身烷、五环三萜类以及甾烷系列参数均反映烃源岩的成熟度不高,尚处于低熟阶段。
朱建峰马成君徐文黄兰
关键词:长岭断陷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
“SGR下限法”在判别古油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现有古油藏识别方法具有多解性,亦不能定量判断的问题,从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成因入手,提出了“SGR下限法”,并应用于松辽盆地东岭地区.基于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将储层、盖层排替压力以及超压考虑在内,建立油气运移临界条件方程,据此计算SGRlim,并以此作为断-盖配置的评价指标.利用最大断距相减法恢复古断距,并对地层厚度去压实,计算SGR古.通过对比SGRlim,SGR现今,SGR古这3个数值的大小,评价不同时期断-盖配置特征,认为当“SGR古≥SGRlim”且“SGR现今
范婕蒋有录宋明水林会喜张奎华秦峰曾治平朱建峰
关键词:古油藏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2023年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是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本文通过宏观到微观多尺度综合分析,开展火山岩形成与分布、岩性岩相与火山机构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研究,总结深层火山岩有效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分布广泛,多呈低幅丘状、多期叠置连片分布;火山岩主要发育3种岩相、7种亚相;发育“孔隙+缝网”复合型有效储集空间类型;(2)火山机构控制岩性、岩相分布,决定原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利于构造裂缝及次生溶蚀孔缝的形成,是控制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3)优质储层和保存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刘玉虎徐文李忠博樊薛沛冷庆磊张婷婷
关键词: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有效储层成藏主控因素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构造沉积学特征及发育机制
2023年
梨树断陷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沉积特征的箕状断陷湖盆,在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群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大量的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解释与沉积学分析,揭示该区整个断陷过程中的构造与沉积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分析其控制因素,明确盆地的构造沉积学特征及演化机制;一方面为该区深层储层与圈闭预测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松辽盆地其他断陷的构造沉积学深入研究提供实例参考。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的左旋拉伸应力背景及数次挤压构造活动造就了该区断陷过程中发育了多个亚构造阶段,经历了由断陷初期的多个“小而陡”的次级小断陷,向强烈断陷期的一个“西断东超”统一箕状断陷湖盆,再向断陷晚期的“盆缓、域广”浅水湖盆的演化历程。在断陷期的不同阶段,不整合面类型多样、成因各异;初始裂陷阶段区域地层抬升与断块掀斜均有发生,造成不整合的多类型样式;强烈断陷期更多发育断块旋转、掀斜造成的角度不整合;而在断陷晚期,平行不整合占据了更大的不整合面积比例,体现了地层整体抬升与沉降的结果。盆地沉积充填经历了由湖-扇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体系的演变过程;强烈断陷阶段的各层序呈现“低位域逐渐萎缩,高位域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的层序结构变化特征;裂陷晚期层序则以“横向连续、纵向加积”为主要层序结构特征。
王宏语李瑞磊朱建峰张浩宇
关键词:梨树断陷盆地结构沉积充填
基于误差分析的ΔLogR技术在长岭龙凤山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埋藏深,取心井分析资料少,利用常规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难以表征烃源岩段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现有取心井样品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利用ΔLogR技术可以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进行精细刻画。传统ΔLogR模型在基线值、叠合系数确定等方面存在主观性大、具有区域适用性等问题,因此利用改进的ΔLogR模型及最优K值分析ΔLogR与实测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减小计算误差。但是在两者的趋势之外仍存在许多异常点,这些异常点所产生的误差大大降低了计算有机碳含量的准确性。通过综合研究发现,烃源岩层段异常点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扩径、薄夹层及数据分析3个方面。异常点的剔除,能有效改善ΔLogR模型计算有机碳含量的精度,使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关系数R2达80%以上,能够客观反映烃源岩层有机碳含量。应用结果显示,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沙河子组为主力烃源岩层系,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1.0%~3.0%之间,营城组下部为次要烃源岩层系,有机碳含量较低,主要集中在0.6%~1.0%之间。
许娟娟蒋有录朱建峰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碳异常点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2015年
火山岩是松辽盆地断陷期盆地充填的主体,其年龄的精确标定是认识盆地裂陷启动时间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系统采集了长岭断陷20件火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原定火石岭组的火山岩形成于110~119 Ma,应划归为营城组一段;原定营城组的火山岩形成于100~109 Ma,应划归为营城组三段。所选火山岩样品鉴定为安山岩、粗面岩、流纹质凝灰岩和流纹岩;在TAS图解中落入流纹岩、粗面岩以及粗面英安岩区域。两个年龄区间的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铕负异常和稀土配分曲线都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斜型,进一步暗示了二者的亲缘性。作为松辽盆地南部最大的深层构造单元,长岭断陷的火山岩地层序列需要重新厘定;松南地区火山-裂谷作用起始于早白垩世晚期而非晚侏罗世,相应的盆地构造-沉积史和油气形成演化史也需要进一步认识。
李瑞磊朱建峰刘玮刘曼丽陆建林王保华陈光宇
关键词:地层划分火山岩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碎屑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以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为例被引量:24
2016年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为例,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成藏输导匹配等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为长岭断陷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发育断裂—砂体的垂向和侧向双重输导体系,深层构造定型时间早于主成藏期,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长岭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天然气成藏主要有4个基本控制因素:深洼区沙河子组及营城组烃源岩质量及热演化程度控制了油气源条件;优势沉积微相控制有利砂体分布,储层物性决定了油气富集程度,次生孔隙发育对含气性贡献较大;营城组上部稳定的泥岩盖层与晚期断裂的组合控制保存条件,决定了油气主要富集层系;成藏期构造背景下断裂—砂体输导体系有效性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研究认为,长岭断陷层碎屑岩领域具有"洼陷区供烃、断裂—砂体双重输导、构造—盖层控制聚集"的天然气成藏模式。
秦都黄桂雄李瑞磊朱建峰陈杏霞徐文
关键词: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碎屑岩成藏条件主控因素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营城组物源与沉积相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录井和薄片等资料,明确龙凤山次凹营城组的物源方向和沉积相类型,结合古地貌格局、同沉积断裂活动和古气候特征,对研究区沉积相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次凹营城组沉积时期发育3个物源区,分别为西南部的变质岩物源区、南部的中基性岩浆岩物源区和东南部的岩浆岩物源区。研究区营城组沉积相类型以扇三角洲相和近岸水下扇相为主。扇三角洲相发育于湖盆洪水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滨浅湖环境中,沿扇体展布方向从碎屑流、浊流沉积转化为牵引流沉积;近岸水下扇相发育于风暴浪基面之下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中,沿扇体展布方向从滑动滑塌逐渐转变为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研究区古地貌南高北低,坡度自西向东逐渐变陡,来自东南物源区的碎屑物质沿陡坡滑动滑塌快速入湖,形成近岸水下扇相;受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影响,断裂两盘高差增大,在古地貌上形成向湖盆深处延伸的断槽,来自西南和南部物源区的碎屑物质受洪水搬运并沿断槽深凹处堆积,形成扇三角洲相;受古气候逐渐温热潮湿的影响,季节性洪水频发,导致研究区西南断槽带和南部断槽带发育进积为主的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体,东南陡坡带营Ⅴ砂组沉积时期开始发育进积为主的近岸水下扇相砂砾岩体,不同沉积相类型的砂砾岩体连片分布,紧邻东北洼陷带的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形成研究区良好的源储对接关系。
袁静王尉朱建峰陈杏霞赵鸿皓
关键词:重力流沉积相营城组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变质核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控油气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变质核杂岩带是一类重要的地质现象。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的解剖,发现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变质核杂岩带的存在。该变质核杂岩由深变质的核部、韧性流变的中间层与不变质的盖层组成,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研究认为该变质核杂岩的隆升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营城期,是营城期同构造岩浆的强烈侵位与区域伸展作用的共同产物;其形成机制可能是晚侏罗世造山运动结束后,由于早白垩世开始的造山带伸展垮塌及山根拆沉作用引发的地壳减薄与岩浆活动及区域性的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形成了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群与变质核杂岩带。根据其对所在地质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影响分析,认为它对龙凤山油气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一类重要的勘探领域。
陆建林左宗鑫李瑞磊王苗王保华朱建峰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长岭断陷松辽盆地
陆相裂谷盆地构造沉积学特征:以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构造沉积学不仅强调大地构造背景条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同时还注重盆地内部的构造特征与沉积充填特征之间的控制及响应关系研究。陆相裂谷盆地发育过程中,构造作用强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复杂,进行构造沉积学研究对揭示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量地震、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背景资料,研究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发育过程中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响应及控制关系,并由此讨论半地堑陆相湖盆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在伏龙泉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火山岩隆起对盆地初始裂陷期形态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边界断层的分布及其生长速率特征则对盆地结构演化过程起着首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裂陷期,研究区古气候环境比较稳定,构造因素是控制该陆相裂谷盆地地层序列与沉积特征的首要因素;断裂发育特征决定了盆地的古地貌特征,而盆地的古地貌特征直接影响着盆地内部的沉积充填类型与沉积体系展布格局;区域构造抬升与断块掀斜是该半地堑盆地内部发育不整合面的主要因素。在陆相裂陷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研究中,构造沉积学显示出了其必要性与适用性,有利于在揭示构造沉积现象的同时,合理解释其地质成因。
王宏语李瑞磊朱建峰徐文
关键词:同沉积断层松辽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