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格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净化
  • 2篇下腔静脉直径
  • 2篇连续血液净化
  • 2篇静脉
  • 1篇蛋白
  • 1篇脏器
  • 1篇脏器功能
  • 1篇脏器功能障碍
  • 1篇衰竭
  • 1篇水通道
  • 1篇水通道蛋白
  • 1篇水通道蛋白8
  • 1篇体膜
  • 1篇通道蛋白
  • 1篇腔静脉
  • 1篇综合征
  • 1篇雾化
  • 1篇雾化吸入
  • 1篇雾化吸入治疗

机构

  • 4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杨格
  • 4篇赵玉良
  • 3篇曹广科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评估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 g,1次/12 h)阿米卡星注射液(7.5 mg/kg,1次/d)静脉治疗的同时予生理盐水(5 ml,1次/d)呼吸机雾化吸入,研究组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 g,1次/12 h)静脉治疗的同时予阿米卡星注射液(7.5 mg/kg,1次/d)呼吸机雾化吸入,分析治疗8 d后两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转阴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氧合指数(Pa O2/Fi O2)、尿量及血肌酐(Cr)水平的变化,随访28 d,记录死亡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转阴率分别为82.1%(23/28)、53.6%(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CPIS较治疗前均下降,Pa O2/Fi O2均明显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尿量减少,Cr水平升高(P<0.05);而研究组尿量增多,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尿量明显少于研究组,Cr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28 d死亡率分别为21.4%(6/28)、25.0%(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效果好,肾脏毒性小,能减少全身静脉应用抗生素的剂量。
曹广科赵玉良李之海时迎俊祝旺杨格
关键词:雾化吸入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阿米卡星
下腔静脉直径变化评估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容量状态
目的 应用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化(△IVCD)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CBP) 24小时前后容量状态.方法 检测32例CBP治疗患者前后血浆BNP水平,并计算CBP治疗前后血浆BNP差值△B...
曹广科赵玉良李之海时迎俊祝旺杨格
下腔静脉直径变化评估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容量状态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应用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化(ΔIVCD)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CBP)24 h前后容量状态。方法:检测32例CBP治疗患者前后血浆BNP水平,并计算CBP治疗前后血浆BNP差值ΔBNP;在呼吸机呼气末床边B超测量下腔静脉直径,计算CBP治疗前后下腔静脉直径差值(ΔIVCD);同时记录CBP治疗后24 h每千克体重实际出量。结果:32例MODS患者CBP治疗后血浆BNP显著下降(156.8±72.5)比(354.2±148)pg/ml(P<0.05);CBP治疗后下腔静脉直径明显减小(1.45±0.56)比(1.98±0.67)cm(P<0.05);24 h实际出量(38.5±11.3)ml/kg;ΔIVCD与实际出量呈正相关,r=0.71,P<0.05,ΔBNP与实际出量呈正相关,r=0.68,P<0.05;ΔIVCD与ΔBNP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下腔静脉直径变化能够反映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容量状态变化,对CBP治疗的液体平衡有指导意义。
曹广科赵玉良李之海时迎俊祝旺杨格
关键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下腔静脉脑钠肽连续血液净化
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探究
2020年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为危重病医学领域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极高。AHF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急性肝细胞大量死亡造成肝功能衰竭。肝细胞死亡可以分成凋亡和坏死两种基本的形式。目前认为两者的不同机理主要在于发展过程中线粒体损害的程度。线粒体损害为肝细胞损害的中心环节。现对于AHF时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β-氧化损伤与急性肝衰竭、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与AHF尤其是水通道蛋白的研究;以及线粒体诱导凋亡与肝衰竭作一综述。
杨格赵玉良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8线粒体膜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