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颜面白癜风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稳定期颜面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7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颜面病损部位分为三组:A组:23例,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隔日一次;B组:20例,局部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每天2次;C组:34例,两者联合治疗。疗程均3个月。结果:C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好于A组和B组,各时间段A组和B组之间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皮肤刺激症状等副作用,均可耐受并不影响继续治疗。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1%、25.0%和23.5%,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局部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颜面稳定期白癜风安全性高、疗程短且效果好。
- 杨明霞郑淑云于智明
- 关键词:他克莫司软膏窄谱中波紫外线白癜风颜面
- 银屑病合并外阴鲍恩病一例被引量:2
- 2009年
- 患者男,59岁。2002年1月23日因全身皮肤鳞屑性红斑及阴部肿物就诊于我科。患者于32年前开始周身皮肤出现点滴状鳞屑性红斑,自觉瘙痒,皮损逐渐增多增大,大部分皮疹融合形成斑块,表面覆多层银白色鳞屑,曾于多家医院确诊为银屑病。患病后曾间断口服甲氨蝶呤治疗近10年、环孢素2年,就诊前半年开始以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
- 郑淑云杨明霞刘会彬王燕华朱纪纲
- 关键词:银屑病鲍恩病外阴鳞屑性间断口服就诊前
- NGU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孙丽梅郑淑云张峰金会文刘慧瑜刘会彬陈玉欣杨明霞盛宇刘洪君
- 关键词:药敏试验支原体感染门诊患者
- 两种支原体的耐药性分析
- 2008年
- 张峰王洁珺郑淑云刘会彬盛宇杨明霞
- 关键词:人型支原体耐药性分析解脲脲原体药敏检测耐药情况化验室
- 几种疾病外周血单核细胞对OK-432增殖反应的比较
- 脓疱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 etplantaris,PPP)与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AC)形成无菌性脓疱,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相似,有时不典型的...
- 杨维玲杨明霞
- 关键词:脓疱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外周血单核细胞
- 文献传递
- 173例浅部真菌病致病性真菌菌种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对173例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株9种,其中红色毛癣菌71株(41.04%);须癣毛癣菌32株(18.50%);白色念珠菌25株(14.45%);其他酵母样菌9株(5.20%);犬小孢子菌22株(12.72%);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2.31%);曲霉4株(2.31%);链格孢菌2株(1.16%);絮状表皮癣菌1株(0.58%);混合感染3例(1.73%)。结论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仍以皮肤癣菌为主,但其它种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 于智明蔡丽敏刘会彬杨明霞于龙李鹤玉
-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
- 637例性病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张峰王洁珺郑淑云刘会彬刘会瑜盛宇杨明霞
- 关键词:病患皮肤性病科病例来源文化程度诊断性
- 几种疾病外周血单核细胞对OK-432增殖反应的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 et plantaris,PPP)、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continua,A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对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或链球菌粉干制剂OK-432的增殖反应,探讨几种疾病的关系。方法分离提取PPP、GPP、PV、AC及健康患者PBMC,分别加入IL-2或OK-432,第6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并测定DNA含量。结果PPP、GPP、PV、A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PBMC对IL-2的增殖反应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PP、PV、AC患者的PBMC对OK-432呈低增殖反应,与健康对照组或PP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PP患者的PBMC对OK-432呈高增殖反应,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P和健康对照组对OK-432的反应相似,而与其它几种疾病反应不同,提示PPP与其它几种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背景。
- 杨明霞杨维玲李鹤玉熊吉奎孙彤田静
- 关键词:掌跖脓疱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OK-432
- 手部寻常疣样梅毒疹一例
- 2010年
- 患者男,24岁。因周身皮肤持续性红斑月余,于2008年7月2613来我科就诊。患者大约于1个月前发现右手掌小鱼际处出现两个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疹,因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但皮疹增长迅速,大约于1周内即形成直径为1cm左右的半球形结节,结节表面疣样增殖,临床酷似寻常疣。
- 郑淑云于智明杨明霞刘会彬
- 关键词:梅毒疹红色丘疹自觉症状持续性小鱼际右手掌
- 黄连-姜黄水煎剂治疗豚鼠皮肤真菌感染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豚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黄连-姜黄复方水煎剂的疗效。方法于32只豚鼠背部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128处,分四组:(A)1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B)2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C)2%硝酸咪康唑软膏治疗组;(D)空白对照组。于感染第4天开始用药,分别于用药第0、3、7、10天做真菌镜检、培养并测量皮损直径。结果A、B、C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D组(P<0.01),2%硝酸咪康唑软膏及复方水煎剂均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治疗作用;B、C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1);B组治疗效果好于C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皮肤刺激症状。结论黄连-姜黄复方水煎剂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明显治疗作用,无刺激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杨明霞杨维玲孙彤于智明孙丽梅田静
- 关键词:黄连石膏样毛癣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