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程

作品数:24 被引量:88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成像
  • 9篇皮层
  • 8篇激光
  • 7篇散斑
  • 7篇激光散斑
  • 6篇皮层扩散性抑...
  • 6篇扩散
  • 6篇光学成像
  • 5篇血流
  • 5篇在体
  • 5篇大鼠皮层
  • 4篇缺血
  • 4篇脑血
  • 4篇光学
  • 3篇动脉栓塞
  • 3篇中动脉
  • 3篇鼠脑
  • 3篇栓塞
  • 3篇脑缺血
  • 3篇激光散斑成像

机构

  • 2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4篇李鹏程
  • 19篇骆清铭
  • 10篇曾绍群
  • 6篇陈尚宾
  • 4篇冯哲
  • 4篇骆卫华
  • 3篇倪松林
  • 3篇龚辉
  • 3篇张丽
  • 2篇胡学斌
  • 2篇赵洪洋
  • 1篇冯爱平
  • 1篇朱丹
  • 1篇朱贤立
  • 1篇杨媛媛
  • 1篇邱建军
  • 1篇陆锦玲
  • 1篇刘方
  • 1篇徐国栋
  • 1篇赵元弟

传媒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列本脲对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中脑血管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CSD)是研究偏头痛、脑梗塞等疾病的重要病理模型.已有研究表明,在普遍被观察到的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度舒张之前,还存在一个较小幅度的软脑膜动脉扩张和收缩.但其中的脑血管调节机制尚不清楚.采用550nm的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pticalintrinsicsignalimaging,OISI)监测ATP敏感钾离子通道(ATP-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s,KATP)的阻断剂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glyb),对针刺诱导的大鼠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舒缩过程的影响.实验中观测到软脑膜血管的初始小收缩(initialslightconstriction,ISC)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减弱,其中应用10μmol/Lglyb时,74.5%的ISC被完全抑制,100μmol/Lglyb时则有96.2%的ISC完全消失.相对于CSD发生前,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舒张(largedilation,LD)的峰值也分别显著增强了(53.8±19.3)%和(59.8±19.6)%.结果表明,可能是神经元上的KATP在CSD过程中被glyb阻断从而抑制了软脑膜动脉血管的收缩.
杨媛媛李鹏程曾绍群骆清铭
关键词:皮层扩散性抑制
脑功能光学成像
<正> 脑皮层活动的功能成像对深入分析神经信息加工过程,揭示脑的高级功能机制至关重要,是目前国际研究热点。在哺乳动物大脑的新皮质中,具备同种类似功能的神经元细胞通常是呈现集群分布,形成柱状结构,称之为功能柱(如视觉皮层区...
骆清铭李鹏程程海英王征
关键词:脑功能成像激光散斑成像
文献传递
基于RF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近红外血氧监测仪的研制被引量:9
2003年
针对血氧的无损测量 开发了一种无绳便携式近红外血氧监测系统。采用RF无线数据传输、单片机控制、PC机串口通 讯技术,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数据信息采集、显示和储存,并实现了微型化和便携化。利用该系统对专业运动员进行了 有氧负荷递增测试,得到运动过程中肌肉血氧相对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监 测范围大的特点,有望用于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和运动水平的评定。
刘方骆清铭李鹏程徐国栋
关键词:A/D转换
生物组织高分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研究
血流是衡量生物体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局部组织血流速度、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脱氧血红蛋白浓度、氧代谢率、血容量、血流灌注率、血管形态、血管密度等参数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疾病的临床诊疗以及药物研发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传统...
李鹏程
关键词:血流成像激光散斑
文献传递
像面散斑平均尺寸对激光散斑成像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以激光散斑衬比分析为基础的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是一种无需扫描的全场光学成像方法,在监测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组织血流动态变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像面散斑平均尺寸等多种因素影响散斑衬比值,使得该技术在反映血流变化的准确性方面受到影响。采用一种成像散斑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像面散斑平均尺寸对成像散斑统计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成像参数与像面散斑尺寸的定量关系,并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确认了合理的像面散斑平均尺寸计算公式,证实了散斑衬比值随像面散斑平均尺寸增大而减小的现象,并为确定合理的成像参数提供了依据。
邱建军张红艳骆卫华李鹏程骆清铭
关键词:激光散斑
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过程的在体内源光信号成像被引量:13
2003年
皮层扩散性抑制 (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 ,CSD)是研究偏头痛、脑梗塞等疾病的一种重要病理模型 .而CSD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皮层血液动力学变化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利用高分辨的内源光信号成像技术 ,在体观测了大鼠CSD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5 4 0nm及 6 6 0nm波长皮层反射内源光信号变化的时空动力学特征 ,分析讨论了引起这一内源光信号变化可能的内在生理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 ,CSD诱发的内源光信号变化呈现多时相的特点 ,其传播由刺激中心以同心圆的样式向周围扩散 ,速度约为 (3 7± 0 4 )mm/min .对于 5 4 0nm ,CSD引起了皮层反射光强的降低 [幅度 (- 2 1± 1 2 ) % ,持续时程 (16 2± 3 8)s],升高 [幅度 (2 9± 1 6 ) % ,持续时程(13 8± 2 2 )s ],再降低 [幅度 (- 14 2± 4 5 ) % ,持续时程 (40 6± 8 4 )s]和再升高持续时程 [(14 6 2± 4 0 3)s ],同时观测到软脑膜动脉的大幅度舒张 ,血管管径变化峰值增大了 (6 9 2± 2 6 1) % .而对于 6 6 0nm ,内源光信号变化的时间特性在皮质区主要表现为反射光强的增大 [幅度 (3 8± 0 6 ) % ,持续时程 (17 9± 5 1)s],减小[幅度 (- 3 0± 1 7) % ,持续时程 (43 3± 6 4 )s
李鹏程陈尚宾骆卫华骆清铭
关键词:皮层扩散性抑制光学成像神经元去极化
超深低温作用下大鼠脑血流变化的激光散斑成像监测被引量:9
2006年
利用激光散斑成像(laserspeckleimaging)技术研究局部超深低温(0℃)对脑血流流速变化的影响,实时监测了超深低温作用持续不同时间(1 ̄10min)后的大鼠顶叶脑皮层血流变化的时空特性。实验发现:超深低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2、5min时,低温致使脑血流迅速减少,而快速复温后脑血流迅速增加并超过基线值,在此状态维持一段时间(10±3)min后又开始缓慢减少,恢复至基线水平后趋于平稳,且动脉、静脉、皮质处脑血流变化趋势相近,仅变化幅度有差异性;而在超深低温持续作用7min后,脑血流迅速减少,恒温复温后脑血流先迅速增加,后稍微下降,最后恢复至基线值的75%左右;超深低温持续作用10min后,脑血流也迅速减少,但在快速复温后脑血流没有迅速上升,而是在此状态维持一段时间(12±2)min后才逐步上升(动脉)或者快速上升后稍有下降(静脉、皮质),最终恢复到基线值的75%左右,且动脉、静脉和皮质处脑血流变化趋势与变化幅度均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显示,对脑皮层进行局部超深低温作用的持续时间超过7min后,脑皮层的血流无法恢复到低温作用前的水平,因而提示过长持续时间的超深低温作用可能会造成对脑血管调节的不可逆损伤。激光散斑成像技术为研究超深低温作用下的脑皮层的血流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
张丽李鹏程倪松林曾绍群骆清铭
关键词:激光散斑脑血流超深低温
组织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从扩散光学成像和相干域光学成像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和评述了组织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进展,包括连续波光学成像、时间分辨光学层析成像、扩散光子密度波层析成像、超声调制光学层析成像,以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激光散斑成像等, 并讨论了脑功能成像和组织光学功能成像的应用进展。
骆清铭曾绍群李鹏程龚辉
关键词:组织光学光学诊断
在体皮层扩散性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用KCl和针刺分别在鼠皮层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建立大鼠CSD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Span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针刺诱导组(n=10)、KCl诱导组(n=10)和NaCl对照组(n=5),在大鼠颅骨上分别钻磨出诱导窗口和观测窗口,分别在诱导窗口用针刺和滴加KCl诱导大鼠脑CSD,对照组在诱导窗口滴加NaCl,并用电生理记录和光学成像的方法来描记CSD的产生与传播,并分析其特点。结果:针刺诱导组和KCl诱导组在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向外周扩散的弧形波,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弧形波向远处扩散,针刺诱导的CSD波呈典型的同心圆样向四周均匀扩散,KCl诱导的CSD波则是呈不规则的圆弧形波向外周扩散,针刺组每次只诱发1次CSD波,而KCl组则可以诱导多次CSD波。在产生CSD波的同时,伴随着去极化电位的产生,而在NaCl对照组没有这一现象的发生。结论:用本方法制作CSD动物模型,简单易行,可以用OISI直观观测CSD的产生和发展,并与电生理观测到的去极化波一致,适于在体研究CSD,为进一步研究CSD的发生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胡学斌冯哲李鹏程赵洪洋朱贤立
关键词:皮层扩散性抑制电生理学光学成像
光学成像观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态过程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550nm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pticalintrinsicsignalimaging,OISI)监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顶叶皮层.MCAO后4h内,观测到一系列自发扩散性抑制(spreadingdepression,SD)波(10.3±4.6)次.前2h内的SD波通常会侵袭整个左侧顶叶皮层,但光信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后2h内的SD波局限于顶叶皮层中央区域,且传播面积逐次减少;旁侧区域光强基线逐步升高,4h时,反射光强升高(8.4±1.2)%.随后TTC染色证明上述旁侧区域已经梗死.实验表明光学成像为确定缺血半暗带并监测其动态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冯哲陈尚宾李鹏程曾绍群骆清铭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