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丽
-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APESTS效果评估系统在河南人影作业中的应用
- 利用2012年3-5月河南省飞机作业和地面作业信息及自动站雨量数据,对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层状云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统计检验系统(APESTS)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用于飞机作业效果评估表现出较好的统...
- 杜春丽丁建芳马鑫鑫刘艳华杨敏
- 关键词:人工增雨
- 文献传递
- 人工影响天气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填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国际化工作的空白,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增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本文对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气象领域的标准化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国外以及我国已制定的人工影响天气标准情况,提出推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标准国际化工作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旨在为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国际标准“本地化”和本地标准“国际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钱尧郭小雨贺星瑶刘春卉杜春丽赵俊杰谢正帅
-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气象
- APESTS效果评估系统在河南省春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河南省2011年和2012年春季飞机作业信息和2012年春季地面作业信息及自动气象站雨量数据,对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发的层状云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统计检验系统(APESTS)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用于河南省春季飞机作业效果评估表现出较好的统计显著性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反映出增雨(雪)作业效果;用于春季地面作业效果评估,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不理想,系统适用性还需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 邵振平杜春丽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河南省近11年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2000-2010年1°×1°的NCEP FNL分析资料,分析了河南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大气可降水量为270.48 kg/m2,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可降水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大,月平均为41.77 kg/m2;冬季最少,月平均为8.54 kg/m2。1月份大气可降水量最少,平均为8.04 kg/m2;7月最多,平均为47.19 kg/m2。11 a来,大气可降水量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的1.12倍,大气可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不明显,总体上有所减少。
- 杜春丽
-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年际变化
- 三门峡一次冰雹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7月17日发生在三门峡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在天气形势上属于华北冷涡型,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起了触发作用。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表现为单个单体强对流风暴,最大反射率(DBZM)≥60 dBz、回波顶高ET明显跃增、风暴顶高度TOP和最大反射率所在高度HT的跃增与降雹时间有24 min的提前量,降雹发生在DBZM≥60 dBz、TOP和HT减弱阶段、ET和DBZM最大阶段;降雹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密度具有明显的跃增,本次过程中二者的预警提前时间为12 min;逆风区和冰雹指数出现"POS"报警对降雹具有一定的预报预警指示意义。
- 丁建芳刘磊鲍向东杜春丽马鑫鑫
- 关键词:局地多普勒天气雷达冰雹回波特征
- 人工影响天气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 2024年
- 本文从人工影响天气及其标准体系的概念入手,立足于气象战略定位、业务发展需求及标准化管理对国家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的需求,结合人工影响天气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并优化了人工影响天气标准体系。同时,对标准体系中的术语、作业条件、作业实施、装备保障、效果评估和作业安全六大子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进一步完善了气象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最后,就如何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标准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 钱尧贺星瑶郭小雨刘春卉杜春丽赵俊杰
-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
- 河南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研发及应用被引量:7
- 2019年
- 利用河南省历史气象资料,结合先进的防雹理论与技术,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河南省冰雹过程的天气尺度与中尺度概念模型,并根据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及雷达探测、闪电定位、卫星、自动站数据,研发出河南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和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可根据大尺度形势背景、中尺度系统特征及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和卫星、闪电、自动站资料,对可能降雹区进行预测。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通过对雷达数据产品的二次开发,完成雷达资料处理、产品生成及风暴自动识别、分类、预警,并根据参数的变化和雹云的移动方向,对下游作业区进行预警及输出作业方案。整个系统基于VS2005开发平台,使用c++开发语言,利用图层分层管理将地理信息、雷达实时观测资料、雷达二次产品、高空资料、火箭和高炮作业点等信息分层显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为河南省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指标体系。
- 鲍向东鲍向东丁建芳刘磊杜春丽
- 关键词: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雷达产品
- 开发基于GIS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
- 田万顺鲍向东黄毅梅刘艳华郑宏伟马鑫鑫李铁林杜春丽丁建芳张俊波黄跃青李昊黄克磊石俊峰
- 针对河南省原有人影业务系统由几个开发于不同时期的软件组成,存在人影作业信息无法与气象信息图形叠加、地理信息粗糙、作业指令到达现场的时间长、作业信息上报速度慢以及各地市之间人影业务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相互间无法交流信息、不便...
- 关键词:
- 利用气温与云顶亮温差值检测云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2005年7-12月卫星资料、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地形资料,统计分析了无云条件下气温与云顶亮温的差值,结果表明:无云情况下气温与云顶亮温差值平均为5.04℃,且具有较大的日变化性。由此提出了按时次分别求取阈值用以检测云。通过个例对比分析,初步得出该方法检测云具有以下特点:可用于全天候云检测;不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该云检测方法应用于反演计算,不仅反演的中、高云区域与实测的比较一致,而且反演的低云区域与实测结果也比较一致。
- 黄毅梅郝剑平杜春丽
- 关键词:气温云顶亮温云检测
- 一次冰雹云过程及其冰雹形成机制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4
- 2014年
-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6月24日发生在洛阳嵩县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弹性冰雹云催化模式对该冰雹云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其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在天气形势上属于下滑冷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表现为单个单体的强对流风暴,最大反射率≥65 dBz,回波顶高达到14 km,降雹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具有明显的跃增;径向速度场上出现了大范围明显的逆风区。三维冰雹云模式对该冰雹云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式模拟的最强回波与实况一致,雹云中含水量中心与强上升气流有很好的配置,在云的发展阶段,主含水量中心是强上升气流的指示。冰雹的雹胚主要来自冻滴和霰,在冰雹形成期间,冻结形成的冻滴和转化产生的霰数量上相差不大,但是冻滴向雹的转化比例却是霰的6倍,即在地面强降雹之前,雹云中的雹胚主要来源于冻滴;而冰雹的增长在前期主要靠收集过冷雨水,后期主要靠收集过冷云水;适量的冰晶、雪和丰富的过冷水的存在对雹的形成和增长极为有利。
- 丁建芳杜春丽鲍向东原林茹
- 关键词:冰雹云多普勒雷达数值模拟微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