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宝钢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降水
  • 3篇暴雨
  • 2篇汛期
  • 2篇气候
  • 2篇气温
  • 2篇气象
  • 2篇重现期
  • 2篇降水量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参数
  • 1篇汛期降水
  • 1篇汛期降水量
  • 1篇预警等级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预警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日降水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气象

机构

  • 10篇重庆市气候中...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沈阳区域气候...
  • 1篇重庆市人工影...
  • 1篇北京城市气象...

作者

  • 11篇杨宝钢
  • 4篇程炳岩
  • 3篇张天宇
  • 3篇刘晓冉
  • 3篇周浩
  • 3篇康俊
  • 2篇廖代强
  • 2篇李永华
  • 1篇刘晶淼
  • 1篇肖风劲
  • 1篇孙佳
  • 1篇李忠贤
  • 1篇白莹莹
  • 1篇魏麟骁
  • 1篇杨茜
  • 1篇陈鲜艳
  • 1篇唐红玉
  • 1篇翟盘茂
  • 1篇郭渠
  • 1篇邹旭恺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2009年高...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短序列高密度台站资料推算暴雨重现期方法研究及应用
2024年
暴雨重现期是城市排水防涝设计的重要基础,通常基于长年代观测数据进行推算。但在无降水观测或观测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重现期推算和暴雨强度评估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重庆市近14年高密度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建立各站逐年日降水极值抽样数据集,以“空间换时间”的思想,对日降水极值样本进行空间抽样,通过与国家级气象站长序列观测数据(>60 a)进行交叉检验,构建试验区目标点最佳百分位合成序列,该方法简称为空间抽样合成法(SBS)。通过重庆地区34个测站长年代观测资料计算重现期降水量“真值”与SBS、邻近点替换、克雷斯曼(Cressman)空间插值、年多个样法等推算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就平均而言,SBS的相对误差最小,其中含目标点样本的SBS相对误差最小为7.2%,邻近点替代法相对误差最大(13.2%),表明SBS可以较好地用于中国复杂地形的重庆地区,利用短序列高密度台站降水资料构建无有效降水观测资料目标点处的长序列极值降水样本,从而开展概率拟合优选及暴雨重现期推算。在对上述方法验证基础上,实现重庆地区2062个高密度气象观测站多年(50 a)一遇重现期降水量推算,提高了日尺度极端降水的空间精细化水平,结果能更好反映山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SBS可以充分利用短序列高密度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实现区域内任意目标点重现期降水量推算。
王颖杨佳希杨宝钢杨宝钢翟盘茂朱浩楠廖代强肖风劲邹旭恺
考虑植被的热惯量法反演土壤湿度的一次试验被引量:21
2004年
应用NOAA/AVHRR通道1、通道2和通道4资料计算表观热惯量和植被指数,并结合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土壤湿度,分别建立了传统的和考虑植被指数的表观热惯量估算实验区域土壤湿度的方程。
杨宝钢丁裕国刘晶淼陈斌
关键词: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热传导方程线性函数
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重庆1961—2006年33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不同台站近46 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汛期总降水量的大小。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Ⅰ、Ⅲ和Ⅳ区为很弱的减少趋势,Ⅱ区表现为很弱的增加趋势,Ⅴ区则表现为相对较强的增加趋势。最大熵谱估计分析表明,近46 a来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各区之间的周期振荡不太一致,均存在2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不同的分区主要还存在着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1年、15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振荡。
张天宇程炳岩刘晓冉周浩杨宝钢
关键词:气候学极端降水
一种历时协调的极值降水重现期计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历时协调的极值降水重现期计算方法,属于水文气象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S1:建立不同历时极值降水样本序列;S2:对逐历时降水序列进行概率模型优选,计算不同重现期降水量;S3:拟合特定重现期下降水量随历时的...
王颖孙佳康俊廖代强杨宝钢李永华
近46年重庆地区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重庆地区30个台站近46 a的月降水量资料,对重庆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6年期间,除夏季和冬季降水整体呈小幅度的增加趋势外,重庆地区平均的春季、秋季和年降水整体都呈减少趋势,尤其是秋季降水的减少趋势明显,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小波分析表明重庆降水主要存在着准15年的周期振荡.在空间变化趋势上,春季和年降水都表现在除重庆的西北部地区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而夏季和冬季降水都表现在除重庆西部小范围地区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在重庆全区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尤其是南部地区的减少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刘晓冉杨茜程炳岩孔凡飞张天宇杨宝钢
关键词:降水资源MANN-KENDALL检验
一种复杂地形区域微尺度气象要素快速模拟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杂地形区域微尺度气象要素快速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计算待模拟区域的下垫面信息;基于下垫面信息,利用地形参数加权回归模型生成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格点气象要素背景场;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生成风向风速格点背景...
朱浩楠王颖严超张宁李永华杨宝钢吴遥康俊张芬
近47年影响重庆汛期降水的气候因子分析研究
利用1960~2006年重庆地区34个站点的汛期(6~8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汛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各种气候物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汛期降水存在3~6a的年际变化和17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年来每...
周浩叶钊杨宝钢程炳岩
关键词:汛期降水量气候因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候变化
基于加密观测的重庆暴雨预警等级标准确定
2024年
基于重庆市2011—2021年2066个加密观测自动气象站小时雨量和暴雨灾情数据,利用暴雨过程滑动抽样和百分位法确定区县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及全市暴雨灾害风险预警等级标准,为重庆地方部门启动暴雨应急响应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重庆设气象主管机构的34个区县累计发生5363次暴雨过程,平均每个区县每年出现14.3次,选取1、3、12 h作为暴雨过程预警信号发布参考历时;各历时雨量升序排列后按照30%~50%、70%~80%、90%~95%、99%~99.9%百分位区间取整,得到暴雨蓝、黄、橙、红预警等级阈值分别是:1 h-30-50-70-100 mm,3 h-50-70-100-150 mm,12 h-70-100-150-250 mm;区县不同预警信号的致灾概率随信号增强、历时增加而增大,综合各历时最高预警等级和最大致灾概率,各区县平均每年发布暴雨蓝、黄、橙、红预警5.4、4.0、1.3、0.18次,致灾概率分别是30%、60%、85%、95%;全市累计出现114次区域暴雨过程,根据暴雨过程可能受灾区县个数发布暴雨灾害风险预警等级,平均每年发布Ⅳ级5.3次、Ⅲ级3.1次、Ⅱ级1.6次、Ⅰ级0.1次,与区县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基本一致,符合预警发布规律。
王颖翟丹华廖要明康俊康俊
近46年重庆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1961-2006年期间重庆地区的气温资料,对重庆气温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重庆年平均、年平均最高气温都经历了先降温后升温的过程,而且前期1961—1985年的降温趋势和后期1986—2006年的升温趋势都很显著,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年平均最低气温近46年的整体上升趋势明显,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于重庆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在前期降温过程中,春季和夏季的下降趋势显著;而在后期的升温过程中,春季和秋季的增温趋势显著。
刘晓冉程炳岩张天宇周浩杨宝钢
关键词:气温
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与中国西南地区气温年际变化的联系被引量:4
2022年
利用1951—2016年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国160站气温资料,研究了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与中国气温年际变化的联系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与同期中国西南地区气温年际变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激发的北半球中高纬欧亚遥相关波列,引起贝加尔湖地区位势高度升高,产生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并引起东亚地区位势高度降低,产生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南地区在对流层中下层位于贝加尔湖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东部和东亚异常气旋性环流的西部,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受异常偏北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堆积。与此同时,对流层高层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西南地区位于急流南侧的异常上升气流中。此种环流形势配置导致中国西南地区气温降低,反之亦然。
于怡秋李忠贤杨宝钢魏麟骁陈晨
关键词:海温异常气温年际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