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肺
  • 3篇心肺转流
  • 3篇转流
  • 3篇急诊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心肺复苏
  • 2篇心脏
  • 2篇血浆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麻醉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栓塞
  • 2篇PE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1篇解放军455...

作者

  • 11篇李颖川
  • 6篇黄培志
  • 5篇童朝阳
  • 4篇姜桢
  • 3篇闵珉
  • 3篇杨小亮
  • 3篇孙湛
  • 3篇顾国嵘
  • 3篇金翔华
  • 2篇郭克芳
  • 2篇姜燕飞
  • 2篇顾俭勇
  • 2篇姚晨玲
  • 1篇李炜
  • 1篇徐云洁
  • 1篇周光华
  • 1篇张亚东
  • 1篇顾剑勇
  • 1篇刘祖赟
  • 1篇王哲

传媒

  • 3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41例围麻醉期的处理被引量:7
2004年
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办法[1].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赖于供心的获取、手术技巧,围麻醉期的处理也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000年5月~2003年7月41例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的围麻醉期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姜桢金翔华柳冰李颖川
关键词:原位心脏移植术围麻醉期心脏病心脏功能围术期
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尿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在心肺转流 (CPB)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用药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分别于CPB前 5min及主动脉开放前 5min ,两次经肺动脉注入乌司他丁 6 0 0 0U/kg或等量生理盐水。并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前 10min、主动脉开放后 30、6 0及 12 0min五个时段收集右心房血 (RA)和左心房血 (LA) ,测定其中性粒细胞计数、粘附分子CD18的表达、肿瘤细胞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8(IL 8)含量。结果  (1)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主动脉开放后 ,U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5 ) ,C组LA显著低于RA(P <0 0 5 ) ,而U组LA仅略低于RA(P >0 0 5 ) ;(2 )CD18表达 :C组在主动脉开放前 10min即明显上调且下降慢 ,与CPB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U组在主动脉开放前10min稍有增加后迅速下降 ,与CPB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3)TNF α、IL 6和IL 8含量 :CPB开始后 ,C组明显增加 ,主动脉开放 30~ 6 0min达到高峰 ,12 0min仍维持较高水平 ;U组虽也明显升高 ,但开放后显著低于C组 (P <0 0 5 )。主动脉开放后 30及 6 0min ,C组LA显著低于RA(P <0 0 5 ) ,而U组LA与R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李颖川姜桢金翔华罗江郭克芳
关键词:乌司他丁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肺损伤
尿蛋白酶抑制剂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尿蛋白酶抑制剂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 0只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手术对照 (C)组、缺血再灌注 (IR)组、药物治疗 (U )组。每组分别于夹闭缺血的第 4 5min、再灌注后 30、6 0、12 0min 4个时点 ,经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 ,并取血浆和左肺 ,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 ,肺组织干 /湿重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及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血浆TNF α含量 :I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血浆TNF α含量明显增加 ,较C组和U组显著增高(P <0 .0 5 ) ;而U组的TNF α含量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2 )肺组织SOD含量 :经缺血再灌注后 ,IR和U组肺组织SOD含量较C组同时点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U组减少的程度明显小于IR组 (P <0 .0 5 )。 (3)肺组织D/W比值 :经缺血和再灌注后 ,IR和U组的肺组织D/W比值都呈进行性下降 (再灌注 6 0、12 0minvs缺血 4 5min ,P <0 .0 1) ;U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IR组 (再灌注 6 0、12 0min时 ,U组vsIR组 ,P <0 .0 5 )。 (4 )肺组织病理变化 :缺血再灌注后IR组肺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 ,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炎性液体渗出渐显著 ,电镜下见肺泡?
李颖川姜桢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呼吸困难患者快速检测脑钠素的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评价呼吸困难患者床旁快速测定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对心力衰竭(HF)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2年3月~2003年3月至我科就诊的呼吸困难患者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46~93岁,平均为76岁.按Framingham标准分为两组,第一组(20例)为无HF患者,第二组(29例)为HF患者,采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Triage(r)meter plus诊断仪]进行床旁快速检测血浆BNP浓度;其中37例(第一组13例,第二组24例)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第二组血浆BNP浓度为(770.14±157.80)pg/ml,明显高于第一组的(44.98±7.65)pg/ml(P<0.01);第二组的LVEF值为54.2%±3.01%,明显低于第一组的67.62%±1.72%(P<0.05).以血浆BNP浓度>80pg/ml为标准诊断HF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6%和90.00%;以LVEF值<50%为标准诊断HF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60%和100.00%.结论采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对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床旁血浆BNP浓度检测,对诊断HF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简便而快速、有效的方法.
黄培志童朝阳顾国嵘顾剑勇姚晨玲姜燕飞奚百顺杨小亮闵珉李颖川
关键词:BNP血浆LVEF床旁
急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
2002年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新品种不断增多,但病原菌的种类变化及耐药问题仍较突出[1].本文对我院急诊病房2001年10月~2002年2月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作一分析.
陈斌童朝阳李颖川孙湛黄培志
关键词:急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低温关胸心肺转流行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狗心脏停搏 15min后深低温 (2 6℃~ 2 7℃ )和浅低温 (33℃~ 34℃ )关胸心肺转流 (CPB)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  10只麻醉狗 ,分 2组 ,每组各 5只。第 1组为浅低温组 ,第 2组为深低温组 ,用 10 %氯化钾静注后 ,使心脏停搏 15min ,然后用动静脉插管方法立即行关胸心肺转流。第 1组食道温度降至 33℃~ 34℃ ,第 2组降至 2 6℃~ 2 7℃ ,15min后逐渐升温至正常范围 (36℃~ 37℃ )。复苏期间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瞳孔直径 ,3h后观察颅内压和最终效果。结果 第 1组全部恢复自主循环 (10 0 % ) ,第 2组仅 3只 (6 0 % )恢复自主循环 ;第 1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 (4 44±192 2 )sec ,明显短于第 2组 (1980± 6 81 5 )sec(P <0 0 5 ) ,其复苏后 3h颅内压为 (2 4± 0 44 )cmH2 O ,明显低于第 2组 (11 2±3 76 )cmH2 O(P <0 0 5 )。结论 狗心脏停搏 15min后 ,立即用浅低温 (33~ 34℃ )关胸心肺转流行心肺复苏 ,其对自主循环恢复的作用明显优于深低温 (2 6~ 2 7℃ )
黄培志周光华陈安青胡克俭王哲刘祖赟顾国嵘顾俭勇李颖川
关键词:心肺转流心肺复苏CPBCPR
肺动脉栓塞诊治分析
2002年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北美和欧洲最为常见的心肺疾病之一.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呼吸系统症状与其他一些内科疾病所致心肺功能不全难以鉴别,而头晕、晕厥又易与脑血管疾病相混淆,轻者可以仅表现为胸闷、气急,而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甚至猝死.目前临床医师对该病缺乏足够认识,易发生误诊、漏诊,延误患者的诊治.本文报道较典型的2例误诊,并结合20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期能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治认识.
李颖川童朝阳孙湛闵珉杨小亮黄培志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误诊原因病例报告误诊PE
急诊17例肺动脉栓塞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提高急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1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者居多;基础疾病有下肢静脉血栓、肿瘤、脑梗塞等;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对其明确诊断首选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及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好,预后佳。结论: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肺栓塞的发病警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李颖川姜燕飞童朝阳黄培志
关键词:急诊科肺动脉栓塞PE
急诊病人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 对中山医院急诊病人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方法 ] 回顾性地抽样调查 2 0 0 0年 1、4、7、10月 4个月中急诊的 19992例患者 ,依据年龄、性别、来院就诊时间、主诉或体征类别等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 全部就诊病人中男女之比为 1.0 2∶1,平均年龄为 (45 .88± 19.0 4)岁 ,以 10岁为一年龄段 ,40~ 49岁年龄段就诊人数最多 ,占总就诊人数的 2 2 .0 % ,一天 2 4小时内就诊人数以上午 8~ 11时和下午 6~ 8时为多 ,分别占全天就诊人数的18.7%和 2 3.4% ;就诊常见的症状或体征为发热、外伤及腹胀腹痛 ,分别占就诊总数的 2 3.5 %、18.4%、15 .8% ;消化道出血在 6 0~ 6 9岁和 90~ 99岁年龄段相对其他年龄段较多 ,分别占该年龄段就诊人数的 3.6 %和 3.4% ;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在 6 0岁以上组相对比例较高 ,而且 1月份就诊人数相对较多 ,占当月就诊人数的 8.5 % ;5 9岁以上患者意识障碍比例是 6 0岁以下患者的 2 .4倍 ,以 80~ 89岁段最高 ,达 10 .9% ;外伤在 2 0~ 5 0岁多见。  [结论 ] 通过对急诊病人情况的分析 ,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分配及培养急诊医师并发展全方位的紧急医疗救护制度 。
孙湛童朝阳李颖川孙可可李炜徐云洁闵珉施东伟姚晨玲杨小亮
关键词:急诊室急诊流行病学疾病调查
46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麻醉体会被引量:8
2003年
姜桢金翔华罗红郭克芳李颖川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