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荣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因DNA双链四色荧光单道测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作者采用四色荧光单道法对PCR产物双链直接测序,通过改进操作方法,获得成功。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手术留标本或纤维支气管镜钳取病变或可疑病变组织,用生理盐水于4℃保存,同时送病检对照。310型DNA测序仪,2400型PCR仪为美国PE公司产,微量高速离心机为北京六...
- 顾其华李玲芝况艳春李修荣叶爱慧舒畅曾滢
- 关键词:基因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测序
-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XT-1 800 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分析性能。方法用EDTA-K2静脉抗凝血测试XT-1800 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批内重复性、批间重复性、携带污染率、准确性及线性性能,并对XT-1 800 i测定的59列住院病人标本的WBC分类结果与显微镜法分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XT-1 800 i批内、批间精密度的CV均<5%;携带污染率<4%;测定定值全血质控物,准确性满意,线性相关较好。结论XT-1 800 i是一种较理想的高档血细胞分析仪,适合中小型单位使用。
- 唐宏枝李修荣
- 关键词: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586例健康妇女HPV16、18型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586例健康女性体检中的宫颈分泌物HPV16、18DNA进行检测。结果586例妇女宫颈分泌物共检出阳性61例,总阳性率为10.41%。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比较,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P<0.01)。用χ2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26~35岁与小于25岁两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5);26~35与36~45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26~35与46~55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35岁与其他3个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0.05),其阳性检出率为16.28%,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结论性活跃期女性感染HPV风险增加,应加强HPV监测与筛查。
- 唐俭唐孝亮李修荣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Q-PCR方法检测296例不同血清学类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检测了乙肝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结果99例HBeAg(+)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100%,平均HBV-DNA含量为1.21×l07拷贝/mL,其HBV-DNA检出率和含量与HBeAg(-)模式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BsAg(+)与HBsAg(-)模式比较,HBV-DNA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HBV-DNA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8例HBsAg(-),且肝功能又正常的标本中检出了4例HBV-DNA阳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快速、准确定量检测HBV-DNA,是诊断乙肝病情和判断疗效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李修荣雷兰芳
- 关键词:HBV-DNA荧光定量PCR
- 双链DNA测序检测白血病P53基因突变被引量:1
- 2002年
- 李修荣郑国华顾其华丁忠奇
- 关键词:P53基因PCR白血病基因突变
-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寻常性组)血清及皮损处组织液中NE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估。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处组织液中N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组织液中NE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静止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NE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相应的PASI呈正相关(P<0.01)。结论NE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相关。
- 唐勇李修荣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银屑病皮损
- 胶体金法与干化学法检测胃液隐血结果比较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和干化学法检测胃液隐血试验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胶体金法和干化学法分别对70份临床胃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检出阳性31例,灵敏度100%,特异度97.5%,阳性符合率为96.8%,阴性符合率为100%。用干化学法检出阳性37例,灵敏度86.7%,特异度72.5%阳性符合率为70.3%,阴性符合率为87.9%。结论检测胃液隐血时胶体金法比干化学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更符合临床诊断,胶体金法优于干化学法。
- 李修荣雷兰芳
- 关键词:胃液隐血胶体金法干化学法
- 白血病p53基因测序临床研究
- 2000年
- 目的 :通过 p5 3基因测序 ,了解其与白血病的发展、治疗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双链直接测序方法 ,分析 p5 3基因外显子 5、6、7、8,共检测急性白血病 32例 ,慢性白血病 31例。结果 :急性白血病32例中 5例 (15 .6 2 % ) p5 3基因突变 ,突变点分别在密码子 2 2 6 GGC→ GTC,2 37ATG→ ATT,2 47AAC→ AGC,2 85 GAG→ GGG,2 5 9GAC→ GTC等五个点。慢性白血病 31例中 3例 (9.7% ) p5 3基因突变 ,且 3例突变均为慢粒急变期 ,突变点分别在密码子 2 2 6 GGC→ GTC,2 47AAC→ AGC,2 5 8GAG→ GGG等三个点。 5例急性白血病 p5 3基因突变均对化疗引物不敏感 ,治疗效果差 (3例部分缓解 ,2例未缓解 )。 3例慢粒急变 p5 3基因突变疗效甚差 ,预后也差 ,均在住院二月内死亡。结论 :p5 3基因测序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一定价值 ,对研究白血病的发病亦具有深远的意义。
- 郑国华王文明李修荣丁忠奇顾其华
- 关键词:白血病P53基因测序
- 基因DNA双链四色荧光单道测序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 顾其华李玲芝李修荣张贻秋郑国华赵帆舒友国
- 该项目采用四色荧光单道法对癌基因PCR产物双链直接测序,经采用从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中直接切下产物带,热溶解苯酚-氯仿抽提法纯化模板,调整引物及模板用量及改进扩增条件,获得成功。该方法操作简便,所需材料少,试剂易获得,...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