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扬彬

作品数:169 被引量:79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6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0篇血管
  • 27篇成像
  • 26篇血管造影
  • 26篇造影
  • 25篇螺旋CT
  • 22篇动脉
  • 22篇磁共振
  • 21篇肿瘤
  • 18篇X线
  • 15篇X线计算
  • 15篇X线计算机
  • 15篇16层螺旋
  • 14篇16层螺旋C...
  • 14篇CT
  • 14篇磁共振成像
  • 13篇肺癌
  • 10篇体层摄影
  • 10篇外伤
  • 9篇细胞
  • 9篇脑外伤

机构

  • 144篇广州医学院第...
  • 14篇中山大学
  • 11篇广州医学院
  • 11篇东莞东华医院
  • 7篇广州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深圳市龙岗中...
  • 3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医药工...
  • 1篇乐从医院

作者

  • 168篇李扬彬
  • 92篇谭理连
  • 60篇李树欣
  • 58篇江金带
  • 46篇李志铭
  • 29篇梁彤杰
  • 27篇周少萍
  • 24篇陈德基
  • 19篇刘克
  • 11篇张介卿
  • 11篇朱刚明
  • 11篇区敏华
  • 10篇黄勇
  • 9篇余林
  • 9篇肖平
  • 7篇何国满
  • 7篇陈真平
  • 6篇梁俊生
  • 6篇陈戏墨
  • 6篇曹卫国

传媒

  • 17篇广州医学院学...
  • 16篇影像诊断与介...
  • 13篇广东医学
  • 1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0篇中国CT和M...
  • 9篇放射学实践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上海医学影像
  • 4篇现代医用影像...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医学教育
  • 2篇医学信息(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18篇2007
  • 24篇2006
  • 13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11篇2002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ACS的知识发现及用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知识发现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在了各个领域。存储在PACS中的大量图像和其他数据使得发现潜在的知识成为可能。这篇文章检查了存在于PACS中的数据以及它们的属性,也考虑了医院和相应知识发现技术一些实际需求。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个建立在实际PACS中非典(SARS)病例检测原型。实验结果显示大约73.17%SARS病例可以从PACS中被发现。
陈戏墨李志铭李扬彬
关键词:知识发现图像检索数据挖掘
髂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
江金带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梁彤杰周少萍
文献传递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
谭理连何国满李扬彬江金带李树欣余林周少萍
文献传递
肺癌细胞分化、螺旋CT增强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MVD、VEGF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分化、螺旋CT增强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其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病理标本用LSAB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MVD及VEGF阳性率,并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CT强化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未分化及低分化肺癌CT增强值为35.10±5.22Hu,VEGF阳性率为76.92%;7例中分化、高分化肺癌CT增强值为23.36±8.53Hu,VEGF的阳性率为57.14%;肺癌CT强化越明显,VEGF表达阳性率越高。15例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病灶CT增强值为35.65±6.68Hu,MVD值为51.27±25.31;5例无淋巴结转移者肺癌CT增强值26.36±10.36Hu,MVD26.57±12.36。14例VEGF表达阳性者肺癌MVD计数为50.36±6.32,6例阴性者肺癌MVD数为29.63±8.75。所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CT的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与其VEGF的表达、MVD的含量有良好正相关性。此对评价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指导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及预后等将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江金带李志铭余林周少萍陈颖瑜
关键词:肺癌微血管密度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 2 5例脑动脉瘤患者 ,进行SCTA检查 ,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 (SSD)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 (MIP)。结果  2 5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 ,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 ,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 ,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 。
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李树欣周少萍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脑动脉瘤CT
MR双回波成像对成人脊柱病变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MR双回波成像在成人脊柱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6例脊柱病变患者,包括31例恶性椎体肿瘤、38例急性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8例血管瘤、26例终板退变、18例局灶性骨髓脂肪变性及5例脊柱感染,计算各种病变正反回波的信号强度比(反相位/正相位,SIR),并对各组病例作对比和分析。结果:各种病变的信号强度比分别为:恶性椎体肿瘤:1.01+0.086;急性良性骨折:0.81+0.085;感染:0.86+0.096;血管瘤:0.54+0.117;终板退变:0.78+0.160;骨髓脂肪变性:0.84+0.210。其中恶性病变与感染以外的良性病变S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与其他病变S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回波成像对脊柱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林帆李扬彬谭理连
关键词:脊柱信号强度比
扩散张量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及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临床诊断为mTBI的患者(mTBI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均进行磁共振DTI检查,测定两组的内囊、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同时应用脑电生理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FAP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TI与电生理P300电位及血清GFA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常规MRI检查均未见异常,mTBI组DTI显示有部分兴趣区(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的纤维束稀疏或中断,同时该区域的FA值较健侧相应区域低(P均<0.01),而ADC值各部位健患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mTBI组的P300波幅降低,P300潜伏期延长,血清GFAP水平升高(P<0.05,P<0.01)。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FA值与其P300波幅呈正相关(r=0.874,0.883;P均<0.01),与P300潜伏期(r=-0.813,-0.850;P均<0.01)及血清GFAP水平呈负相关(r=-0.617,-0.627;P均<0.01)。结论 DTI对mTBI较敏感,其FA值更能反映伤后脑白质受损情况,结合P300、血清GFAP检测可对mTBI的病情和预后作出较客观的评估。
陶仅德李秋雨漆强吴贵平何永明李扬彬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事件相关电位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
基于数据挖掘的PACS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随着PACS系统在我国各医院的普及,如何高效利用存储于PACS数据库中海量信息,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和隐含的知识已经成为当前PACS应用的新热点。将数据挖掘技术与PACS系统相结合,对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进行研究,给出模型的构造框架,并对模型功效进行分析和评估。
陈戏墨谢铉洋李志铭李曦李扬彬龚育昌
关键词:数据挖掘PACS系统
16层螺旋CT触发技术在颈部动脉CTA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志愿者行主动脉弓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获得的主动脉弓时间-密度曲线(TDC),寻求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触发阈值分别为110 HU、140 HU、170 HU、200 HU),采用16层螺旋CT结合触发技术行颈部动脉CTA检查,探讨CTA触发技术的最佳应用阈值.结果:阈值140 HU组(参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全程强化明显(CT值188~262 HU),而颈内静脉强化不明显,动静脉密度差别大,3D后处理显示的动脉图像清晰.阈值110 HU组,椎动脉起始处CT值较低(106 HU);阈值170 HU及200HU组,C1及C5椎体平面颈内静脉的密度明显升高(>150 HU),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触发技术结合最佳触发阈值可较好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对比剂注射流率4.0 ml/s,触发阈值为140 HU时的图像质量较好.
肖平谭理连李扬彬曹卫国李树欣周少萍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椎动脉
肝癌16层螺旋CT肝动脉三期强化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癌在动脉三期的强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癌27例,分别行动脉三期扫描,动脉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扫描时间是在注射造影剂后的18s、24s、30s。结果:动脉早期无强化13例,强化1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9例,肿瘤实质样强化5例。动脉中期无强化3例,强化2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16例,肿瘤实质样强化8例。动脉晚期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血管样强化4例,肿瘤实质样强化23例。结论:动脉三期均能很好反应肝癌的强化特点,动脉中期肿瘤血管显影较佳,动脉晚期肿瘤整体强化较佳。
汪银玉谭理连李扬彬崔恩铭李树欣
关键词:肝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