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丰

作品数:138 被引量:479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6篇肝癌
  • 36篇肿瘤
  • 25篇肝肿瘤
  • 24篇超声
  • 23篇原发性
  • 23篇细胞
  • 22篇原发性肝癌
  • 21篇切除
  • 17篇化疗
  • 15篇手术
  • 15篇注射
  • 15篇肝细胞
  • 14篇超声引导
  • 13篇蛋白
  • 13篇外科
  • 13篇细胞癌
  • 13篇门静脉
  • 13篇静脉
  • 12篇切除术
  • 11篇栓塞

机构

  • 1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22篇福建医学院
  • 3篇泉州市第一医...
  • 2篇厦门大学
  • 2篇新疆昌吉回族...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泉州医学高等...

作者

  • 138篇李新丰
  • 52篇吕国荣
  • 43篇王高雄
  • 32篇陈骥
  • 30篇叶超平
  • 21篇李伯义
  • 16篇陈凌岩
  • 15篇李拾林
  • 15篇王伟
  • 14篇王静意
  • 13篇黄天从
  • 12篇洪本祖
  • 11篇刘德鑫
  • 11篇孙旭日
  • 9篇王文清
  • 8篇刘祖民
  • 7篇史海鸿
  • 6篇刘逢生
  • 6篇庄伟
  • 6篇王艳军

传媒

  • 11篇福建医药杂志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中华诊断学电...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河北医学
  • 4篇中华超声影像...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福建医学院学...
  • 4篇医院与医学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医疗装备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临床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0例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07年
传统肝外伤处理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肝外伤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影像诊治手段广泛应用、监护水平的提高,肝外伤可成功地用非手术治疗。我院1995—2004年80例肝外伤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2例中转手术,成功率达97.5%,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王高雄李新丰林拥华孙旭日陈凌岩叶超平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肝外伤病理生理监护水平外伤患者中转手术
高频电流肿瘤热疗仪被引量:7
1999年
陈文震吕国荣李新丰
关键词:医疗器械高频电流
RFA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及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
2005年
目的:研究集束电极射频毁损(RFA)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及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效果.方法:HCC患者经K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皮门静脉化疗(PVC)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21例(四联组)与同期行KFA+TACE治疗22例(二联组)比较,四联组中16例在PVC+PEI前及治疗后7d测定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在RFA+TACE治疗后的PVC+PEI能改善患者血清中sIL-2K和TNF-α的活性水平(P<0.01),并能弥补RFA+TACE治疗中的不足,6mo后两组CT检查比较,四联组瘤体血供明显减少(X2=7.04,P<0.01)、肿瘤明显缩小(t=6.91,P<0.01),1a内复发少.结论:KFA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及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HCC是一种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的双重介入治疗方法.
李新丰吕国荣王高雄刘德鑫李拾林史海鸿
关键词: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门静脉化疗原发性肝癌RFA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 :采用RF2 0 0 0射频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集束电极针放置于肝肿瘤内进行治疗。结果 :3 0例肝癌患者 (肿瘤最大直径≤ 5cm ,2 3个病灶 ;肿瘤直径 >5cm ,2 3个病灶 )经过治疗 ,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占 5 4.3 % (2 5 / 46)。半年生存率 93 .3 % ,1年生存率为 75 %。除 2例出现肿瘤细胞针道种植转移外 ,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 5cm的肝癌治疗效果较佳 ;对于肿瘤直径 >5cm者 ,应提倡配合其他局部介入的综合治疗。
吕国荣李新丰李拾林叶超平王文清李伯义姜立新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
高压氧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经门静脉化疗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李新丰吕国荣陈骥王高雄蔡元元史海鸿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切除后经门静脉定期化疗辅以高压氧(HBO)对复发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25例在0.25MPa(2.5ATA)HBO状态下(HBO组)和23例在通常状态下(Non-HBO组)...
关键词:
关键词:高压氧原发性肝癌切除
多模态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吕国荣陈树强李丽雅陈少华李伯义李新丰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科研成果属于临床医学范畴,采用多种超声新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疗,主要应用于超声医学、产科学、内科学等领域。 主要技术内容:构建二维和三维超声联合羊膜腔穿刺术早期诊断胎儿甲减的方法。采用三维超声...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胎儿诊断消融治疗
腰上三角疝3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腰上三角疝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7 a间收治的3例腰上三角疝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腰上三角疝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部肿块、腰背部胀痛,疝内容物是腹膜外脂肪和大网膜,3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诊断腰上三角疝的关键是临床表现和体征,外科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术中根据疝环大小、腰背肌及筋膜情况选择合适的疝修补方式。
孙旭日李新丰洪本祖王高雄叶超平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
肝塌陷术配合高渗盐水治疗小儿肝包虫病被引量:2
2004年
李新丰刘恒山依敏江
关键词:高渗盐水肝包虫病儿童
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醋酸、热生理盐水、激光、射频及肝动脉化疗栓塞局部综合介入疗法治疗5~8 cm肝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射酒精(PEI)、醋酸(PAI)、热生理盐水(PHSI)、间质性激光动力学疗法(IPDT)、射频消融(RFA)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酒精或射频或激光局部综合介入疗法对5~8 cm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1992-2005年经上述6种介入方法治疗的肝癌患者204例,其中分别以酒精治疗66例、醋酸20例、热生理盐水20例、激光24例、射频30例、综合介入治疗44例,并与同期56例肝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 结果 (1)6种方法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比较均以外科手术组最高(91.9%、58.9%、35.7%);6种方法介入治疗患者1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酒精组(86.4%)、激光和射频组(83.3%)、综合治疗组(81.8%)、醋酸组(80.0%)、热生理盐水组(35.0%);3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醋酸组(55.0%)、综合治疗组(52.3%)、激光组(50.0%)、酒精组(48.5%)、射频组(46.7%)、热生理盐水组(20.0%);5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射频组(30.0%)、激光组(29.2%)、酒精组(25.8%)、醋酸组(25.0%)、综合治疗组(25.0%)、热生理盐水组(5.0%);热生理盐水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最低且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其余6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热生理盐水组患者肝癌病灶局部复发率(75.0%)显著高于其余6组(P均<0.05),手术治疗组(8.9%)与醋酸组(20.0%)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5组(P均<0.05);(3)各组治疗部位以外肝癌病灶复发率为62.5%~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除热生理盐水外,酒精、醋酸、激光、射频和局部综合介入治疗可作为无法切除大肝癌的治疗选择,若肿瘤血供丰富首选局部介入综合疗法;综合治疗,术后严密监测,及时补充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叶超平苏淇琛吕国荣李伯义李新丰
关键词:介入性超声检查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老年肝癌诊断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72例,其中PHC组42例,肝良性肿瘤组患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VEGF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AFP-L3水平,微量离心柱法分离AFP-L3,并计算AFP-L3%。结果 42例PHC患者中肝硬化组AFP、VEGF表达高于无肝硬化组(t=6.38,12.10;均P<0.05);肿瘤直径>5 cm组AFP、AFP-L3、VEGF表达高于肿瘤直径≤5 cm组(t=17.30,10.72,6.21;均P<0.05);肿瘤多发组AFP、AFP-L3、VEGF表达高于肿瘤单发组(t=9.07,13.83,9.44;均P<0.05)。PHC组AFP、AFP-L3、VEGF水平高于肝良性肿瘤组(t=19.06,17.90,20.20;均P<0.01)。AFP在TACE后1个月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q=9.04,P<0.01)。VEGF术后1周的表达水平低于术前(q=11.62,P<0.01)。AFP-L3术后1周和术后一个月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术前(q=13.30,9.03;均P<0.01)。将PHC患者按照AFP浓度分为2组,比较2组间AFP-L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5)。AFP-L3、AFP和VEGF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79,0.68,AFP-L3线下面积最大;AFP-L3、AFP、VEGF三项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2.1%、67.3%、59.7%,特异度分别为76.7%、72.5%、80.1%。AFP-L3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AFP(χ~2=5.92,P<0.05);将AFP及AFP-L3联合检测后发现,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55.6%。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47.6%。结论血清AFP-L3诊断PHC的价值优于AFP,多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相互弥补单一检测的不足,从而提高PHC诊断的阳性率;尤其是对于PHC的早期诊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天从李新丰刘德鑫王高雄苏永利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原发性肝癌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