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郎平

作品数:27 被引量:40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地质
  • 5篇隧道
  • 4篇滑坡
  • 3篇地质灾害
  • 3篇电测深
  • 3篇电测深法
  • 3篇灾害
  • 3篇施工隧道
  • 3篇统计模型
  • 3篇青藏高原
  • 3篇无穷远
  • 3篇物理模型
  • 3篇激电
  • 3篇激电测深
  • 3篇激电测深法
  • 3篇激发极化
  • 3篇测深
  • 3篇测深法
  • 2篇地貌
  • 2篇地貌演化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长安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兰州大学
  • 2篇黄河水利科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天津市测绘院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27篇李郎平
  • 22篇兰恒星
  • 12篇伍宇明
  • 4篇彭建兵
  • 3篇杨志华
  • 3篇王伟
  • 3篇高星
  • 3篇祝艳波
  • 2篇周成虎
  • 2篇李军华
  • 2篇张永双
  • 2篇潘保田
  • 2篇孟云闪
  • 1篇张亚国
  • 1篇程维明
  • 1篇郭长宝
  • 1篇刘洪江
  • 1篇唐鸣镝
  • 1篇陈雨
  • 1篇苏奋振

传媒

  • 8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机理与灾害链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分布广、类型多、突发性强,且往往灾害链生、后果严重,威胁人居安全与社会稳定,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亟待从根本上厘清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机制,深化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群发机理及链生效应研究。为此,立足于分析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问题,详细梳理了与之有关的山洪成灾规律、崩滑流灾害群发机理、水土灾害链效应、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作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探讨了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研究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未来水土灾害研究亟须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在复杂地质条件、极端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群发机理与灾害链效应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极端降雨作用下山洪成灾规律,地貌-气候耦合作用下崩滑流灾害群发机理,考虑生态影响的水土灾害链放大与消减效应,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作用机制。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有:从耦合联动孕灾角度揭示地质、地表、气候过程与土水灾害群发响应机制,从致灾效应角度揭示水土灾害链动力学过程与致灾效应评价,从地质安全与生态安全角度建立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理论,进而提出基于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效应评价的生态减灾技术。研究建议: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从“地、域、河”空间尺度阐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的区域模式、动力学机制、灾害链生与生态环境互馈效应,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建立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与防控理论。
祝艳波兰恒星兰恒星彭建兵李军华张攀朱兴华朱兴华张亚国谷天峰谷天峰
关键词:灾害链地质安全生态安全黄河中游地区
强震作用下穿越断层隧道围岩力学响应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通常情况下,地下工程震害比地面建筑物震害较轻,但是在强震条件下,地下工程震害依然突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MS8.0)对地下工程造成了巨大破坏,尤其是穿越构造断裂带的铁路、公路隧道。本文采用三维离散元(3DEC)动力分析方法和实测汶川地震动记录,模拟研究了穿越断层的成兰铁路邓家坪隧道围岩在强震和断层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过程。经过与实地调查的北川—映秀断裂带地表破裂情况对比验证,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地震动荷载、断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改变了隧道围岩中的初始应力分布,进而引起断层附近隧道围岩应力累积、应力集中,最终导致了具有高度复杂性的渐进性断层破裂过程和隧道围岩破坏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定性地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弹性应力集中阶段、破裂起始阶段、破裂加速阶段、稳定破裂阶段和破裂逐渐停止阶段。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刻认识在强震和断层共同作用下的隧道围岩动力响应过程,并对隧道安全性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杨志华兰恒星张永双李郎平熊探宇
关键词:隧道强震断层三维离散元
一种滚石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滚石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预设区域范围内的滚石孕灾因子;将滚石孕灾因子输入至预建立的统计模型中,获取滚石源点,以及滚石源点对应的概率值;利用物理模型,以滚石源点...
兰恒星伍宇明李郎平田乃满
文献传递
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研究:综述与展望被引量:5
2022年
滑坡运动路径具有普遍的复杂性,体现为侧散、转向、分叉、交织、聚合与并联等复杂行为.滑坡运动路径复杂性增大了滑坡危险性.因而,滑坡危险性评估对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的量化和概率分布研究提出了需求.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相关研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进行了未来研究展望.总体上,当前关于滑坡运动路径复杂行为的研究,主要面临量化研究稀缺、概率分布研究欠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现有滑坡运动路径的剖面线概化方法难以处理多路径复杂行为;现有零星的指标不能满足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的系统性科学量化;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概率分布的分布函数不明、主控因素不清.进一步,针对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研究展望中提出:主要通过分段单路径化方案,实现滑坡运动多路径复杂行为的剖面线概化;构建基于剖面线的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的量化指标体系,突破量化难题;基于大量滑坡实例数据,确定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概率分布的分布函数、查清其主控因素;最终,实现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概率分布的预测建模,支撑滑坡危险性及风险定量评估.
李郎平兰恒星
关键词:滑坡复杂度概率分布剖面线工程地质
台风暴雨型滑坡降雨阈值曲线研究——以福建地区为例被引量:39
2014年
台风暴雨型滑坡具有群发性、规模小、爆发性强的特点,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本文应用极值理论分析,以极端降雨重现期的极大值作为标准并计算有效的降雨区间,通过统计分析,确定触发暴雨型滑坡的降雨阈值曲线。应用模型对福建地区台风暴雨型滑坡进行了分析,福建省3个灾害高发区为:南平一三明地区、泉州地区和宁德地区。南平—三明地区降雨阈值较高,但发生的滑坡数量较多,主要以3d的降雨为主;泉州地区小于3d的连续降雨和大于8d的连续降雨是触发该地滑坡的主要降雨区间;宁德地区对短期降雨较为敏感,滑坡主要由1d的降雨引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台风地区触发滑坡的降雨阈值要高于非台风地区。降雨型滑坡阈值主要受气候,地质和土壤厚度影响,气候因素为主控因素。
伍宇明兰恒星高星李郎平
关键词:极值理论
青藏高原东南缘实测地应力特征及意义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在广泛收集整理了900组实测地应力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分区,通过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5个4级应力区的主应力、侧压力系数、应力积累水平等应力量值特征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应力区的应力方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巴颜喀拉山应力区、龙门山-松潘应力区、墨脱-昌都应力区的应力梯度值较大,深部应力状态以水平应力为主,川滇和滇西南应力区的梯度值较小,深部应力状态以垂直应力为主,应力分布呈现“北强南弱”的特征;(2)应力积累水平参数μ_(m)的大小表明,巴颜喀拉山应力区、龙门山-松潘应力区与川滇应力区的应力积累水平较高,更接近摩擦极限平衡状态,发生地震的可能更大;(3)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表现为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呈顺时针旋转,与中上地壳的震源机制得到最大水平方向的优势方向具有一致性。利用上述结果,结合地壳动力学模型,初步定性分析了“北强南弱”的应力特征可能是由于北侧应力区受块体侧向挤出模型控制,南侧应力区受下地壳流模型控制。最后以岩爆为例,基于各应力区的应力状态对重大地下工程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在0~2 km范围内岩爆风险等级以轻微岩爆、中等岩爆和强烈岩爆为主,局部区域存在极强岩爆,且各应力区相同岩爆等级对应的埋深具有明显差异性。
张宁兰恒星兰恒星李郎平刘世杰林感田朝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应力状态
青藏高原地温时空分布及某重大线性工程深部高地温风险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缝合带及断裂、温泉出露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较多,易产生局部异常高热源。在明显的地热异常与大埋深的共同作用下,在建的某交通线路极易受到高地温灾害的威胁。本文在整理归纳青藏高原近地表地温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高地温的成因,依托某交通线路的折多山隧道、拉月隧道等典型深埋长大隧道,对某交通线路的深部高地温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与国内外其他隧道的高地温风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地表地温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时间变异性及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总体上,从时间上,青藏高原地区近地表地温近50年来呈增高趋势,从空间上,呈从北向南,从西向东增加的趋势;折多山隧道、拉月隧道等典型隧道受不同程度的高地温风险的影响,拉月隧道的高地温风险高于折多山隧道,高风险区的分布与隧道埋深、地质构造等因素相关,在地热异常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是深部高地温的主要成因;最后通过与国内外工程地质背景类似的隧道对比分析认为,某交通线路折多山隧道、拉月隧道等高地温风险在合理的工程措施下总体可控,但需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加强深部高地温风险的科学综合防控。
张宁张文哲李郎平兰恒星
关键词:青藏高原深埋长大隧道
一种浅土层的液力自钻式旁压设备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土层的液力自钻式旁压设备及使用方法,属于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主体结构和动力系统,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测试装置和钻头,所述动力系统与检测装置及测试加压装置连接;所述钻头包括无缝钢管,所述无缝钢管内...
兰恒星邓智超伍宇明孙巍锋李郎平
盾构施工隧道使用的激电测深法超前预报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盾构施工隧道使用的激电测深法超前预报系统及方法,激电测深法超前预报系统包括供电电极系、测量电极系、多通道激电数据采集仪和数据处理终端;供电电极系包括供电电极A和无穷远供电电极B,测量电极系包括测量电极M和无...
王伟李郎平
文献传递
钙质岛礁沉降变形过程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在多个钙质岛礁上开展了工程建设。沉降变形是岛礁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钙质砂工程性质的特殊性,钙质岛礁的沉降变形过程和机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然而,由于岛礁位置通常远离内陆,使用常规监测方法不易于开展岛礁沉降研究,有关钙质岛礁沉降变形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选取我国典型钙质岛礁,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准确反演了其沉降变形过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初步结果表明:钙质岛礁的沉降变形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总体上,岛礁边缘沉降速率略大于其内部沉降速率,工程扰动区大于非扰动区;与其他吹填材料的区域相比,钙质岛礁沉降速率偏小,总体上稳定。但是沉降过程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波动特征,受工程建设和海洋水动力影响明显。考虑到钙质砂特殊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的颗粒破碎机理,钙质岛礁未来的沉降变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的过程监测和机理分析,以期为我国岛礁的安全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兰恒星赵晓霞伍宇明伍宇明李郎平
关键词:沉降变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