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静
-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07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24 h pH阻抗监测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24 h pH阻抗监测(multiple channel intraluminal pH-impedance reflux monitoring,MII-pH)特点。方法:收集首次行MII-pH监测的成年NERD(胃镜检查已排除其他食管器质性疾病)患者107例,分析24 h pH阻抗监测的pH通道和阻抗通道的各主要反流指标的阳性率。结果:pH通道的阳性率为27.6%,其中De Meester积分的阳性率为27.1%,酸反流时间百分比的阳性率为12.8%。阻抗通道监测的阳性率为55.6%,其中反流总次数的阳性率为12.1%,液体酸反流和非酸反流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液体酸反流和气体反流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食团暴露时间百分比的阳性率为46.6%;症状相关性的阳性率为48.6%。MII-pH监测的总阳性率为61.7%。结论:MII-pH监测通过pH通道和阻抗通道可显著提高NERD的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李波静田涛石益海张志玲张洁卜勤煜聂志红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性反流病
- 肥大细胞在大鼠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 研究背景:随着慢性胰腺炎发病率的逐渐上升,增强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势在必行.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典型病理特征及病程进展中的关键阶段,但其内在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而已证实肥大细胞参与了多种组织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研...
- 李波静
- 关键词:肥大细胞色甘酸钠三硝基苯磺酸
- 文献传递
- 肥大细胞与组织纤维化被引量:5
- 2004年
- 肥大细胞被激活后 ,释放多种介质 ,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参与多种组织纤维化的发生。而抑制肥大细胞的作用可阻止纤维化的发生 。
- 李波静王兴鹏
- 关键词:肥大细胞纤维化糜酶类胰蛋白酶
- 肥大细胞在大鼠胰腺组织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 <正>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大鼠胰腺组织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经逆行胆胰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纳和肥大细胞激动剂(Compound48/80及生理盐水...
- 李波静王兴鹏
- 文献传递
- TLR4在内毒素导致组织损伤过程中的信号转导作用被引量:2
- 2002年
- TLR4是内毒素激活信号转导的受体。LPS信号转导依赖于TLR4与LPS的直接作用。TLR4基因突变易感染革兰氏阴性细菌。对TLR4的研究有望给内毒素休克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并从阻断内毒素致病途径设想内毒素相关性疾病的治疗。
- 李波静
- 关键词:信号转导内毒素
- 共伴侣分子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复合体解离中ATP的作用机制
- 2022年
-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经过ADP、17-烯丙基胺格尔德霉素(17-AAG)、亚胺二磷酸腺苷(AMPPNP)、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的Cdc37含量,并分别与经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单纯由ATP结合导致还是依赖ATP水解;(2)用FCM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后复合体中Cdc37和其他共伴侣分子中S期激酶关联蛋白1 G2等位基因抑制因子(Sgt1)、HSP70相互作用蛋白(HIP)、FK-506结合蛋白(FKBP5)、应激诱导蛋白1(STIP1)、热休克蛋白90腺苷三磷酸酶同系物1激活剂(AHSA1)的变化情况,并用IP-westernblot(IP-WB)进行验证,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其他共伴侣分子解离;(3)用IP-WB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组复合体中HSP90、Cdc37及共伴侣分子Sgt1的磷酸化水平;用FCM检测对照组、ATP组及蛋白激酶抑制剂组复合体中的Cdc37及Sgt1的含量。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HSP90、Cdc37及其他共伴侣分子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Cdc37含量显著下降,而ADP、AMPPNP及17-AAG处理对Cdc37无影响;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导致复合体中Cdc37解离,伴随复合体共伴侣分子Sgt1含量降低;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后,复合体中Cdc37、Sgt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在HSP90复合体中加入蛋白激酶抑制剂后,会阻断ATP导致的Cdc37及Sgt1与复合体解离。结论HSP90复合体中ATP导致Cdc37解离的可能机理是:(1)ATP结合HSP90导致该复合体构象改变;(2)ATP导致Sgt1与该复合体解离,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Cdc37与Sgt1的磷酸化增加。特异性抑制Cdc37和HSP90结合,是抗肿瘤新药研究的方向之一
- 曹帆帆张登海徐莉敏池永斌王莹李波静
- 关键词:腺苷三磷酸免疫沉淀法解离
- 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观察
- 2023年
- 目的上比较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确诊的142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的CP组(CP组,60例)和合并糖尿病的CP组(PPDM-C组,8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确诊的无CP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T2DM组,8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发病特征、人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胰腺影像学特征(胰腺萎缩、胰腺多发钙化、胰管结石、胰管扩张及胰管梗阻)、糖尿病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与T2DM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22.06kg/m^(2)比24.40kg/m^(2))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34%比9.20%)显著下降(P值均<0.001),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33.00U/L比18.65U/L,P=0.021);更容易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泻等症状;较少应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与CP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显著增高(22.06kg/m^(2)比21.18 kg/m^(2)),糖化血红蛋白(7.34%比5.70%)、空腹血糖(7.91mmol/L比5.31mmol/L)及谷丙转氨酶水平(33.00U/L比26.50U/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胰腺萎缩、胰管多发钙化、胰管梗阻发生率更高(P值均<0.05)。结论PPDM-C患者比T2DM患者更易出现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而比CP患者更易发生胰腺功能受损。更多地关注PPDM-C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指标及影像学变化,可以识别其潜在的风险患者,进行PPDM-C早期诊断和治疗。
- 沈佩玲卢洁石益海李波静
- 关键词:胰腺炎慢性糖尿病
- 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
- 2023年
- 目的分析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96例GERD患者作为GERD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GERD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检查,根据抑郁程度不同分为无抑郁、轻度、中度、重度四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及不同程度抑郁GER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指标、神经营养指标、免疫炎症指标、代谢指标以及维生素D(VD)水平,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标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结果GERD组患者的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分别为(101.66±25.77)μg/L、(4.18±1.94)mg/L、(13.28±3.43)pg/mL、(22.02±6.8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3±9.76)μg/L、(1.87±0.31)mg/L、(9.65±1.66)pg/mL、(13.97±2.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患者的VD、脂肪因子瘦素(LEP)、精氨酸加压素(AV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8.63±8.60)ng/mL、(4.58±2.10)μg/L、(98.59±10.42)mg/L、(13.90±7.72)ng/mL、(556.14±102.3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21±8.41)ng/mL、(7.13±4.98)μg/L、(250.44±23.75)mg/L、(27.54±4.03)ng/mL、(619.43±78.4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CRP、TNF-α、IL-1β水平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而VD、LEP、AVP、BDNF、VEGF水平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r、CRP、LEP、BDNF、VEGF、TNF-α均为GRED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BDNF、CRP预测GERD患者抑郁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较高,分别为0.925、0.881,其中BDNF敏感度最高为98.77%,CRP特异度最高为93.33%。结论GERD抑郁患者CRP、BDNF与患者抑郁程度密
- 曹帆帆王海明徐莉敏王莹李波静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抑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代谢指标
- 2型糖尿病伴发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及其复发的临床评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发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愈合质量及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随访观察72例T2DM伴发PU患者和74例同期诊断明确的非糖尿病PU患者,并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活动期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复合性溃疡共96例患者接受8周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50例患者接受6周奥美拉唑治疗;同时加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抗H.pylori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胃镜检查和H.pylori检测。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T2DM组Sc期溃疡愈合率低于非T2DM组(P<0.01);H.pylori根除者溃疡高质量愈合率明显高于H.pylori未根除者(P<0.01)。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T2DM组的溃疡年复发率高于非T2DM组(P<0.05);H.pylori根除者溃疡年复发率低于H.pylori未根除者(P<0.01)。结论虽然H.pylori根除后溃疡可获得高质量愈合,且溃疡复发率显著降低,但T2DM伴发PU溃疡愈合质量差,溃疡年复发率高。应重视对T2DM伴发PU患者H.pylori和胃镜的随访和复查。
- 李波静聂志红韦庭炫朱庆云李传元田涛谢平平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2型糖尿病幽门螺杆菌愈合质量复发
- 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和内皮细胞与胃癌的关系
- 2011年
- 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动员入血,能够到达肿瘤组织,并在局部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ECs),共同参与血管生成[1]。由于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EPCs和ECs备受关注。
- 李波静曹凡凡徐莉敏聂志红韦庭炫张林根张登海
- 关键词: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内皮细胞外周血胃癌EP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