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韬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丹参
  • 3篇丹参注射液
  • 3篇低分
  • 3篇低分子
  • 3篇低分子肝素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栓塞
  • 3篇栓塞
  • 3篇中西医
  • 3篇中西医结合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病
  • 3篇急性
  • 2篇蛋白
  • 2篇血栓
  • 2篇置换术
  • 2篇手术

机构

  • 13篇贵港市中西医...

作者

  • 13篇李洪韬
  • 9篇谭勇明
  • 6篇黄绍贤
  • 6篇何光银
  • 6篇邓树荣
  • 5篇卢家灵
  • 4篇梁涛
  • 3篇梁坚
  • 3篇王贤明
  • 2篇伍艳靖
  • 1篇韦健盛
  • 1篇江建华
  • 1篇杨柳
  • 1篇曾麟杰
  • 1篇谭家昌
  • 1篇莫汉维
  • 1篇黄海多
  • 1篇黄进杰
  • 1篇岑德宁
  • 1篇李志梅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微创医学
  • 1篇内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深静脉栓塞是骨科大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甚至引起肺栓塞而死亡。术后进行预防性治疗已成为共识,预防的主要方法有西医预防、中医预防及中西医结合预防等,现将近年来针对该病在中、西医预防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黄绍贤李洪韬谭勇明卢家灵梁坚
关键词:深静脉栓塞骨科大手术中医预防中西医结合预防
局部亚低温对重症脑血管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对照组)。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的ICP、CPP,并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ICP、CPP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亚低温组患者治疗第3天及第天的ICP低于对照组,CCP高于对照组(均P<0.01)。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ICP,提高CPP,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邓树荣谭勇明梁涛李洪韬何光银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重症脑血管病颅内压脑灌注压
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3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针刺组162例和醒脑开窍加头针组16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0、7、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醒脑开窍加头针组治疗后7、14 d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ink量表(MRS)评分与常规针刺组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醒脑开窍加头针组7、14 d hs-CRP水平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加头针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其血清hs-CRP水平。
邓树荣王贤明仝树坡梁涛李洪韬何光银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开窍针刺超敏C-反应蛋白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黄绍贤谭勇明李洪韬卢家灵黄进杰梁坚黄海多谭家昌曾麟杰杨柳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研究》是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文件编号是贵科业字[2008]第7号文件,合同编号是贵科转0807008,计划类别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下肢深静...
关键词: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
药浴贴敷配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护理被引量:4
2011年
药浴贴敷配合治疗24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结果248例病人显效159例,有效47例,无效42例,认为药浴贴敷配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岑德宁李洪韬伍艳靖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中药贴敷护理
茵陈蒿汤加味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韦健盛谭勇明黄绍贤伍艳靖邓树荣李洪韬李志梅何光银王贤明宋利梅黄欣荣莫汉维江建华
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较大规模人群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尚无特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个研究方向和热点。中国常用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分型分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肝郁气滞5个证型,肝胆湿热型是常...
关键词: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中西医结合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60例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效果。方法将180例行单侧全髋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应用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中静滴,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C组同时使用丹参注射液静滴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7d,比较3组的预防效果。结果A组出现DVT9例(15.0%),B组12例(20.0%),C组2例(3.3%)。3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率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其效果比单独使用丹参注射液或低分子肝素好,且无不良反应。
黄绍贤李洪韬谭勇明卢家灵梁坚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全髋关节置换术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32例诊疗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产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32例急诊住院的PTE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预后,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呼吸困难(97%),胸痛(47%),咯血(25%)。辅助检查情况:D-二聚体阳性(100%),PaO2下降(69%),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16%);彩超:右室扩大(4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1%);螺旋CT:肺栓塞征象(88%);近期内有手术史者(71%)。首诊误诊(47%)。行溶栓+抗凝治疗(38%),抗凝治疗(62%)。死亡(16%)。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必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死亡率。无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是重要参考依据,螺旋CT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方法。
黄绍贤谭勇明李洪韬卢家灵
关键词:肺栓塞急诊误诊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综合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42
2013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实验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针灸等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早期康复锻炼。两组均为14d一疗程。取两个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7d以及治疗后14d三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7d和14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卒中量表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邓树荣王贤明李洪韬何光银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肌损害时血清心肌酶、心电图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速率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88例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型组,多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与脑出血组)患者血清心肌酶除CK-MB外,AST、CK、LDH、α-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梗死与脑出血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轻型组(P<0.01);心电图阳性组与心电图阴性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有明显的改变,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有关。检测血清心肌酶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
谭勇明邓树荣梁涛李洪韬何光银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肌损害心肌酶心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