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来

作品数:43 被引量:24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0篇地震
  • 22篇震源
  • 11篇震源机制
  • 7篇反演
  • 7篇M
  • 4篇地震活动
  • 4篇断层
  • 3篇地震定位
  • 3篇地震台
  • 3篇地震震源
  • 3篇余震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烈度
  • 3篇发震
  • 3篇发震构造
  • 2篇地壳
  • 2篇地震烈度
  • 2篇地震序列
  • 2篇延怀盆地
  • 2篇应力场

机构

  • 43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北京大学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北京地拓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3篇李春来
  • 20篇许力生
  • 12篇王培德
  • 11篇赵华
  • 9篇张旭
  • 8篇严川
  • 7篇陈运泰
  • 4篇张红霞
  • 4篇宁杰远
  • 4篇冯万鹏
  • 3篇杜海林
  • 2篇田玉红
  • 2篇黄瑗
  • 2篇付虹
  • 2篇房立华
  • 2篇张勇
  • 2篇郭祥云
  • 2篇魏强
  • 1篇于湘伟
  • 1篇许向彤

传媒

  • 13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地震学报
  • 4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1997
  • 1篇199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物行为与地震预测被引量:2
2002年
生活在地震活动区的动物常常要经受强烈的地面震动,这种震动由于洞穴塌陷、蛋卵毁坏和海啸活动而使某些动物遭受灭顶之灾。尽管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轶事和回顾报告表明,动物的许多器官可以发觉即将来临的地震事件,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份具有充分理由来说明动物如此行为的发展过程的详细报告。动物们逃跑响应进化机制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形成一个对早期震动的触发警告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在很短的 P 波与 S 波到来之间的时间内起作用。人们对动物在地震发生前行为的描述已经表明这种反应系统的存在。如果前兆刺激也存在的话,相似的发展进程可以把这种刺激与动物对 P 波的触发反应感知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地震预测的反应行为。种群遗传模式表明,这种动物逃离地震区的反应系统可以不受随机突变事件的影响而得以保持。这是由于环幕选择模式的结果,选择的作用时间与强震发生的时间尺度是可以相比的。这样,除地震王国本身外,对可能是地震前兆的更多理解可能要从对动物的(异常)行为、生理感觉器官和基因的研究方面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回顾一下我们认为可能是地震前兆的现象,如地倾斜、地下介质的含水程度(潮湿程度)、地电和地磁感应系统,它们可能是与动物地震逃离反应系统相关联的现象。前面所提到的动物异常行为可作为地震预测手段的方法正在研究之中,建议把更多的地磁、地电,地倾斜和地下介质的含水度等结合起来,对地震活动区形成一个密集地震前兆监视网。
J.L.Kirschvink李春来
关键词:动物行为地震预测地震前兆P波S波
2016年阿克陶M_S6.7地震震源复杂性与烈度被引量:12
2017年
2016年11月25日在我国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M_S6.7地震(阿克陶M_S6.7地震).我们收集国内外地震资料,对主震及4级以上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对434次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主震震源过程进行了反演确定和复杂性分析,并基于反演确定的有限动态源模型估计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发生在当地一个近乎东西向展布的小型盆地内,很可能由一条新断层或隐伏断层的活动所致.发震断层近乎直立,近东西向展布,总体上表现为右旋走滑.破裂首先向西扩展,紧接着向东,随后向东西两个方向同时扩展,然后西侧破裂首先停止,东侧破裂继续,最后破裂在东侧停止,整个过程持续一20 s,释放地震矩1.08 X 10^(19)N·m,相当于M_w6.6.破裂过程最终形成两个位错高值区,分别位于初始破裂点的东西两侧,西侧高值区规模较小,东侧区规模较大.根据烈度估计,烈度椭圆长轴方向与主震破裂方向以及余震展布方向一致,最大烈度约为Ⅸ度,主要集中在震中以东很小的区域,Ⅷ度区呈纺锤形,分布于震中东西两侧,Ⅴ至Ⅶ度区呈椭圆形,总体上东侧烈度大于西侧.
张旭严川许力生李春来
关键词:震源机制震源过程
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及其观测新技术被引量:1
2002年
王培德赵华李春来秦立新许向彤朱石军
关键词:地震观测地震数据布设
怀来盆地的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被引量:9
1997年
怀来盆地的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王培德田玉红李春来陈运泰(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怀来盆地地震活动活动断裂数字地震台网怀来盆地位于北京西北部,最近处距北京市区仅约60多千米.该地区地震活动活跃.据历史记载,1337年怀来地区曾...
王培德田玉红李春来陈运泰
关键词:盆地地震活动数字地震台网
北京西北活动断裂的探测和确定
确定地震的活动断裂对于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采用了两种定位方法,单一地震的定位程序和震源、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定位程序。
王培德李春来赵华
关键词:震源地震联合反演
文献传递
1999年11月大同地震部分余震的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被引量:4
2005年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1日21时25分在山西省大同县的堡村、西团堡村一带,即39°57′N,113°52′E发生了MS5.6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余震。本文使用近场观测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部分余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的测定。野外观测时间是从1999年11月7日到11月18日,精确定位结果显示此次余震活动分布于近东西走向的六棱山北麓断裂和北东走向的大王隐伏断裂及北西走向团堡断裂交汇带上,地理位置在六棱山东段的秋林村至大王村段约10km处。震源机制解的结果表明此部分余震的运动形态主要为倾滑断层。但是断层走向并不完全一致,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映了处于多个断层交汇处的复杂的构造应力状态。
李春来王培德
关键词:震源机制倾滑断层
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的再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文中收集了震后约210d震区几乎所有台站的地震记录,特别挑选了速度模型和非线性定位技术,重新确定了鲁甸MS6.5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而且利用与绝对定位时相同的速度模型借助双差定位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相对位置。基于定位结果,通过震源位置的直线拟合估计了发震断层的走向和倾角,并为发震断层的成因提供了新的解释。结果表明,此地震序列可分为4个区域,对应于4个尺度和走向不同但近乎直立的断层,其中2个较大且相互铰接,是地震序列的主要断层,另外2个较小且距主震相对较远;这4个断层与当地固有断层一起形成以震中为中心的辐射状结构,呈现出复杂的发震构造,而这种构造的形成很可能与下地壳物质密度的变化有关。
魏强许力生李春来房立华付虹
高精度地震定位与怀来盆地活动断裂
地震与活动断裂的关系,是地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确认活动断裂对地震的预测和地震减灾有重要意义.根据定位结果判断,1995年和2002年两次怀来地震不是同一条断层的活动,它们都是怀来盆地北缘北西走向断裂的活动,两条断裂相...
王培德李春来赵华
关键词:地震定位地震活动
文献传递
2007年9月苏门答腊岛近海三次大地震能量辐射源时空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2007年9月12~13日在苏门答腊西海域发生了3次震级分别为MW8.4,MW7.9和MW7.0的强烈地震.用全球范围内震中距在30°~90°的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的资料,借助于逆时成像技术,重新确定了这三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利用北京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33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构成的"广义"台阵,借助于非平面波台阵技术,构建了这三次地震能量辐射源的时空变化图像,获得了它们的破裂持续时间、破裂尺度以及破裂速度,讨论了3次地震能量辐射源的相互关系。
许力生杜海林张红霞张勇李春来赵华
关键词:苏门答腊地震
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本文介绍了汶川特大地震及两个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分析了远场台阵数据和基于全球台网的宽频带波形资料的震源过程,计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位移场,探讨了震源机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陈运泰许力生张勇杜海林冯万鹏刘超李春来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机制数据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