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利

作品数:20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遥测
  • 3篇实景
  • 3篇太湖
  • 3篇图像
  • 3篇图像采集
  • 3篇图像采集模块
  • 3篇图像资料
  • 3篇监测系统
  • 3篇风浪
  • 2篇叶绿素A
  • 2篇营养
  • 2篇水华
  • 2篇水体
  • 2篇气候因子
  • 2篇维数
  • 2篇温度
  • 2篇课程
  • 2篇蓝藻
  • 2篇蓝藻水华

机构

  • 20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教育部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河北省水产研...
  • 1篇辽宁省气象影...
  • 1篇气象灾害重点...
  • 1篇沈阳市气象局

作者

  • 20篇李洪利
  • 12篇王坚红
  • 7篇苗春生
  • 4篇刘刚
  • 3篇孙善磊
  • 3篇张金龙
  • 3篇王长友
  • 2篇孙杰
  • 2篇顾人颖
  • 2篇黄珏
  • 2篇骆杨
  • 1篇周雨
  • 1篇张民
  • 1篇阳振
  • 1篇李蔚
  • 1篇程顺峰
  • 1篇高晓田
  • 1篇赖安伟
  • 1篇冯呈呈
  • 1篇孔繁翔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齐鲁渔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气象教育与科...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科技信息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Meteor...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NDVI数据的中国典型干湿区植被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中国干湿区分布图,选取典型的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2~2000年的NDVI数据和1981~2000年3个研究区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干湿分布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之间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变化较为敏感;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前一年冬季植被NDVI与当年夏季温度、降水的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当年植被NDVI与当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李洪利孙善磊孙杰黄珏顾人颖骆杨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温度降水
海洋科学专业中生物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2007年
通过对《生物海洋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特点的分析,探讨了适合我校海洋科学专业《生物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补充生物学基础知识、扩大课外阅读和加强课外交流、注重实践教学和辅以情感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李洪利
关键词:海洋科学生物海洋学教学
风浪要素数值实景监测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现代数码技术,设计了风浪要素数值化实景监测,对近距离局域风浪进行非入侵式自动图像监测与风浪数值信息提取.在设计中采取不同于常规风浪遥感散射回波反演的方式,通过人机互动,应用相似性搜索判别原理,实现了风浪场中波峰线的自动识别与绘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况分析与运算,获得波长、周期、波速、波向、波龄以及波高、波陡等各项要素的统计值.针对波高与其他波浪参数无直接解析关系式问题,依据风浪非线性动力统计特性的谱模型,建立了波高逆运算函数方法,通过实验调试参数由实景监测的波长推导出波高等风浪结构要素.经实验室及室外自然条件测试,该监测系统能给出合理的观测时段的风浪要素统计特征值.
王坚红张金龙刘刚李洪利苗春生吴云荣于爱兵
激光波高测量中示踪粒子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激光测量流体波动的波面高度,其基本原理是将激光投射到流体表面,通过计算投射距离,反演出波面高度。由于投射目标是气液的界面,,因此需要在接收激光投射的目标流体表面加用反射物质,以正确显示波面位置。通常采用反射示踪粒子撒播在被测流体表面,这是波高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示踪粒子反射性能的实验结果,分析所测示踪粒子的效果,对不同示踪粒子的特点、存在问题给出鉴定与讨论,并归纳出良好的波面反射示踪粒子应具备的特性。特别指出在气液交界面不宜使用气泡为示踪粒子及其原因。
王坚红尹佐臣李洪利
关键词:激光测距
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海洋生态学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是海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保证,必须重视海洋生态学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优势和特色、海洋生态学的交叉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不断提高海洋人才的培养水平。
李洪利王坚红
关键词:海洋生态学教学内容教学实践
风浪要素数值实景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浪要素数值实景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属于非入侵式风浪特征参数定量测量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监测系统包括风浪图像采集模块、风浪图像处理模块和风浪信息处理模块;本发明的监测方法包括:A、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录入的风...
王坚红张金龙苗春生刘刚李洪利
文献传递
分形方法在海洋溢油的气相色谱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溢油的气相色谱鉴别,建立了一种新的海洋溢油气相色谱鉴别方法。即首先采用小波分解将气相色谱图曲线分解至不同的尺度,计算各尺度曲线分量的分形维数,基于分形维数参量,采用欧几里得距离判断不同样品气相色谱曲线的近似程度,达到对溢油样品进行鉴别的目的。溢油事故实例数据分析表明,分形维数能较好的反映不同色谱曲线的差异,所建立的方法在筛选溢油样品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鉴别范围,可作为溢油鉴别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李洪利王坚红程军刘刚高鑫鑫
关键词:溢油分形维数气相色谱小波分解
典型干湿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中国干湿区分布图,选取典型的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2~2000年的NDVI数据和1981~2000年3个研究区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干湿分布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之间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变化较为敏感;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前一年冬季植被NDVI与当年夏季温度、降水的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当年植被NDVI与当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孙善磊孙杰李洪利黄珏顾人颖骆杨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温度降水
基于ELCOM-CAEDYM模型的太湖蓝藻水华早期预测探讨被引量:19
2013年
结合太湖蓝藻水华形成的"四阶段理论",基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水研究中心开发的ELCOM-CAEDYM耦合模型框架构建了太湖水华蓝藻生态动力学模型,对蓝藻水华的形成进行模拟,分析了太湖蓝藻水华早期预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对春季复苏阶段及生长上浮阶段蓝藻水华的形成模拟效果较好,蓝藻生物量模拟值与站点调查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在1.0%~70.4%,平均误差为28.0%,与MODIS卫星反演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在3.8%~83.9%,平均误差40.5%;但越冬阶段蓝藻生物量模拟输出值与站点调查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在3.0%~143.6%,平均误差为40.1%,与MODIS卫星反演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在9.7%~118.4%,平均误差为48.8%,表明模型对蓝藻越冬过程模拟能力还不强,应在蓝藻越冬机制模拟计算方面进一步改进,以满足蓝藻水华早期预测的需要.
王长友于洋孙运坤李洪利孔繁翔张民史小丽阳振
关键词:水华蓝藻
长江口杭州湾海域冬半年海洋热动能对寒潮过程响应模拟研究
2016年
应用大气与海洋再分析资料和FVCOM-SWAVE区域海洋耦合模式,对2004—2009年长江口杭州湾冷季(11—3月)海洋热动能—主要为海流能和温差能进行特征分析,以及对北路及西路入海寒潮过程影响下的海洋热动能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海流能主要受沿岸流和黑潮流系影响,此两流系强弱变化与南北季风的强弱变化,以及入海径流丰枯期的变化相关。2月海面温度SST低,且南北向水平温度梯度大,显示北方高纬冷海温的势力强盛。北路偏北寒潮大风在大陆近岸造成向南余流增强和余水位向岸增高。西路寒潮的偏西大风造成离岸向东的余流,在外海受地转力作用转为偏南流动,造成湾内负值余水位。海水表层温度的降低往往滞后于寒潮降温1—2 d。近海SST低于底层,其降温幅度大于底层,此种特征可持续3—5 d。外海站点寒潮影响造成的上下层海温迅速混合所需时间大约1—2 d,温度降幅小于近岸。增加波浪模式的耦合,增强了水位对寒潮的响应强度,显著改善模式产品质量。对3个SST海温槽脊系统的海流能与温差能比较显示,寒潮剧烈天气过程的影响,驱动自北向南的冷水团质量输送,造成海区热动能表现为短期迅速地显著增长。
王坚红周雨李洪利苗春生牛丹
关键词:冬半年寒潮过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