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聚羟基脂肪酸...
  • 2篇乳酸
  • 2篇羟基丁酸
  • 2篇化合物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基因组测序
  • 2篇共聚
  • 2篇芳香族
  • 2篇芳香族化合物
  • 1篇代谢工程
  • 1篇丁二醇
  • 1篇丁二醇酯
  • 1篇丁二酸
  • 1篇丁二酸丁二醇...
  • 1篇丁酸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盐单胞菌
  • 1篇乙醇
  • 1篇乙醇酸

机构

  • 9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青海大学
  • 1篇漯河市日康食...

作者

  • 10篇李正军
  • 3篇陈国强
  • 3篇魏晓星
  • 1篇曹辉
  • 1篇聂开立
  • 1篇刘军锋
  • 1篇刘长霞

传媒

  • 4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生物产业技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生杆菌属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海生杆菌属首次于1997年鉴定,迄今包括18个物种,其中10个已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文中总结了海生杆菌属的菌种特征,并从碳源利用、聚羟基脂肪酸酯代谢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三个方面对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生杆菌属具有完整的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缺乏木糖利用基因。所有海生杆菌属菌种均含有Ⅰ型和Ⅲ型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酶的编码基因,表明该菌属可能具有普遍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能力。海生杆菌属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途径,苯、苯酚和苯甲酸可由不同的酶催化生成邻苯二酚,再由邻位断裂途径降解为3-酮己二酸,邻苯二酚也可由间位断裂途径降解为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加深了对海生杆菌属代谢特征的认识,提示该菌属在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和海洋芳香族污染物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王梦汝席威李正军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聚羟基脂肪酸酯芳香族化合物
基于磁性Fe_(3)O_(4)粒子的固定化过氧化氢酶的制备及催化性质研究
2023年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磁性Fe_(3)O_(4)粒子,并对其进行Ni^(2+)离子表面修饰,得到Fe_(3)O_(4)@Ni;通过Fe_(3)O_(4)@Ni上的Ni^(2+)与过氧化氢酶(CAT)中2×6×His的咪唑基之间的金属螯合作用将CAT固定在Fe_(3)O_(4)@Ni上,成功制得固定化酶Fe_(3)O_(4)@Ni-CAT。通过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CAT的固定化量达到376.13 mg/g,酶活性达到4946 U/g。与游离CAT相比,Fe_(3)O_(4)@Ni-CAT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采用响应面法(RSM)的Box-Behnken设计(BBD)对Fe_(3)O_(4)@Ni-CAT的催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40℃,溶液pH为6.4,底物H_(2)O_(2)的浓度为14.5 mmol/L。在最佳条件下反应2 min,Fe_(3)O_(4)@Ni-CAT对底物H_(2)O_(2)的清除率可达84.32%。重复使用10批次后,Fe_(3)O_(4)@Ni-CAT对H_(2)O_(2)的清除率仍保持初始H_(2)O_(2)清除率的69.07%,表明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
胡艺凡李正军刘长霞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固定化
海神单胞菌属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
2022年
海神单胞菌属(Neptunomonas)于1999年被首次鉴定,目前包含8个菌种,其中6个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本文总结了海神单胞菌属的菌种特征和基因组信息,并利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该菌属的碳源利用途径、聚羟基脂肪酸酯代谢途径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神单胞菌属具有完整的糖酵解和乙酸利用途径,普遍含有Ⅰ型和Ⅲ型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酶,存在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海神单胞菌属在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与环境治理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梦汝顾嘉怡王雅欣李正军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聚羟基脂肪酸酯芳香族化合物
盐单胞菌利用短链脂肪酸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被引量:3
2022年
盐单胞菌(Halomonas)能够利用多种底物为碳源生长,由于其能在高盐条件下进行不灭菌的开放发酵,已被开发用作下一代生物技术的底盘细胞。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在内的短链挥发性脂肪酸能够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有望成为用于微生物发酵的新型碳源。利用10–50 g/L浓度的丁酸为碳源对Halomonas sp.TD01和TD08进行摇瓶培养,结果发现Halomonas sp.TD01和TD08能够有效利用丁酸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20 g/L丁酸获得的聚酯产量最高,分别达到9.12 g/L和7.37 g/L;更高浓度的丁酸抑制了细胞生长,50 g/L丁酸条件下的聚酯产量下降至4.00 g/L以下。此外,Halomonas sp.TD08可以利用丁酸和丙酸为混合碳源合成3-羟基丁酸和3-羟基戊酸共聚酯,但丙酸对细胞生长具有较大毒性,2 g/L丙酸和20 g/L丁酸为混合碳源时的细胞干重仅为0.83 g/L,聚酯产量仅为0.15 g/L。通过添加甘油为辅助碳源,明显改善了细胞生长,使得共聚酯的产量提高至3.95 g/L,其中3-羟基戊酸单体含量为8.76 mol%。短链挥发性脂肪酸在盐单胞菌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文广刘子鹤李正军
关键词:盐单胞菌乙酸丙酸丁酸聚羟基脂肪酸酯
大肠杆菌利用葡萄糖和木糖合成乙醇酸、乳酸和3-羟基丁酸共聚酯被引量:3
2019年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构建了以葡萄糖和木糖为底物获得乙醇酸、乳酸和3-羟基丁酸共聚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过表达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核酮糖激酶、醛缩酶、醛脱氢酶、丙酰辅酶A转移酶、β-酮硫解酶、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和聚合酶等。在此基础上,表达聚羟基脂肪酸酯颗粒结合蛋白,提高了聚合物的合成,重组菌的细胞干重达到3.73g/L,含有38.72wt%的共聚酯。采用混菌共培养策略,实现以葡萄糖和木糖混合物为底物合成共聚酯,摇瓶实验中细胞干重达到4.01g/L,含有21.54wt%的聚合物。文中提供了一种以葡萄糖和木糖混合物为碳源合成聚合物的方法,为下一步纤维素水解物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
笪央央李微史理陇李正军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乙醇酸乳酸3-羟基丁酸木糖
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生物细胞工厂被引量:11
2010年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类由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具有多种材料学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从辅酶工程、代谢工程、微氧生产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法生产PHA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PHA合成基因提高基因工程菌的代谢潜能进行了讨论。
李正军魏晓星陈国强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聚羟基丁酸酯代谢工程工业微生物
我国生物基材料发展的现状及方向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化石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关注,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将可再生的原料转化为生物高分子材料或者单体,进而开发各种产品,获得环境友好的功能性材料,能够降低碳排放,缓解石油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领域。文章对我国聚羟基脂肪酸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二氧化碳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和淀粉基材料等生物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情况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正军陈国强
关键词:生物高分子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脂肪酸酯二氧化碳共聚物功能性材料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初探被引量:16
2021年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高等教育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该文以生命科学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学”为例,从实施思路、适宜课程思政的知识点、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等方面介绍了作者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体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为生命科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刘军锋李正军聂开立曹辉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我国聚羟基脂肪酸酯产业链的发展概况被引量:9
2011年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类微生物合成的结构多样的高分子生物聚酯,具有生物可再生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从PHA的材料学性质、发酵生产、提取工艺、应用前景以及我国PHA产业现状等多个方面,综述了基于PHA的产业链的相关生产和研究进展。
魏晓星李正军陈国强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产业链
乳酸菌乳饮料生产的关键技术被引量:2
2013年
乳酸菌乳饮料是利用牛乳等原料经过发酵、调配而成的一种保健食品,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高质量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重点在于前期酸乳的发酵,这方面对于人员、生产设备、原辅材料、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该文从原辅材料、生产设备、发酵剂、生产工艺和卫生控制等方面分析了乳酸菌乳饮料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可以作为乳酸菌乳饮料生产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参考。
魏晓星张选荣李正军
关键词:乳品加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