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淑娟

作品数:52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动脉
  • 18篇儿童
  • 13篇先天
  • 13篇先天性
  • 12篇肺动脉
  • 11篇心脏
  • 11篇肺动脉高压
  • 10篇心室
  • 9篇心室功能
  • 9篇心脏病
  • 9篇主动脉
  • 8篇右心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封堵
  • 6篇右心室
  • 6篇儿童先天性
  • 6篇封堵术
  • 5篇导管
  • 5篇动脉瓣

机构

  • 52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52篇李淑娟
  • 48篇王慧深
  • 38篇李运泉
  • 35篇林约瑟
  • 33篇覃有振
  • 26篇李轩狄
  • 19篇朱玲
  • 18篇陈国桢
  • 6篇李格丽
  • 6篇巴宏军
  • 6篇张兴
  • 4篇戴刚
  • 3篇李渝芬
  • 3篇孙芸芸
  • 3篇杨军林
  • 2篇黄紫房
  • 2篇钱明阳
  • 1篇王玉林
  • 1篇黄勇慧
  • 1篇姚凤娟

传媒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国临床实用...
  • 3篇第15届中国...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2008全国...
  • 1篇第1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胸超声心动图与造影指引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临床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IE)与造影指引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行PDA介入封堵术的单纯漏斗型PDA共58例,分为造影组21例和超声组37例。造影组应用传统的PDA介入封堵技术,超声组采用1Ⅵl指引下的PDA介入封堵术。术后观察手术效果,比较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曝光量、住院天数及总医疗费用。结果2组病例PDA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及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左肺动脉、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超声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造影组(P〈0.05)、曝光量均明显低于造影组(P〈0.05);其住院时间及总医疗费用少于造影组(P〈0.05)。结论TTE指引下单纯漏斗型PDA行PDA封堵术是一种良好的简化封堵方法,较造影指引下的传统PDA封堵术更具临床优越性。
朱玲李轩狄林约瑟李运泉李淑娟覃有振王慧深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5°~80°)31例,重度(Cobb角>80°)5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脊柱与心脏正常的人3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均用GE Vivid 7超声心动图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先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然后用二维超声STI检测右心室多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在两组中选取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通过三尖瓣返流(TVR)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行组间比较。脊柱侧凸组行肺功能检查,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计算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应用线性相关分别分析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脊柱侧凸患者的R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组右心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而与中度侧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凸组25例有TVR,对照组18例有TVR,两组P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FVC%与FEV1%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中度侧凸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呈负相关(r=-0.93,P<0.05),与FVC%间有低相关性(r=0.47,P<0.05)。结论:二维超声STI可敏感地检测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异常,是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李淑娟杨军林李运泉王慧深林约瑟黄紫房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右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左、右心室纵向运动功能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正常儿童左、右心室纵向运动功能随年龄增长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0~15岁正常儿童,按照生长发育分期分为6组,另征集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每组收集15~30例正常志愿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技术从不同切面测量左、右心室心肌整体与各节段纵向运动参数,包括整体与节段收缩期应变、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TTP)、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所得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探讨以上指标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并进一步比较左、右心室功能指标关系。结果左心室:纵向应变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P在组6(青春期)显著缩短(P〈0.001);组1(婴儿期)至组3(学龄前期),SRe/SRa逐渐增大,组3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应变、TTP、SRe/SRa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8±2.32)%对(-23.47±1.93)%对(-23.75±2.60)%,P=0.004]。右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0±5.87)%对(-36.52±4.57)%对(-30.74±5.98)%,P〈0.001]。左心室纵向应变显著小于右心室[(-22.91±2.37)%对(-29.35±3.01)%,P〈0.001],而SRe/SRa显著大于右心室[(2.92±0.69 )%对(2.02±0.59)%,P〈0.001]。结论正常儿童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在青春期有增强趋势,舒张功能自婴儿期至学龄前期逐渐增强,之后维持稳定。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无显著变化。自基底至心尖部,左心室纵向收缩逐渐加强,而右心室逐渐减低。左心室纵向舒张功能强于右心室,右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强于左心室。
李淑娟朱玲林约瑟李轩狄李运泉覃有振王慧深
关键词:儿童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显像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电图长期随访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长期随访儿童经导管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后心电图(ECG)各值,了解ECG改变规律及其转归。方法对患膜周部VSD并成功介入封堵的290例患儿进行术后ECG随访。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均检查ECG,术后分别于1、3、6个月及1、2、3、5、8年复查ECG,电脑自动测算心率(V)、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及校正的QT(QTc)值,观察心律及ST-T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1~96个月[平均(40.16±29.2)个月]。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小儿膜周部VSD引起心电改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在6周岁以内,膜部瘤样VSD,选择封堵器大于VSD直径3mm以上者。封堵术后290例中115例(39.7%)出现各种轻重不等的ECG改变,进入5年以上长期随访的200例中持续ECG改变者43例(21.5%)。但这些患儿均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随访80例经过应用激素和营养心肌治疗者中仅17例仍存在ECG的改变(21.3%),未经过治疗的35例,持续存在ECG改变者有26例(74.3%)。随访5年以上仍需特别关注并定期随访的ECG改变者有25例(25/200例,12.5%)。持续ECG改变组与术前组及无ECG改变组的各值对比,均有显著差异。对于出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儿及时放置临时起搏器以及激素和营养心肌等治疗的病例预后较好。结论本组随访提示封堵膜周部VSD慎重选择封堵器型号至关重要。对封堵术后ECG出现异常改变者,应用激素、果糖和维生素等营养心肌治疗,对心律失常的恢复或缓解有帮助。封堵术后早期发生ECG改变大部分轻微或可恢复,对一些明显的ECG改变,随访中未发现有转为三度AVB并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病例,但对于一些ECG值的改变需要更长期随访以了解其转归和预后。
王慧深李淑娟林约瑟李轩狄李运泉孙芸芸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电描记术长期随访
小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并发心肌穿孔抢救成功1例
2009年
患儿男,年龄2个月27d,体重6kg。以“生后发现心脏杂音,气促近2个月”于2007-12-03入院。查血氧饱和度(SPO2):双上肢90%、双下肢88%,哭闹时有口周发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2音明显减弱;心电图示有心房(RA)、右心室(RV)肥厚(RV13.2mV);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RA及RV增大;心脏超声示室间隔(IVS)及RV肥厚,右室流出道(RVOT)继发性增厚,
李淑娟王慧深李运泉覃有振陈国桢李格丽
关键词: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婴儿
SEPN1基因突变所致扩张性心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遗传因素是原发性心肌病主要的发病因素,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病因被发现。目前关于SEPN1基因突变所致扩张性心肌病少见报道。现就1例以扩张性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婴儿SEPN1基因突变相关性扩张性心肌病进行研究,总结其临床表现与遗传学特点的关系。1临床资料患儿,女,3月龄,因"反复气促、发绀2个月"转入本院。
巴宏军李轩狄林约瑟李淑娟朱玲李运泉覃有振王慧深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基因突变
覆膜Cheatham-Platinum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2例
2011年
目的评价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7~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2例,根据心导管造影检查选择合适的支架和BIB球囊。经股动脉穿刺送入支架/球囊导管到达缩窄段并准确定位,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下当血压下降50%时先后充盈BIB内外球囊扩张支架。结果 2例患者均系男性,年龄11岁和15岁,体重23.8kg和42 kg。术前超声检查病变处跨缩窄段收缩压差(△P)分别是63 mm Hg、57 mm Hg。经12F输送鞘和9FBIB球囊(外球囊16 mm×4.0 cm),分别成功植入NuMED覆膜CP支架(8 Zig×3.4 cm)各一枚。心导管检测病变处△P分别由术前72 mm Hg、26 mm Hg降至术后即刻2 mm Hg和8 mm Hg,最窄处血管直径由术前3 mm、4.8 mm各增加至术后16 mm、15 mm。随访2~5个月。超声检查△P分别为20 mm Hg、18 mm Hg,无股动脉损伤、支架移位、血管瘤和血管夹层并发症。结论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有适应证者可植入CP覆膜支架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李运泉王慧深覃有振林约瑟李淑娟陈国桢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先天性覆膜儿童球囊扩张
覆膜Cheatham-Platinum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2例
目的评价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7~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2例,根据心导管造影检查选择合适的支架和BIB球囊。经股动脉穿刺送入支架...
李运泉王慧深覃有振林约瑟李淑娟陈国桢
文献传递
右心室快速临时起搏同时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瓣狭窄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更加安全地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股动脉途径对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术中扩瓣同时应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使左心室和主动脉收缩压下降,从而使扩张瓣膜的球囊在左室流出道位置稳定,减少球囊的移动和对瓣膜的损伤。结果 1岁2个月和3岁的男性患者2例,体重分别7Kg、16 Kg,球囊/瓣环直径比分别0.83和0.8。术后即刻主动脉收缩峰压跨瓣压差分别从80 mm Hg和90 mm Hg下降至20 mm Hg和18 mm Hg。随访2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分别38 mm Hg、43 mm Hg,主动脉瓣返流无明显增加。结论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扩瓣同时右室快速临时起搏可保持球囊稳定,减少并发症。
李运泉王慧深覃有振李淑娟林约瑟陈国桢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成形术经皮球囊婴幼儿临时起搏主动脉收缩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引起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幼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伴体温〉38.5 ℃分为发热组和非发热组,比较2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最高体温、炎性指标、体外循环时间、术前感染、微生物感染、输血及心功能评估等。结果7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中,发热组53例,占71.6%,男女比例为1.11.0;非发热组21例,占28.4%,男女比例为1.21.0。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45例(60.8%)、法洛四联症5例(6.7%)及房间隔缺损4例(5.4%)。发热组患儿术前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发热组[(10.67±3.15)×1^09/L比(8.97±2.8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发热组患儿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2.83(2.05~3.88)×10^9/L比2.31(1.80~2.89)×10^9/L]及单核细胞计数[0.75(0.58~0.98)×10^9/L比0.59(0.46~0.81)×10^9/L]显著高于非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2.26,均P〈0.05)。2组患儿年龄、术前感染、体外循环时间、性别、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心功能评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单核细胞计数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75,95%CI 1.84~246.11,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白细胞计数与术后早期发热密切相关,且术前单核细胞水平是引起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
巴宏军李轩狄林约瑟张兴李淑娟朱玲李运泉覃有振王慧深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婴幼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