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若晴

作品数:3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艺术
  • 11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美术
  • 4篇考析
  • 4篇高剑父
  • 4篇陈炯明
  • 3篇政治
  • 3篇日记
  • 3篇岭南画派
  • 3篇画派
  • 3篇嘉道
  • 3篇嘉道年间
  • 2篇洞天
  • 2篇艺术
  • 2篇葬制
  • 2篇政治意涵
  • 2篇山水
  • 2篇山水画
  • 2篇诗画
  • 2篇书画
  • 2篇砖画
  • 2篇文化

机构

  • 30篇广州美术学院
  • 1篇中国美协

作者

  • 30篇李若晴

传媒

  • 5篇中国国家博物...
  • 3篇美术观察
  • 3篇新美术
  • 2篇美术
  • 2篇美术研究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艺术探索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历史档案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中国花鸟画
  • 1篇西北美术(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寂寞阑干泪满枝——试论钱选花鸟画作意
2013年
本文通过释证钱选存世的几件花鸟画上的题诗,论述其花鸟画的托意所在。本文对钱选诗作的释证,主要放在诗中典故出处和所含深意之上,并将其放入"咏物"传统中进行考察。笔者指出,钱选此类看似抒发隐逸情怀的题画诗,为其作品表面笼罩了一层神仙世界的薄纱,而薄纱之下,则应是他对故国的追忆与缅怀。
李若晴
关键词:花鸟画题诗
一代宗师还是一代“中失”——试谈高剑父与陈炯明的交往情谊
近代广东画坛最引人注目的画家,当属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除了他在艺术上对国画进行大胆革新,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外,其辛亥革命元老的身份,也是其艺术在民国时期得享大名的重要原因。高剑父的政治生涯,以1906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李若晴
文献传递
北上公车与诗画创作:以黄培芳《北行日记》为中心
2020年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一月,广东士人黄培芳于广州启程北上公车,翌年二月抵达北京,行期将近三个月。在《北行日记》中,黄培芳详细记录此次北上赴考的行程。本文以之为中心,结合同时代人的游记、诗文、地方志等各种文献以及黄培芳本人的画作,讨论以下问题:(一)广东士人如何选择北上路线,各条路线的优劣所在。(二)在穿州过府中所经历的各种艰难与乐趣。(三)分析北上公车对广东士人诗画创作产生何种影响。笔者认为广东士人的公车之路,除备尝艰难困苦外,路费花销也很大,每名士人公车之行的单程费用,须花费100两白银(相当于120元洋钱)。科举考试既是一场智力的较量,也是体力与意志的比拼。路途的艰辛和开销的庞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东举子的科考成绩。但是北上公车,极大地开拓了广东士人的视野和交际圈,即使铩羽而归,对于广东士人的诗画创作却大有裨益,这是无法用孰得孰失来衡量的。
李若晴
关键词:公车
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谢兰生为广东著名书画家、学者、诗人。其《常惺惺斋日记》手稿,始于嘉庆廿四年(1819年),终于道光九年(1829年),记录了谢氏每日的工作、行程和交往,是了解谢氏及其时代的重要资料。《日记》对于士绅与官商酬酢、书院课徒以及当时广州府城内的文酒诗会,提供了许多细节。通过这部日记,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广州士绅的日常生活。本文首先考察了日记主人退隐广州以教书为业的生活状态及其收入状况,并讨论清代广东士人"踊跃于科名而恬淡于仕宦"的原因,指出广州府城内大量书院的出现,使谢兰生这一类虽有功名但又不愿深陷官场泥沼的士人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而这一切又可归因于清廷大力扶持书院建设。接着考察了日记主人观演戏曲、参与画会以及书画收藏的情况,于此可见当日广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盛况。最后讨论行商通过交结以谢兰生为代表的著名士绅,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社会地位,并藉此融洽他们与官府之间的关系。这种策略通过文化、权力、经济的相互糅合,最终达到共同建立显赫名望。
李若晴
关键词:日记文人生活
罗浮之行--嘉道年间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及其相关创作
本文以谢兰生《游罗浮日记》为中心,探讨清嘉道年间广东籍文人书画家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及其相关创作的问题.本文根据存世的诸家罗浮游记以及山志、绘画,首先谈论了宋代至清初的罗浮旅行情况,指出前入旅行中"重罗山而轻浮山"的特点....
李若晴
最后的远征 高剑父的京沪之行(1935-1937)
2022年
1932年,高剑父访印归来,声名鹊起,甚至有报纸说他“红极一时”。11935年,他到上海担任“中英国际艺术交流展”审查员,又到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大受好评。其间高氏受到中央大学聘请,任教育学院艺术科教授。高氏时年56岁,已步入人生晚景,且时任中山大学教授,究竟为何要北上任教?是否别有所图?促成此事的幕后推手是何人?学界对于上述问题,虽略有涉及,但因缺乏专门的研究,故而尚未充分揭示高剑父此行在岭南画派(又名折衷画派)发展史上的意义。
李若晴
关键词:高剑父岭南画派个人画展幕后推手
1921年甲工学潮中的高剑父与陈炯明被引量:7
2018年
1921年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大规模学潮,导致时任校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离职,这也成为他由政治革命转向艺术革命的关键节点。在这一事件中,从高剑父与陈炯明等人的应对,以及林森、陈独秀等人对事件的表态,可以见出民国初年各种势力纠缠共生的独特生态。对此进行细致梳理和考察,可以为近现代美术史人物的个案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而粤人在中国政坛影响力的日渐式微,或也与岭南画派的兴衰存在一定关联。
李若晴
关键词:高剑父陈炯明学潮岭南画派艺术革命政治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圣地题材美术创作——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表现为中心
2019年
一、引言我是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表现"为中心来展开研究的。在中共党史的描述中,1926年毛主席主持的第六届"农讲所"培养了300多名学员,后来派到各地组织农民运动。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围绕"农讲所"的题材,艺术家们以不同画种、不同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广东地区的艺术家居多,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思潮和画家的创作心态。
李若晴
关键词:石拱桥大成殿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圣地题材美术创作——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表现为中心被引量:2
2019年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著名的革命圣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了大量以之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本文以杨之光、詹建俊的作品为例,讨论20世纪50年代以农民运动讲习为表现内容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通过对那个时代“星火燎原馆”陈列的研究,分析艺术家如何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创作,并在对关山月、钱松嵆等人的革命圣地山水画的引证中,指出这一时期对传统山水両进行改造的思想内涵以及创作方式的变革,从而揭示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圣地题材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演进与发展历史。
李若晴
关键词:农民运动讲习所
海内一家——嘉道年间广州的捕属人家与流寓画家
2021年
引子广东经济的大飞跃,始于明代中叶。嘉靖年间江南人叶权来广东游历时惊奇地发现,原本令外省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的南岭瘴区,竟然已经变成了平安畅通的商贸孔道:岭南昔号瘴乡,非流人逐客不至。今观其岭,不及吴越间低小者,其下青松表道,豁然宽敞。南安至南雄,名为百二十里,早起半日可达,仕宦乐官其地,商贾愿出其途。
李若晴
关键词:明代中叶外省人嘉道年间嘉靖年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