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电气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有机朗肯循环
  • 5篇朗肯循环
  • 5篇变换器
  • 4篇阻抗
  • 3篇电网
  • 3篇动态矩阵
  • 3篇动态矩阵控制
  • 3篇有源
  • 3篇逆变
  • 3篇逆变器
  • 3篇热效率
  • 3篇微电网
  • 3篇矩阵控制
  • 3篇工质
  • 3篇并网
  • 3篇并网逆变
  • 3篇并网逆变器
  • 2篇电流
  • 2篇电流应力
  • 2篇虚拟同步发电...

机构

  • 15篇教育部
  • 14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9篇杜燕
  • 13篇杜燕
  • 13篇杨向真
  • 6篇苏建徽
  • 5篇韩中合
  • 5篇王智
  • 3篇于一达
  • 3篇施永
  • 2篇刘灿
  • 2篇蒋伟
  • 1篇张涛
  • 1篇王鑫
  • 1篇陈曦
  • 1篇陈曦
  • 1篇朱小强
  • 1篇汪飞

传媒

  • 4篇电力系统自动...
  • 3篇高电压技术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热力发电
  • 2篇控制理论与应...
  • 2篇电源学报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华东电力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高等学校...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新型CD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
2024年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过程,提出新型N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规律。以新型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变换器工作原理,以及电感、电容寄生电阻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最后在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平台搭建1 kW的新型4CD单元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验证该文所提拓扑的正确性。
杨向真刘灿杜燕刘灿杜燕杜燕
关键词:BOOST变换器电感交错并联高增益寄生电阻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模式功率协调控制策略被引量:15
2021年
为了解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储能单元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变化导致的子网互济能力变化和系统供电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子网运行状态和储能SOC变化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模式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将系统的运行模式划分为盈余互济、缺损互济、独立运行和功率共享4种情况,详细研究了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网间互济功率的传输原则和计算方法,从而实现系统源荷功率平衡和网间SOC均衡,达到了提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可靠性和储能利用效率的目的。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仿真模型并验证了所提多模式控制策略有效性。
杨向真李玉宁杜燕杜燕
关键词:协调控制荷电状态
考虑频率耦合效应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序阻抗建模被引量:8
2020年
中低压配电网的线路阻抗呈现时变特征,使得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算法的分布式发电单元和电网阻抗产生交互作用,出现系统失稳。阻抗模型是一种基于外特性的建模方法,是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考虑到VSG系统存在着频率耦合特性,首先阐述了VSG系统的频率耦合原因,采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包含功率外环和频率耦合效应的完整VSG序阻抗模型。再从阻抗测量和并网交互两个角度分析了频率耦合效应对VSG输出阻抗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表明所建立的阻抗模型能准确反映VSG的二倍频频率耦合特征。
杜燕杜燕杨向真杨向真苏建徽
关键词:虚拟同步发电机
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在功率硬件在环(power hardware-in-the-loop,PHIL)仿真系统中,考虑到采样延迟和离散化误差会导致PHIL系统失稳失真,提出一种通用的PHIL系统离散域建模方法和基于离散D分割的稳定边界计算方法。和传统的连续域模型相比,该文所提出的离散域模型能反映出延时和离散化导致的PHIL仿真系统高频失稳,说明了PHIL系统可模拟实物系统的阻抗范围小于连续域模型。功率硬件在环实验证明所提的PHIL仿真系统建模方法和稳定边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验证了仿真步长和阻抗匹配对PHIL系统稳定边界的影响,表明了现场可编辑逻辑门阵型(FPGA)小步长仿真功率硬件在环仿真可增加PHIL系统的稳定边界,扩大阻抗选择范围,有助于模拟弱网和逆变器交互特性。
杜燕杜燕杨向真杨向真汪飞
关键词:硬件在环仿真稳定性判据混合网络
考虑直流子网影响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谐振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未来配电网的重要组成形式。由于直流子网在混合微电网中所占比重提高,势必会对并网模式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谐振特性产生影响,而利用频域分析法需建立基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高阶传递函数,建模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直流子网和互联变流器(interlinking converter,ILC)融合阻抗建模方法,建立了并网模式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等效阻抗模型,利用模态分析法计算出系统谐振频率、参与因子以及参数灵敏度等谐振特性,进一步分析了ILC和直流子网参数变化对系统谐振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ILC和直流子网部分参数变化会大幅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及谐振峰值。结论不仅有利于谐波谐振的治理,同时也为系统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仿真模型,验证所进行的谐振模态分析及参数变化对谐振特性影响的正确性。
杨向真张徐进博杜燕杜燕杜燕施永
关键词:谐振模态分析法
低温抽气回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的参数优化被引量:9
2013年
以R245ca和R601作为循环工质,根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研究了低温抽气回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两个参数,即抽气压力比和抽气系数对系统的影响。通过MATLAB软件结合REFPROP软件编程计算,确定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抽气压力比和抽气系数,得出对应的最大热效率和效率。
王智于一达韩中合杜燕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
T型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ZVS优化策略被引量:4
2022年
当输入输出电压不匹配时,为了使双有源桥变换器(dual-active-bridge,DAB)在全功率范围内运行都能实现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以T型三电平双有源桥(T-type three-level DAB,T3L-DAB)变换器为研究对象,与传统两电平DAB相比,该变换器引入了中间电平,增加了控制自由度。结合移相控制,提出了功率分段式ZVS(power segmented ZVS,PSZVS)优化方法,能够灵活控制电感电流的方向,实现了开关管在全功率范围内的ZVS。最后,在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和实物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PSZVS优化方法在实现全功率范围内开关管ZVS的同时,兼顾了对电流应力和回流功率的优化。在低功率运行时,PSZVS优化下系统效率可达94.1%,而传统移相控制系统效率仅为82.5%。因此,所提PSZVS优化方法在提升系统效率方面是有效可行的。
杨向真孔令浩杜燕杜燕杜燕
关键词:零电压开通
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选择及系统性能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选取R123,R141b,R245ca,R245fa,R601,R601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在不同蒸发温度条件下,对其热力循环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141b是适合本循环系统的最佳工质。同时还研究了汽轮机进口温度和进口压力对该系统的净功量、吸热量及热效率的影响。
韩中合于一达王智杜燕
关键词:低温热源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性能分析
采用自适应在线模型辨识的微电网二次调频策略被引量:2
2021年
各种模型未知的商业变流器的接入、供电及负荷设备的频繁投切以及网络结构的变化导致微电网系统模型具有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的特点。针对基于传统比例-积分控制和采用参数化预测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等微电网二次调频策略存在的系统机理建模复杂、在线更新困难、定阶非机理建模难以适应全工况建模需求以及参数化预测模型求解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在线模型辨识的动态矩阵控制(DMC)二次调频策略。该策略由两部分构成:第1部分为自适应模型辨识,该部分将赤池信息准则模型阶次寻优方法和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结合起来,实现对微电网等值最优模型的辨识;在第2部分DMC二次频率调节策略中,利用已获取的微电网等值最优模型来实时更新DMC二次调频算法的预测模型,通过滚动优化控制快速恢复系统频率。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微电网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辨识方法和频率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杨向真杨秋强杜燕杜燕
关键词:微电网动态矩阵控制二次调频
非共沸混合工质在低温余热回收系统中的特性模拟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模拟非共沸混合工质和纯工质在低温烟气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中的特性,考察了不同质量比下的混合工质的热力学特性和经济特性,并与纯工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工质在基本ORC系统中的热效率和质量流量介于其组元纯质之间,但在加装回热器后,部分混合工质的系统热效率优于纯工质,且混合工质较纯工质具有更小的膨胀比和单位功量;含有1种相同组元的二元混合工质,其组元之间临界温度差越大,热力学性能变化幅度越大。
王智杜燕韩中合
关键词:非共沸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质量比温度滑移循环热效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