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占轲

作品数:16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矿床
  • 7篇成矿
  • 4篇银铅锌
  • 4篇银铅锌矿
  • 4篇银铅锌矿床
  • 4篇铁矿
  • 4篇铅锌矿
  • 4篇铅锌矿床
  • 4篇锌矿
  • 4篇锌矿床
  • 4篇流体
  • 4篇矿物
  • 3篇南缘
  • 3篇金矿
  • 3篇克拉通
  • 3篇华北克拉通南...
  • 3篇黄铁矿
  • 3篇斑岩
  • 3篇斑岩型
  • 3篇成矿流体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南省地矿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作者

  • 16篇李占轲
  • 9篇李建威
  • 4篇王敏芳
  • 4篇毕诗健
  • 2篇沈传波
  • 2篇刘蕴光
  • 2篇高凯
  • 1篇朱江
  • 1篇王光洪
  • 1篇吕新彪
  • 1篇孙华山
  • 1篇彭练红
  • 1篇张素新
  • 1篇昌佳
  • 1篇唐克非
  • 1篇邓晓东
  • 1篇李欢
  • 1篇陈蕾
  • 1篇郑曙
  • 1篇文广

传媒

  • 3篇矿床地质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地球科学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1
  • 6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阳新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铂族元素的矿化特征研究
@@丰山斑岩型Cu-Au-Mo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段的九瑞矿集区,地处扬子地块东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志留系-三叠系,其中,志留系-泥盆系为碎屑岩建造,石炭系-三叠系为碳酸盐岩建造。矿田中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
王敏芳李建成李占轲刘蕴光
关键词:铜-钼矿床铂族元素矿化特征
西大别地区吕王-高桥混杂岩带石墨赋矿岩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对中元古代海相沉积事件的约束
2024年
【研究目的】扬子陆块北缘大别山地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物质记录有限,制约了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认识。大别山核部吕王—高桥混杂岩带内“石墨片岩–石英岩夹大理岩”沉积岩系的年代学研究可为大别山地区中元古代古洋(海)盆演化提供新约束,对区域前寒武纪成矿与找矿提供科学指导。【研究方法】在开展1∶10000地质测量查明混杂岩带岩石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对赋石墨矿变沉积岩系的石英岩开展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大别造山带核部发育中元古代“石墨片岩–石英岩夹大理岩”变沉积岩系,为一套浅海相沉积、成熟度高的砂岩。石英岩原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为2.55 Ga、2.06 Ga、1.86 Ga及1.43 Ga,最年轻峰值年龄1.43 Ga约束了原岩沉积时代下限。这套变沉积岩原岩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其沉积物源可能主要来自扬子陆块基底。【结论】吕王—高桥混杂岩带保留了大别山核部较早的海相沉积记录,并为区域石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该变沉积岩系原岩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期的扬子陆块边缘海盆地。
朱江朱江李占轲吴波李占轲彭练红
关键词:混杂岩带石墨矿沉积岩系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23
2016年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是我国仅次于胶东的大型金矿床集中区,但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华北南缘小秦岭矿集区东桐峪金矿床中的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在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黄铁矿的微量元素进行原位分析,为进一步认识东桐峪金矿床及区内其他同类型矿床的成因提供新的资料和制约.东桐峪金矿床的黄铁矿从早到晚依次划分为3个世代(PyI、PyII和PyIII).PyI主要形成于粗粒黄铁矿-石英阶段,颗粒粗大且自形程度高,呈星点状或斑点状赋存于乳白色石英脉中.PyII主要形成于石英-中细粒黄铁矿阶段,呈半自形-他形结构且裂隙发育,常被晚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等矿物充填.PyIII主要形成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常呈他形粒状结构与黄铜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硫化物密切共生.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PyI中As平均含量为16.63×10-6,Au、Ag和Te含量较低且常位于检测限以下;相较而言,PyII中As含量稍低,而Au、Ag和Te含量略高(其中Au含量为0.10×10-6~0.59×10-6);PyIII中Au、Ag和Te含量差异较大且显著升高,其中Au、Te含量最高可达35.58×10-6和79.79×10-6,而As含量较低且大部分数值低于检测限;不同世代黄铁矿的Co/Ni比值基本上都大于1,且PyIII的Co、Ni含量和Co/Ni比值明显低于PyII和PyI.以上结果表明,东桐峪金矿床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As的含量很低,金的富集与As无关;不同世代的黄铁矿中Au、Ag和Te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暗示金矿化与Te关系密切.另外,第3世代黄铁矿(PyIII)中Au、Ag及Te存在显著富集,指示Te(而不是As)在金和银的迁移、搬运、富集、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的金成矿作用及金矿床中普遍存在Te-Au-Ag矿物,且黄铁矿中As含量低、Te含量高等特征,�
毕诗健李占轲唐克非高凯
关键词:LA-ICP-MS黄铁矿小秦岭
胶东三山岛金矿床黄铁矿显微结构和微量元素特征:对金富集机制的指示被引量:4
2022年
三山岛金矿床是位于胶东金矿集区西北部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细致的矿相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尚有不足,限制了对其金富集机制及过程的理解.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矿相学研究将该矿床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石英-金-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石英阶段(Ⅳ).黄铁矿是该矿床主要载金矿物,其中第Ⅰ阶段黄铁矿(Py1)呈自形且基本无变形,As、Au含量较低;第Ⅱ阶段黄铁矿(Py2)可分为未变形或弱变形的Py2a和强烈变形的Py2b两种类型,Au和As在Py2a中含量高,而在Py2b中含量降低;第Ⅲ阶段黄铁矿(Py3)分为与石英共生的细粒黄铁矿Py3a和与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的Py3b两个亚世代,均变形较弱,Au、As含量中等.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指示Co、Ni和Ag以固溶体形式进入黄铁矿晶格,而Pb、Zn、Cu主要以硫化物包裹体形式存在.黄铁矿裂隙和粒间发育大量以银金矿为主的可见金,是该矿床中金的主要赋存状态.不可见金主要为黄铁矿中晶格金,且其与As关系密切:As;替代黄铁矿内的S;使得黄铁矿晶格发生畸变,并促使Au^(+)进入到黄铁矿晶格中.第Ⅱ阶段成矿流体减压沸腾导致金沉淀并以包体金、晶隙金的形式与Py2a共生.受成矿期构造活动影响,第Ⅱ阶段Py2b发生的位错蠕变、晶格旋转等应变行为可促进晶内形成一种"快速通路",通过晶内扩散或流体介导将黄铁矿内不可见金活化,并在黄铁矿颗粒的微裂缝或晶隙中再富集为可见金.
邱志伟李占轲袁中正
关键词:黄铁矿三山岛金矿EBSD矿床学
胶东地区大尹格庄金矿床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金的富集机制
袁中正李占轲
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被引量:4
2010年
铂族元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铂族元素可以赋存于不同的岩石类型中,形成于不同的时代。由于铂族元素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难熔于普通的酸、碱等,故铂族元素成矿具有特殊性。作为一种非常规铂族元素矿化类型,富铂族元素的斑岩型铜矿床的研究对研究铂族元素从地幔岩石圈转移进入花岗质岩石及随后从熔体进入流体并在硫化物中富集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分布特征、矿化特征、铂族矿物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富集成矿机理方面论述了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影响斑岩型铜矿中铂族元素含量高低的影响因素不明确,富PGE斑岩型铜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不够系统,PGE的富集机理研究还欠深入,并指出今后我国斑岩型铜矿中PGE研究的重点,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系列斑岩型铜矿床是我国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研究的有利地区。
王敏芳邓晓东李占轲毕诗健
关键词:铂族元素斑岩型铜矿床铂族矿物影响因素流体包裹体
熊耳山地区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碳氧同位素证据
@@熊耳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中国重要的金、钼成矿区。近年来随着找矿评价和勘查工作的深入,该地区又先后发现了一批脉状银铅锌矿床(如铁炉坪、蒿坪沟和沙沟),并围绕这些银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和矿床...
李占轲李建威
关键词:成矿流体碳氧同位素
“全球超大型矿床”全英文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实践被引量:2
2022年
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扩展其国际视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通过与国际知名矿床学家合作,开设了“全球超大型矿床”课程,建成了国际上重要超大型矿床标本库,编制了适合于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的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包括了岩浆矿床、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造山型金矿、IOCG型、IOA型和稀土元素矿床等一系列重要和热点矿床类型。课程的实施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以线下和线上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以线下形式开展,包括让学生结合国内外超大型矿床的最新成果,深刻认识超大型矿床形成的环境、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建立矿床模型概念,培养全球视野下的矿床对比研究及勘探能力。此外,还将标本库数字化,开发面向全国的资源共享平台,让更多的校内外学生能学习了解超大型矿床。本课程的设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国际交流能力。
王敏芳李欢李欢沈传波吕新彪俎波李占轲
关键词:超大型矿床课程建设资源共享
澳大利亚芒特艾萨地区联合地质实习特点与教学启示
2022年
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是培养学生认识、描述地质现象和分析、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地质类专业学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芒特艾萨地区开展的联合地质填图实习,从野外实习资料准备、渐进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填图方法、团队合作与独立填图相结合、全方位考核与反馈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实习内容,总结了实习特点和经验。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类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拓展实习路线和填图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机制,推进地质实习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文的认识对我国高校提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效果和探索国际化地质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一定启示。
李占轲李建威李建威沈传波
关键词:地质类专业教学启示
熊耳山地区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碳氧同位素证据被引量:2
2010年
熊耳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中国重要的金、钼成矿区。近年来随着找矿评价和勘查工作的深入,该地区又先后发现了一批脉状银铅锌矿床(如铁炉坪、蒿坪沟和沙沟),并围绕这些银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陈旺等,1994;王志光等,1997;陈衍景等,2003;毛景文等,2006;叶会寿,2006)。对银铅锌矿脉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构造背景,及与区域上其他矿床类型之间可能的成因联系。陈衍景等(2003)
李占轲李建威
关键词:银铅锌矿床碳氧同位素成矿流体来源碳酸盐矿物成矿阶段华北克拉通南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